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储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在偏远农村地区,配电网末端用电设备的大功率需求逐渐增加
。
目前,这些地区的电网建设标准较低,电网线路长且存在较高的阻抗
。
负荷分散且具有强烈的随机性,这导致了电压降低
、
电网波动等供电质量问题愈加凸显
。
[0003]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对电网进行改造,但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限制,线路改造的成本较高
。
然而,这些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因此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就地供电
。
但是光伏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为了减少电网波动考虑加入储能装置
。
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容量合理配置对于降低成本
、
改善电网波动以及提高供电质量至关重要
。
[0004]尽管国内外已经对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
:以日均成本最低和电网变异系数最小作为目标函数;
S2
:设置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储能荷电状态约束
、
系统功率平衡约束
、
光伏与储能配置容量约束和余电上网约束;
S3
:计及负荷特性及分时电价,根据光伏功率与负荷功率的供求关系,制定能量调度策略,决定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和电网出力的状态;
S4
:基于所述目标函数
、
所述约束条件及所述能量调度策略,采用灰狼算法优化配置偏远农村地区的光伏储能容量,确定最优配置方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S1
包括:由用电成本
C1和投资成本
C2构成的日成本
C
最低作为第一目标函数;以电网变异系数最小作为第二目标函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1
中,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的公式如下:
C
=
C1+C2所述第二目标函数的公式如下:式中,
S
S
是电网变异系数,是平均功率,
T
是一天的周期,
P
grid
是电网实时功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储能荷电状态约束的公式如下:
SOC
min
≤SOC(t)≤SOC
max
式中,
SOC
为荷电状态;
SOC
max
、SOC
min
分别为荷电状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的公式如下:
p
grid
+P
bat
+P
PV
=
P
d
式中,
P
bat
为储能系统实时功率,
P
grid
是电网实时功率,
P
PV
是光伏实时功率,
P
d
是负荷功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光伏与储能配置容量约束的公式如下:式中,
n
pv
是光伏电池板数量;
N
PV,max
是在应用场地约束下最大的光伏板安装数量;
n
bat
是储能电池数量;
N
bat,max
是在应用场地约束下最大的储能电池安装数量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余电上网约束的公式如下:
其中,
P
sur
是剩余光伏功率;
ψ
t
是剩余光伏功率上网比率,0~1之间;
P
PV
是光伏实时功率;
P
d
是负荷功率;
P
sel
是光伏上网功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末端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S3
包括:
S31
:设置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
SOC
的上下限值;
S32
:令
t
=1;
S33
:判断光伏是否满足负荷的需求;若光伏满足负荷的需求,则判定光伏有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旭,刘庆彪,刘兴文,尹璐,张祥成,李雪男,黄存强,孙昕,安娟,李博,陈雪,王炜,张永胜,王基,李俊贤,米金梁,张舜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