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000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控制的方法,将工作流思想应用于较低层次的管理支撑层。通过定义信息架、岗位、角色,活动、流程的概念,采用面向信息架的活动定义方法,将业务过程中的信息与其载体相分离,降低了工作流管理模型中活动的定义层次,实现了管理过程模型与应用程序及其数据的分离,使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能独立地成为一个单纯的管理支撑系统。包括管理过程定义工具,管理员过程监控工具,过程控制机,应用程序接口,信息架定义、角色(Role)/岗位模型、岗位/活动模型数据和应用数据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理过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定义信息流框架等方法将工作流思想应用于较低层次的管理支撑层的管理过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过程跟踪、事后考核”的管理方法,因为有人们主观因素的介入而缺乏及 时有力的控制能力,不容易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客观地把人和企业有机地 集成在一起的工作机制,将被动监督转化为主动控制,将管理标准与其执行过程融合在一 起,增强管理过程的可控制性、可监督性。工作流技术是实现过程协调管理和监控的一种手段,主要用来在多个参与者之 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近年来,工作流技术已在制 造业、电信服务业、银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采用工作流技术可以按松耦合的方式将不同 的活动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它为研究管理过程控制提供了一条思路。然 而,由于以下几个问题,不能直接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控制1、工作流模型的高度规范化与企业实际业务过程的非规范化之间存在着相当大 的距离。2、工作流产品与其它应用开发系统相互集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3、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平台无关性与运行效率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要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构造管理支撑系统,需要在更低的层次上对它进行 定义,以有效地规避实际业务过程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状和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理过程控制方法,本 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定义信息流框架的方法来描述经营业务过程,从而使系统本身能独立于应 用系统而存在,另外由于提供了运行时同步协作、信息继承和基于过程实例的流程控制的 支持,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及对动态应用的支持能力,可以作为企业 信息设施的一个基础部件,支持敏捷供需链及工作流思想在复杂过程管理环境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管理过程控制平台管理过程控制平台包括过程控制机、管理过程定义 工具、管理员过程监控工具和应用程序接口。(2)管理过程建模及描述对管理过程建模是为了获得一个业务流程的管理过程 描述。(3)信息架定义及组织/角色模型信息架定义及组织/角色模型的定义主要从 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转换而来。信息架的定义可直接取自于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与管 理过程控制相关的数据存贮。而组织/角色定义则依赖于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控制机制,从该机制中将操作员的性质或级别抽取出来便可成为组织/角色的定义,管理过程接受角色的操作、管理和控制。(4)系统建立以后,便可按定义的流程实行自动控制。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管理过程定义工具用于建立计算机可识别的管 理过程的定义信息,包括活动、活动间的关联、信息架流转、信息架接续及各种过程的约 束条件,包括组织结构建模工具OrgMT、管理过程建模工具MPMT、组织结构模型转换工具 OrgTr、信息架抽取工具IFPump。具体如下组织结构建模工具OrgMT 用来建立管理过程控制中涉及的公司、部门,人员的模型。管理过程建模工具MPMT 该工具按照上述“过程控制机”进行实现即可。组织结构模型转换工具OrgTr 根据数据字段的名称和实际意义,通过定义数据 字段的对应关系,将从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的组织结构数据映射到管理过程控制中。信息架抽取工具IFPump 信息架的定义可直接取自于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与 管理过程控制相关的数据存贮。即该工具可以将应用系统中涉及信息架模型相关的数据直 接按照信息架的模型抽取到管理过程控制系统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管理过程建模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按常规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第二阶段,以这些设计模型为基础,将其中的控制流抽取出来,按业务管理标准的 要求,定义岗位,确定信息架及其活动的处理权限、优先级、处理时限等参数,构成一个活动 的描述,再通过确定其前驱和后继,便构成了一个流程。管理过程模型的描述可以采用数据 字典辅以图形化描述语言来完成。通过管理过程定义工具,将模型载入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具体实现如下利用信息架抽取工具IFPump从应用系统 获取管理过程控制系统的信息架定义,利用组织结构模型转换工具OrgTr获取角色定义, 参考应用系统的IDEFO模型和E/R模型,使用可视化的管理过程建模工具MPMT和组织结构 建模工具OrgMT完成管理过程的建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过程控制方面用定义信息流框架的方式来描述经营业务过程,从而使系统本 身能独立于应用系统而成为企业信息设施的一个基础部件。2、从工作流方面引入了信息架及基于信息架接续的人工接入机制。人工接入机 制的作用就是让用户能参与指定动态的、复杂的信息的流向,及处理例外事件,从而提供对 复杂、动态流程控制的支持。提供了运行时同步协作、信息继承和基于过程实例的流程控制 的支持,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及对动态应用的支持能力,是工作流技 术在复杂流程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管理过程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型;图2是信息架、活动、活动间的关联图;图3是管理控制系统系统结构图;图4是流程间的四种关系图;其中,a). ‘分与’关系“流程0”处理完毕后,“流程1,,和“流程2 ”可以同时开始处理,b). ‘分或’关系“流程O,,处理完毕后,触发“流程1,,或者“流程2”的处理,c). ‘合与,关系“流程1”及“流程2”处理完毕后,“流程O”可以 开始处理,d). ‘合或’关系“流程1”或者“流程2”处理完毕后,“流程O”开始处理;图5是“合或”关系的分解图;图6是串并行图的关系图;图7是基本的处理关系模型图中,1、管理过程定义工具,2、管理员过程监控工具,3、过程控制机,4、管理过程 控制数据,5、工作引擎,6、管理过程定义,7、应用程序接口(API),8、管理过程监控接口,9、 管理过程工作报告接口,10、应用程序,11、信息架定义,12、角色/岗位/活动模型数据,13、 管理过程相关应用,14、管理过程无关应用,15、应用数据结构,16、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 17、管理过程控制系统,18、管理员,19、用户,20、信息架F,21、活动,22、活动间的关联,23、 信息架流转,24、信息架接续;25、信息架A ;26、信息架B ;27、信息架C ;28、信息架D ;29、信 息架E,31、高层应用系统,32、管理支持系统,33、信息基础结构,34、决策支持系统、供需链 管理系统、集成制造系统,35、开发和运行环境,36、应用服务器,37、数据库服务器,38、网络 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一、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相关概念凭证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独立存在的、携带特定信息的实体。凭证段凭证在不同处理阶段所处理的字段的集合。因此,凭证可划分成若干个凭 证段,每个凭证段由若干个凭证的字段组成,凭证段之间的字段可以重复。在管理过程控制 系统中,系统监督控制的基本对象之一就是凭证段。信息架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信息的载体,是实际业务单据在不同处理阶段所包 含的信息域的集合。岗位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架中信息实施处理的职能环节,如顾客填写产品 订单这个环节便可定义为一个岗位。角色指具有特定操作权限的操作员集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管理过程控制平台:管理过程控制平台包括过程控制机、管理过程定义工具、管理员过程监控工具和应用程序接口。(2)管理过程建模及描述:对管理过程建模是为了获得一个业务流程的管理过程描述。(3)信息架定义及组织/角色模型:信息架定义及组织/角色模型的定义主要从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转换而来。信息架的定义可直接取自于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中与管理过程控制相关的数据存贮。而组织/角色定义则依赖于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控制机制,从该机制中将操作员的性质或级别抽取出来便可成为组织/角色的定义,管理过程接受角色的操作、管理和控制。(4)系统建立以后,便可按定义的流程实行自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午令姜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