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09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4
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光学元件,包括固定部、驱动组件、支持组件,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光学元件相对固定部于第一维度运动。光学元件经由支持组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光学元件经由支持组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光学元件经由支持组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光学元件,包括固定部、驱动组件、支持组件,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光学元件相对固定部于第一维度运动。光学元件经由支持组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支持组件包括中间元件、第一连接元件、以及第二连接元件。中间元件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第一轴延伸。第一连接元件具有第一开口,用以容纳至少部分中间元件。第二连接元件具有第二开口,用以容纳至少部分中间元件。第一开口具有封闭的结构。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连接元件较驱动组件靠近光学元件的中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一轴垂直。第二轴与第一轴垂直。第二轴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三轴与第一方向平行。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具有封闭的结构。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光学元件的中心与第一间隙重叠。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元件并可相对固定部运动。活动部包括第三开口,对应第一连接元件。第三开口对应第二连接元件。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连接元件至少部分显露于第三开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还包括第一活动部表面以及第二活动部表面。第一活动部表面面朝第一连接元件。第二活动部表面面朝第一连接元件。第一活动部表面与第二轴垂直。第一活动部表面、第二活动部表面互相不平行。第二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轴垂直。第一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第一间隙大于第一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第一间隙小于第二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表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活动部表
面与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第一活动部表面、第二活动部表面互相垂直。第一维度为以一转轴的转动。转轴与第一轴平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一线圈、第一磁性元件。第一导磁元件包括第一导磁部。第一线圈设置于第一导磁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第一导磁部。中间元件穿过第一磁性元件。第一导磁部邻近转轴。第一导磁部具有弧形的表面结构,围绕转轴。在第一轴上,第一导磁部的中心与第一磁性元件的中心的距离大于0。沿着第一轴观察,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一导磁部不重叠。沿着第二轴观察,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一导磁部不重叠。在第一轴延伸的方向上,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元件、第二线圈、第二磁性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包括第二导磁部。第二线圈设置于第二导磁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对应第二导磁部。中间元件穿过第二磁性元件。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连接元件位于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之间。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开口与第一磁性元件不重叠。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开口与第二磁性元件不重叠。在第一轴延伸的方向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中心不重叠。第一线圈的绕线轴与第二线圈的绕线轴不平行。第一线圈的绕线轴与第二轴不平行。第一线圈的绕线轴与第二轴不垂直。第二线圈的绕线轴与第二轴不平行。第二线圈的绕线轴与第二轴不垂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表面、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用以容纳第一线圈。第二容纳部用以容纳第一导磁元件。第一容纳部形成于第一固定部表面。第二容纳部形成于第一固定部表面。第二容纳部的深度小于第一容纳部的深度。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部表面,面朝第一线圈。第一容纳部表面与第一轴垂直。第一容纳部与第一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线圈经由一第一粘着元件固定地连接固定部。第一粘着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容纳部表面。第一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间隙。在第一轴延伸的方向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不重叠。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感测组件,用以感测光学元件相对固定部运动。感测组件包括第一参考元件、感测元件、平衡元件。感测元件对应第一参考元件。第一连接元件位于第一参考元件与平衡元件之间。第一线圈与第一磁性元件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参考元件与感测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同。在第二轴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参考元件与平衡元件至少部分重叠。在第二轴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参考元件的中心与平衡元件的中心重叠。第一参考元件包括磁铁。平衡元件包括磁铁。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电路组件,电性连接感测组件。第一线圈电性连接电路组件。固定部还包括底面、底板、第一挡墙、以及第四开口。底面面朝电路组件。底面位于底板。第一挡墙由底面突出。第四开口对应感测组件。底面与第二轴垂直。第四开口形成于底板。沿着第一轴观察时,底板与感测组件至少部分重叠。电路组件具有板状的结构。第一挡墙的高度大于电路组件的厚度。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性连接部。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一挡墙位于第一电性连接部与驱动组件之间。第一线圈经由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电路组件。
[0015]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所公开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块
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将配合所附附图详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法,多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示出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公开的特征。
[0017]图1A、图1B、图1C、图1E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示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0018]而图1D是图1C的放大图。
[0019]图2A、图2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省略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20]图2C、图2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0021]图3A、图3B是固定部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部;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光学元件相对该固定部于一第一维度运动,该第一维度为相对于一转轴的转动;以及一支持组件,该光学元件经由该支持组件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包括一中间元件,具有长条形的结构,沿着一第一轴延伸;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导磁元件,包括一第一导磁部;一第一线圈,设置于该第一导磁元件;以及一第一磁性元件,对应该第一导磁部;该中间元件穿过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一导磁部邻近该转轴;该第一导磁部具有弧形的表面结构,围绕该转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持组件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一开口,用以容纳至少部分该中间元件;以及一第二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开口,用以容纳至少部分该中间元件;其中:该第一开口具有封闭的结构;沿着一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连接元件较该驱动组件靠近该光学元件的中心;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轴垂直;一第二轴与该第一轴垂直;该第二轴与该第一方向垂直;一第三轴与该第一方向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具有封闭的结构;该第一连接元件、该第二连接元件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光学元件的中心与该第一间隙重叠;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该光学元件并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该活动部包括一第三开口,对应该第一连接元件;该第三开口对应该第二连接元件;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连接元件至少部分显露于该第三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还包括:一第一活动部表面,面朝该第一连接元件;以及一第二活动部表面,面朝该第一连接元件;其中:该第一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二轴垂直;该第一活动部表面、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互相不平行;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轴垂直;该第一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
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该第一间隙大于该第一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该第一间隙小于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最短距离;该第一活动部表面、该第二活动部表面互相垂直;该转轴与该第一轴平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轴上,该第一导磁部的中心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中心的距离大于0;沿着该第一轴观察,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一导磁部不重叠;沿着该第二轴观察,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一导磁部不重叠;在该第一轴延伸的方向上,该第一连接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至少部分重叠。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修王英任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