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162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4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电动机,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一环抱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的腔体;内置在该腔体内加热所述泵液体的加热器;所述腔体连通蜗室及电泵的吐出口,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腔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
IPC
分类可属于
F04D13/06、F04D29/58

F04D29/40。

技术介绍

[0002]在寒冷环境,电动汽车等设施中的动力电源热管理系统常以微型离心电泵驱动热流体提高电池的温度,以确保其电性能

该泵传统设计泵体径向尺寸需稍大而共轴的电动机径向尺寸可稍小,因而整体沿轴向呈“T”字形;且对泵液体电加热的结构通常位于泵体内

可参见中国专利文献
CN101657137A

CN109154307B。
现有技术该泵的使用位置需要减少

[0003]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参见国家标准
GB/T 33925.1《
液体泵及其装置通用术语

定义



字符和单位第1部分:液体泵


GB/T 7021《
离心泵名词术语
》、
机械行业标准
JB/T 5415《
微型离心电泵
》、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2
年版
《IEC
电工电子标准术语词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3
年或
1997
年版的

机械工程手册


《<br/>电机工程手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年版

泵理论与技术
》、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1
年版

现代泵理论与技术
》、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年版

泵与风机

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年版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可比现有技术减少使用位置

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电动机,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还包括:一环抱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的腔体;内置在该腔体内加热所述泵液体的加热器;所述腔体连通蜗室及电泵的吐出口,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腔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

[0005]该技术方案典型设计为:所述腔体为所述轴向的环柱形,由位于所述电动机二端的泵盖与泵体直接对接或经轴向环柱形的导流件连接,围合而成;所述加热器为筒状,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该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分别直接连通蜗室或电泵的吐出口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位于所述筒状内周的内周流道和位于所述筒状外周的外周流道,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二个流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

该设计将用于加热的腔体环抱电动机柱面设置而且与蜗室或电泵的吐出口直接连通,特别在蜗室或电泵的吐出口位于电机同侧情况下,可以轴向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泵“T”字形的二侧空间而减少使用位置;加热器将所述腔室分割为二个流道包围加热器,使加热器全表面对泵液体换热,因而提高热效率,同等功能可缩小电泵的体积而减少使用位置

[0006]同时,该技术方案巧妙利用该电泵的电加热功能仅于寒冷环境启动且有完善的温度控制,因而打破电动机不宜靠近热结构以免受损的常规,设计对泵液体加热的结构环抱于泵电动机柱面外周,使该电泵“T”字形的二侧空间得以利用,因而减少使用位置并便于实施高效率的流道设计,而电动机的温升仍可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且有利于泵液体在寒冷
环境下液体温度较低时可以利用电动机及其控制组件的发热而更快升温,因而缩短使用该电泵的设备的启动时间

[0007]其进一步设计之一是:所述内周流道与所述外周流道于所述泵盖和泵体至少其一连通

该设计以泵盖和泵体就近直连流道,简单可靠,且免除外接连通管,有利于缩小电泵的体积而减少使用位置

[0008]其进一步设计之二是:所述内周流道或
/
和外周流道各设多道隔板,可以减少液流困气,进一步将各流道分隔为多段首尾依次连通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流道

使宽流道分隔为多段缩窄流道串联,有利于增加流速和热交换时间,因而增大传热系数,同等功能可缩小电泵的体积而减少使用位置

[0009]上述典型设计更具体的方案为:所述加热器为圆筒形;所述导流件还包括:
[0010]——
构成所述外周流道的外周流道套,是一内壁直径大于所述圆筒形的圆环柱形体,其内壁内柱面与所述圆筒形外柱面间隙相对,其间隙使用导热绝缘胶填充;构成所述内周流道的内周流道套,是一外壁直径小于所述圆筒形的圆环柱形体,其外壁外柱面贴于所述圆筒形内柱面;内周流道套的内柱面套于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
[0011]——
所述内周流道沿圆周设有数道间隔的内周的隔板,将该内周流道分隔为数段螺旋形流道;所述外周流道沿圆周设有数道间隔的外周的隔板,将该外周流道分隔为数段螺旋形流道;所述内周的隔板和外周的隔板形状为螺旋形,所述数道各为3道,所述数段各为3段;
[0012]——
所述内周的隔板与所述内周流道套一体成形,设置于所述内周流道套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外周的隔板与所述外周流道套一体成形,设置于所述外周流道套的内壁和外壁之间

[0013]——
所述内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外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所述外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另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内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并且,上述全流程之一处连通为:其上游通往所述蜗室的输出口,下游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
[0014]——
所述各段螺旋形流道于所述腔体一端的连通具体为:所述泵体具有端面,从该端面凸出环形的内壁及外壁,在内壁及外壁之间设有自所述端面凸出沿周向间隔分布的隔板,隔板

内壁

外壁

端面围合成数个通道,供所述内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经过这些通道依次通往所述外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以折返流向;
[0015]——
所述各段螺旋形流道于所述腔体另一端的连通具体为:所述泵盖具有端面

及从端面凸起形成的法兰和异形筋状隔板,法兰

端面及异形筋状隔板围合成数个通道,供所述外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经过它们依次通往所述内周流道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并且,其中二个通道分别作为上述全流程的进口通往所述蜗室,以及作为上述全流程的出口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

[0016]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电动机,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环抱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的腔体,内置在所述腔体内加热所述泵液体的加热器;所述腔体为所述轴向的环柱形;所述加热器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所述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分别直接连通蜗室或电泵的吐出口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位于所述加热器内周的内周流道
(610)
和位于所述加热器外周的外周流道
(630)
;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二个流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由位于所述电动机二端的泵盖与泵体直接对接或经轴向环柱形的导流件连接,围合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泵的吐出口和
/
或吸入口成形于所述电泵的泵盖,所述外周流道下游直接连通电泵的吐出口,所述内周流道上游直接连通蜗室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流道
(610)
与所述外周流道
(630)
于所述泵盖和泵体至少其一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流道或
/
和外周流道各设多道隔板,将各流道分隔为多段首尾依次连通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流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周流道
(610)
沿圆周设有数道间隔的内周的隔板
(114

8114)
,将内周流道
(610)
分隔为数段螺旋形的流道;
——
所述外周流道
(630)
沿圆周设有数道间隔的外周的隔板
(134

8134)
,将外周流道
(630)
分隔为数段螺旋形的流道;
——
所述内周流道
(61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外周流道
(63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所述外周流道
(63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另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内周流道
(61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并且,上述全流程之一处连通为:其上游通往所述蜗室,下游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圆筒形;所述导流件包括:
——
构成所述外周流道
(630)
的外周流道套
(130)
,是一内壁
(131)
直径大于所述圆筒形的圆环柱形体,其内壁内柱面与所述圆筒形外柱面间隙相对;
——
构成所述内周流道
(610)
的内周流道套
(110)
,是一外壁
(112)
直径小于所述圆筒形的圆环柱形体,其外壁
(112)
外柱面贴于所述圆筒形内柱面;
——
所述内周流道套
(110)
的内柱面套于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使用导热绝缘胶
(1204)
填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周的隔板
(114)
与所述内周流道套
(110)
一体成形,设置于所述内周流道套
(110)
的内壁
(111)
和外壁
(112)
之间;
——
所述外周的隔板
(134)
与所述外周流道套
(130)
一体成形,设置于所述外周流道套
(130)
的内壁
(131)
和外壁
(132)
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段螺旋形流道于所述腔体一端的连通具体为:
——
所述泵体
(530)
朝向所述腔体的端面
(531)
的内沿

外沿各朝所述腔体轴向凸出环形的内壁
(533)、
外壁
(532)
,在该内壁
(533)、
外壁
(532)
之间自所述端面
(531)
轴向凸出数道沿周向间隔分布的隔板
(534)
,所述内壁
(533)、
外壁
(532)
于端面
(531)
围成的环形槽被该数道隔板
(534)
分隔成数个通道,覆盖于所述腔体一端,供所述内周流道
(61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依次经过该数个通道,通往所述外周流道
(63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段螺旋形流道于所述腔体另一端的连通具体为:
——
所述泵盖
(510)
朝向所述腔体的端面
(518)
具有朝所述腔体轴向凸起的法兰
(516)
和位于法兰内的数道异形筋状隔板
(513)
,所述泵盖
(510)
的法兰
(516)、
端面
(518)
及异形筋状隔板
(513)
围合成数个通道,覆盖于所述腔体另一端,供所述外周流道
(63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依次经过该数个通道,通往所述内周流道
(610)
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并且,其中二个通道分别作为上述全流程的进口
(515)
通往所述蜗室,以及作为上述全流程的出口
(514)
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
(8530)
朝向所述腔体的端面
(8531)
沿轴向凸起环形的内环
(85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千邹志赵靖宇梁运晓欧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