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14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该葡萄糖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基底、均设置在传感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传感器基底为柔性绝缘基底,传感器基底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电极的第一反应腔、用于安装辅助电极的第二反应腔,以及用于安装参比电极的第三反应腔;其中,传感器基底为柔性绝缘基底,极大的减少该葡萄糖传感器使用时用户的身体感受,优化佩戴体验;同时,该葡萄糖传感器的单针三电极结构,有效减少了皮下植入后的不适感,且该葡萄糖传感器的反应腔结构相较于传统电极结构增加了葡糖糖氧化酶的负载量,并减小反应面积,达到传感器所产生微电流精度、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的提升,优化反应效率,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葡萄糖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材料、生物衍生材料,或者生物仿生材料与光学、电化学、温度、压电、磁体、或者是微机械的物理化学传感器或传感微系统紧密结合的分析装置。迄今为止,商业上应用最成功的生物传感器是安培计酶葡萄糖传感器。安培计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当今全球市场85%。安培计酶葡萄糖传感器用于检测糖尿病,其市场份额越大,反映出患有糖尿病的人越多。
[0003]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控制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患者平日能够实时、连续监测葡萄糖,可以优先减少和降低胰岛素依赖性的糖尿病患者的低葡萄糖症和高葡萄糖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0004]如图2所示,申请号为CN201080018303.6的技术专利“改进的分析物传感器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中公开的分析物传感器100上设置有工作电极121a、反电极121b和参考电极121c三个电极,122为导电线路,123为导电触点,工作电极121a、反电极121b和参考电极121c为共平面电极结构,工作电极121a、反电极121b和参考电极121c设置在同一衬底平面上,进行堆叠分布,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05]如图3和图4所示,申请号为CN201822259382.6的技术专利“葡萄糖监测探头及其工作电极”中公开的葡萄糖监测探头包括工作电极10、参比电极20和对电极30,其中,工作电极10包括底层110、纳米颗粒层120、葡萄糖酶传感层130、半透膜140和生物相容膜150,工作电极10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或脱氢酶与组织液或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与对电极30形成回路从而产生电流信号。
[0006]因此,当前的电化学传感器葡萄糖监测电极多为三针三电极硬针结构,酶载量低,使用寿命短,电流传输精度不足,监测精度不足,植入后感受明显,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葡萄糖传感器检测时酶载量低,使用寿命短,检测精度低,植入后感受明显,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基底、均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0010]所述工作电极包括半透膜层,所述半透膜层用于控制葡萄糖分子的通过率;
[0011]所述辅助电极包括第一生物相容膜层;
[0012]所述参比电极包括第二生物相容膜层;
[0013]所述传感器基底为柔性绝缘基底,所述传感器基底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电极的第一反应腔、用于安装辅助电极的第二反应腔,以及用于安装参比电极的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二反应腔和所述第三反应腔按照预设布设规则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上;
[0014]其中,所述预设布设规则为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二反应腔和所述第三反应腔沿所述传感器基底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上;或者,
[0015]所述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三反应腔和所述第二反应腔沿所述传感器基底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上。
[0016]可选地,所述工作电极还包括第一基底层。
[0017]可选地,所述工作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层外侧的第一导电层。
[0018]可选地,所述工作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外侧的酶层,所述半透膜层位于所述酶层的外表面;
[0019]所述酶层包括葡萄糖酶。
[0020]可选地,所述酶层还包括交联剂。
[0021]可选地,所述酶层还包括多孔微观纳米结构,所述多孔微观纳米结构包括碳纳米管结构、纳米铂结构或石墨烯结构。
[0022]可选地,所述辅助电极还包括第二基底层。
[0023]可选地,所述辅助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层外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生物相容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侧。
[0024]可选地,所述参比电极还包括第三基底层。
[0025]可选地,所述参比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层外侧的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生物相容膜层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外侧。
[0026]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传感器基底、均设置在传感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传感器基底为柔性绝缘基底,传感器基底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电极的第一反应腔、用于安装辅助电极的第二反应腔,以及用于安装参比电极的第三反应腔,第一反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按照预设布设规则布设在传感器基底上;通过该结构设计,使葡萄糖传感器为单针三电极结构,传感器基底为柔性绝缘基底,极大的减少该葡萄糖传感器使用时用户的身体感受,优化佩戴体验;该葡萄糖传感器的单针三电极结构,有效减少了皮下植入后的不适感,且该葡萄糖传感器的反应腔结构相较于传统电极结构增加了葡糖糖氧化酶的负载量,同时减小反应面积,达到传感器所产生微电流精度、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的提升,优化反应效率,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
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所属
中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所属
中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所属
中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的俯视图之一;
[0034]图6为图1的俯视图之二;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
传感器基底;2

工作电极;3

辅助电极;4

参比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基底(1)、均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基底(1)上的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3)和参比电极(4);所述工作电极(2)包括半透膜层,所述半透膜层用于控制葡萄糖分子的通过率;所述辅助电极(3)包括第一生物相容膜层;所述参比电极(4)包括第二生物相容膜层;所述传感器基底(1)为柔性绝缘基底,所述传感器基底(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电极(2)的第一反应腔、用于安装辅助电极(3)的第二反应腔,以及用于安装参比电极(4)的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二反应腔和所述第三反应腔按照预设布设规则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1)上;其中,所述预设布设规则为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二反应腔和所述第三反应腔沿所述传感器基底(1)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1)上;或者,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三反应腔和所述第二反应腔沿所述传感器基底(1)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设在所述传感器基底(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2)还包括第一基底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皮下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娅胡堃杨宗文张力林星潼周义昕谢文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器华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