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96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电控盒包括:底板,底板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空调技术发展中,许多需求被逐渐提出,而对应这些需求,产生了许多对应的结构和产品来对应适应这些需求,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空调外机的电控盒设计中,也产生了许多需求,特别是在散热方面,尤为突出

目前现有的电控盒的设计中,通常只在外壳上设置几个散热孔,虽然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但散热的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外机,提高了电控盒内部的散热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电控盒包括:底板,底板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

第三侧

第二侧和第四侧,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且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设置;出风口,出风口设于底板,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进风口设于底板,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且出风口和进风口对角设置;散热件,散热件设于出风口;电器组件,电器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底板,并在底板四周设置第一侧

第三侧

第二侧和第四侧,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保护电器件,同时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出风口靠近第一侧设置,进风口靠近第二侧设置,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同时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对角设置,使从进风口进来的风能充分经过设置在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使电器组件的产生的热量都被对角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带走,并通过散热件排出电控盒,使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保持稳定,保障电控盒内部的电器组件的正常运作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电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器件,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二电器件,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其中,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

水泵驱动板

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中的至少一者,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中的至少一者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一电器件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且由于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

水泵驱动板

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件散发的热量较少,因此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不会对电控盒内部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将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中的至少一者,这些电器元件的散发的热量较大,因此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将热量及时散发到电控盒外部,不会造成电控盒内部温度过高,保护了电控盒内部的电器元件的正常运作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过线槽,过线槽设于第一容纳空间,过线槽将第一容纳空间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其中,出风口设于第一散热区靠近第四侧的一侧,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的一侧,进风口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过线槽来将第一容纳空间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同时将第一电器件设于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的一侧,第二电器件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即将散热小的电器件集中设置,并且与散热大的电器件分开设置,使散热大的电器件不会影响到散热小的电器件,保障电控盒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也更方便对第二散热区靠近第四侧中的散热大的第二电器件进行快速统一散热,保障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正常运作

同时通过过线槽能方便对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进行布线,使电控盒内部更加整齐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电器件包括主控板

水泵驱动板

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电控盒还包括: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设于第一散热区,且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并排设置;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还与第一侧和过线槽靠近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将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设于第一散热区,与剩余的主控板和水泵驱动板分开设置,便于布线的同时也使对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并排设置以及压机驱动板和风机驱动板还与第一侧和过线槽靠近设置,使电控盒内部的电器件排布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合理,使电控盒内的整洁程度更高,也便于提高散热效果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第三侧,且水泵驱动板设于主控板的上侧,主控板在水泵驱动板和进风口之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将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第三侧,还设置水泵驱动板设于主控板的上侧,主控板设于水泵驱动板和进风口之间,使电控盒内的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也将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与高散热的第二电器件区分开,方便对水泵驱动板和主控板进行散热,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电器件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电控盒还包括:扼流圈和滤波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出风口及第四侧,且扼流圈和滤波板相互之间设有间距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扼流圈和滤波板设于第二散热区靠近出风口及第四侧,使大散热的第二电器件与小散热的第一电器件分区设置,同时也将大散热的电器件集中设置,方便通过风道对其进行整体散热,同时设置扼流圈和滤波板还靠近出风口设置,使散热的效率更高,使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设置扼流圈和滤波板相互之间设有间距,使风道经过时,对各个电器件的散热更加到位,带走的热量更多,进而使得整体的热量降低的更快,保障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进而保障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正常运行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过线槽与第四侧之间设有间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过线槽与第四侧
之间设有间隔,使对角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在出电控盒时不会被阻挡,使热量能更好地被带出电控盒,使散热效果更好,保障经过间隔的风道能更好将热量完整地带出电控盒,提高散热效果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电控盒还包括:滤波板靠近第四侧设置,且滤波板靠近出风口;滤波板在竖向方向上的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底板
(116)
,所述底板
(116)
四周依次相邻设有第一侧
(112)、
第三侧
(114)、
第二侧
(113)
和第四侧
(115)
,并围设成第一容纳空间
(111)
,且所述第一侧
(112)
和所述第二侧
(113)
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
(114)
和所述第四侧
(115)
相对设置;出风口
(120)
,所述出风口
(120)
设于所述底板
(116)
,且所述出风口
(120)
靠近所述第一侧
(112)
设置;进风口
(130)
,所述进风口
(130)
设于所述底板
(116)
,所述进风口
(130)
靠近所述第二侧
(113)
设置,且所述出风口
(120)
和所述进风口
(130)
对角设置;散热件
(121)
,所述散热件
(121)
设于所述出风口
(120)
;电器组件
(140)
,所述电器组件
(140)
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1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
(140)
还包括:第一电器件
(141)
,所述第一电器件
(141)
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111)
靠近所述进风口
(130)
的一侧;第二电器件
(142)
,所述第二电器件
(142)
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111)
靠近所述出风口
(120)
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电器件
(141)
包括主控板
(143)、
水泵驱动板
(144)、
压机驱动板
(145)
和风机驱动板
(146)
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电器件
(142)
包括扼流圈
(147)
和滤波板
(148)
中的至少一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过线槽
(160)
,所述过线槽
(160)
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111)
,所述过线槽
(160)
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111)
分为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其中,所述出风口
(120)
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区靠近所述第四侧
(115)
的一侧,所述第一电器件
(141)
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靠近所述第三侧
(114)
,所述进风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华娄金辉程方慰苏闯陈彬茜王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