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36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能量采集领域,尤其是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针对现有通常现有的采集模块是通过微控制器上的散热口进行散热然后再通过过滤网过滤灰尘,自然散热的方式散热较差,容易导致微控制器内部线路老化,且不能对滤网上的灰尘上进行清洁,会影响微控制器的散热,加快了微控制器内部器件线路的老化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电流采样单元,电流采样单元为电流输入接口,通过三相电压分压电路进行连接;电压采样单元,电压采样单元为电压输入接口,通过三相电流分压电路,通过散热机构可以加快微控制器内部的散热,通过清洁机构对第二滤网上的灰尘进行清洁,通过回收机构可以对清洁下来的灰尘进行收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国家电网公司为深化电网改革,提出
10kV
配电线路一二次融合及深化线损管理,实现
10kV
配电线损线损分压

分区

分线

分台的“四分”同期管理,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要求

电网线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表征电网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配电网线损涉及面非常广,线损的统计

计算和分析涉及环节多

数据多

工作量大

人为因素也较多

在实际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对于配电网线损的考核主要是以这种实际发生的统计线损作为经济核算的依据

[0003]经检索,公告号
CN113884806A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包括:电流采样单元,用于采集预设节点的三相电流数据;电压采样单元,用于采集预设节点的三相电压数据;微控制器,用于根据三相电流数据和三相电压数据计算得到预设节点的电能量数据

结合配网自动化建设,在配网线路不同节点位置安装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可实现对该线路的线损计算,实现配网线路的精细化管理,对供电企业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0004]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通常现有的采集模块是通过微控制器上的散热口进行散热然后再通过过滤网过滤灰尘,自然散热的方式散热较差,容易导致微控制器内部线路老化,且不能对滤网上的灰尘上进行清洁,会影响微控制器的散热,加快了微控制器内部器件线路的老化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文件提出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通常现有的采集模块是通过微控制器上的散热口进行散热然后再通过过滤网过滤灰尘,自然散热的方式散热较差,容易导致微控制器内部线路老化,且不能对滤网上的灰尘上进行清洁,会影响微控制器的散热,加快了微控制器内部器件线路的老化缺点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包括电流采样单元,电流采样单元为电流输入接口,通过三相电压分压电路进行连接;电压采样单元,电压采样单元为电压输入接口,通过三相电流分压电路进行连接;通信电源单元,通信电源单元为通信电源接口;脉冲输出单元,脉冲输出单元为光耦隔离电路输出接口,通过光耦隔离电路进行连接;微控制器,用于采集三相电压分压电路和三相电流分压电路的数据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微控制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罩体,所述电压输入接口和电流输入接口均设置在微控制器的一侧,所述通信电源接口和光耦隔离电路输出接口均设置在微控制器的另一侧,所述微控制器的一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微控制器的一侧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通过螺丝固定在微控制器上,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罩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滤网;散热机构,散热机构设置在第二罩体内用于对微控制器内进行吹风;清洁机构,清洁机构设置在第二罩体内用于对第二滤网进行清洁;回收机构,回收机构设置在第一罩体内用于对清洁后的灰尘进行收集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电机

第一扇叶和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罩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的一侧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有第一转杆

两个第一皮带轮

蜗杆

蜗轮

第二转杆

往复丝杆

两个伞齿轮

连接杆和清洁刷,隔板的一侧内嵌有轴承,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与轴承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与微控制器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第一皮带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和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罩体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皮带,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罩体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底端与第二罩体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往复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伞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和连接杆上,两个伞齿轮相啮合,隔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内嵌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清洁刷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清洁刷的毛刷部与第二滤网相贴合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第三转杆

第二扇叶

两个第二皮带轮

吸尘罩和第三滤网,所述第三转杆的一端与第一罩体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的一侧与第三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开设有方口,两个第二皮带轮的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三转杆和第一转杆上,两个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板,长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罩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开设有拉出口,所述第三滤网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罩体的顶部内壁和长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滤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便于第三滤网拉出的把手,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第二罩体的一侧,所述吸尘罩的一侧与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吸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罩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三角板,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底部开设有长型口,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位于长型口内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集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片,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收集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便于收集盒拉出的拉板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内壁和长板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
述第三滤网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滤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对第三滤网进行固定的螺栓,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采样单元,电流采样单元为电流输入接口(5),通过三相电压分压电路进行连接;电压采样单元,电压采样单元为电压输入接口(
33
),通过三相电流分压电路进行连接;通信电源单元,通信电源单元为通信电源接口(6);脉冲输出单元,脉冲输出单元为光耦隔离电路输出接口(7),通过光耦隔离电路进行连接;微控制器(1),用于采集三相电压分压电路和三相电流分压电路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罩体(4),所述第二罩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罩体(3),所述电压输入接口(
33
)和电流输入接口(5)均设置在微控制器(1)的一侧,所述通信电源接口(6)和光耦隔离电路输出接口(7)均设置在微控制器(1)的另一侧,所述微控制器(1)的一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微控制器(1)的一侧设有第一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2)通过螺丝固定在微控制器(1)上,所述第二罩体(4)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罩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滤网(
21
);散热机构,散热机构设置在第二罩体(4)内用于对微控制器(1)内进行吹风;清洁机构,清洁机构设置在第二罩体(4)内用于对第二滤网(
21
)进行清洁;回收机构,回收机构设置在第一罩体(3)内用于对清洁后的灰尘进行收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电机(
15


第一扇叶(
14
)和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罩体(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
15
)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
14
)的一侧与电机(
15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网自动化电能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有第一转杆(
18


两个第一皮带轮(
16


蜗杆(
11


蜗轮(
19


第二转杆(
20


往复丝杆(8)

两个伞齿轮(
12


连接杆(
13
)和清洁刷(
23
),隔板的一侧内嵌有轴承,所述第一转杆(
18
)的外侧与轴承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
18
)的一端与微控制器(1)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第一皮带轮(
16
)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
18
)和电机(
15
)的输出端上,所述蜗杆(
11
)的一端与第一转杆(
18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
11
)的另一端与第二罩体(4)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一皮带轮(
16
)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皮带,所述第二转杆(
20
)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罩体(4)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8)的底端与第二罩体(4)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
13
)的底端与往复丝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伞齿轮(
12
)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
20
)和连接杆(
13
)上,两个伞齿轮(
12
)相啮合,隔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的一侧内嵌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往复丝杆(8)螺纹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昕鲁宏金春静景月青冉茂飞杨涛柴文鹏李易燃杨志刚普金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玉溪中汇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