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154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高高寒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的质量和稳定性是建立绿色矿山的根本出路,挖掘和利用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促使高寒矿区排土场植被

土壤系统的整体快速

稳定修复,形成健康

绿色矿区是必由之路

当前,对高寒矿区生态修复主要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种树

种草等

但由于高寒矿区排土场存在生长季节短

强烈的风蚀雨蚀活动等特点,大大限制了以建植高大维管束植被为手段的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成效,特别是对于排土场,维管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对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通常较为迟缓,对土壤表层细物质和水分保持能力提升有限,有的甚至出现衰退现象

[0003]土壤恢复与植被恢复的协同是排土场生态整体可持续恢复的必要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讲,土壤生境的恢复是植被恢复的基础保障,如果仅注重植被盖度的增加,忽视土壤生境的改良,虽然短期可以见到明显的绿色效果,但持续性和稳定性不高,植被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宝贵资源的同时,甚至会造成土壤生境的破坏,反过来引起植被的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因而,如何提升高寒矿区排土场的土壤生境状态对其生态修复十分关键

[0004]隐花植物及其生物结皮是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善过程中扮演者“生态系统工程师”的作用

虽然生物结皮的重要性开始受到注意,存在一些应用于对干旱地区进行固沙

防治沙漠化的修复案例,但由于本申请进行修复的高寒矿区排土场的土壤性质与荒漠化

干旱土壤存在较大区别,且现有技术中利用的生物结皮组成所用的材料或结皮的种类少,且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并不适用于本申请的应用场景

[0005]此外,现有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多停留在实验室层面,并不能大规模推广到野外,应用于修复本申请的高寒矿区排土场的特殊土壤生境

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结皮进行高寒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对高寒矿区排土场的可持续修复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寒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物结皮复合物作为接种材料施加于待修复土壤表面,进行遮阳并递减式补水,完成生态修复;其中,生物结皮复合物由藻结皮和藓结皮组成

[0008]进一步地,生物结皮复合物中的藻结皮和藓结皮的体积比为
1:3

4。
[0009]进一步地,藻结皮的制备方法为:取生长野生藻结皮的土壤与待修复土壤进行混合,得到野生藻结皮基质土;先将野生藻结皮基质土平铺于待修复土壤的表面,再将野生藻
结皮的碎片施加于野生藻结皮基质土上,进行培养,得到藻结皮

[0010]进一步地,藓结皮的制备方法为:取生长野生藓结皮的土壤与待修复土壤进行混合,得到野生藓结皮基质土;先将野生藓结皮基质土平铺于待修复土壤的表面,再将野生藓结皮的碎片施加于野生藓基质土上,进行培养,得到藓结皮

[0011]进一步地,碎片的粒径小于
2mm。
[0012]进一步地,生长结皮的土壤和待修复土壤取自土壤表层0‑
10cm
处的土壤;优选地,结皮基质土平铺于待修复土壤的表面的高度为4‑
6cm。
[0013]进一步地,野生藻结皮的碎片或野生藓结皮的碎片的施加量为
100

200g/cm2。
[0014]进一步地,培养包括:对施加后的土壤进行遮阳并补水,培养8‑
12
天;优选地,补水的频率为4‑
5h/


[0015]进一步地,生物结皮复合物的接种量为
500

600g/m2。
[0016]进一步地,递减式补水分为3个阶段,包括:在施加生物结皮复合物后的第1‑
10
天,补水的频率为1次
/
天;在施加生物结皮复合物后的第
11

20
天,补水的频率为每2天1次;在施加生物结皮复合物后的第
21

30
天,补水的频率为每3天1次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的生物结皮材料及递减式补水培养的方法,提高了生物结皮在野外真实的逆境下的接种成活率,能够快速

显著地对高寒矿区土壤生境进行改善,同时促进植被

土壤系统的整体

健康与可持续修复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接种生物结皮后,在不同补水方式进行培养下,接种1个月和3个月盖度变化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接种的生物结皮中藻结皮和藓结皮在不同占比下,接种1个月和3个月盖度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结皮盖度:是指一个区域或地表被生物结皮所覆盖的程度,可以用来描述生物结皮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所占据的面积或空间比例,通常使用百分比来表示植被盖度

盖度是生态学和环境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保持

水文循环等方面的状况

另外,本申请还涉及草本植物盖度的检测

[0023]生物结皮:主要由隐花植物如蓝藻

地衣

苔藓类和土壤中微生物,以及相关的其它生物体通过菌丝体

假根和分泌物等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形成的十分复杂的复合体

不同培养或生长环境下的各生物结皮的组成及结构各有不同,本申请的生物结皮取自高寒矿区排土场,如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
简称陈旗
)
煤田东部的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区,其组成包括蓝藻与藓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寒草原矿区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生物结皮复合物作为接种材料施加于待修复土壤表面,进行遮阳并递减式补水,完成所述生态修复;其中,所述生物结皮复合物由藻结皮和藓结皮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结皮复合物中的所述藻结皮和所述藓结皮的体积比为
1:3

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结皮的制备方法为:取生长野生藻结皮的土壤与所述待修复土壤进行混合,得到野生藻结皮基质土;先将所述野生藻结皮基质土平铺于所述待修复土壤的表面,再将所述野生藻结皮的碎片施加于所述野生藻结皮基质土上,进行培养,得到所述藻结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藓结皮的制备方法为:取生长野生藓结皮的土壤与所述待修复土壤进行混合,得到野生藓结皮基质土;先将所述野生藓结皮基质土平铺于所述待修复土壤的表面,再将所述野生藓结皮的碎片施加于所述野生藓基质土上,进行培养,得到所述藓结皮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片的粒径小于
2mm。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结皮的土壤和所述待修复土壤取自土壤表层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桥王常建吴慧光高云龙王仁成杨光辉贾荣亮罗亚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