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87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接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包括充电壳体,充电壳体前端中部开有充电口,充电口左右端均设有固定于充电壳体前端的导向杆,导向杆外围的上下端均滑动套接有导向板,左上端导向板的下端和右下端导向板的上端均相接有磁吸板,每根导向杆的外侧均设有固定于充电壳体前端的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使两块防脱夹板同时且自动便捷的将充电插头夹紧固定,保证对充电插头夹紧固定操作的自动化,从而防止充电插头在充电口内意外松动脱落的情况发生,利于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工作正常进行,相较于现有技术,利于使充电插头插入和拔出充电口的操作过程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接口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

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随着人们越来越倡导绿色生活,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0003]参考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14929043 U
公开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包括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内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控制结构,所述滑动控制结构的移动端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半圆型橡胶板,所述滑动控制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支撑结构;该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接口
,将充电插头插入到充电端口内的接口中,解除对滑动控制结构的限位作用,在弹性支撑结构的顶推作用下,使得滑动控制结构上的半圆型橡胶板相向滑动,从而在插头与接口的连接的接缝位置进行包覆式密封,从而有效的壁面了接口内进水以及进灰的情况出现,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且成本较低;
[0004]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口内时,为了防止充电插头在充电口内松动,需要将半圆型橡胶板夹紧充电插头,但是半圆型橡胶板夹紧充电插头时,经常需要手动操作相应结构才能依次带动两块半圆型橡胶板将充电插头夹紧固定,操作不够自动化,而且充电插头拔出充电口时,还需要手动依次移开两块半圆型橡胶板才能将充电插头松开,导致整个充电操作便捷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利于使充电插头插入和拔出充电口的操作过程更加便捷,且保证对充电插头夹紧固定操作的自动化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包括充电壳体;
[0007]所述充电壳体前端中部开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左右端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前端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围的上下端均滑动套接有导向板,左上端所述导向板的下端和右下端所述导向板的上端均相接有磁吸板,每根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前端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均与同侧的所述磁吸板上下对应,所述充电口的上下端均设有防脱夹持组件;
[0008]所述充电口内上端开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内设有开关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壳体前端左侧相接有启闭开关和指示灯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脱夹持组件均包括防脱夹板

弹性密封垫

固定板及回力弹簧,所述防脱夹板均固定于左右相邻两块所述导向板之间,所述防脱夹板呈半环状,所述弹性
密封垫均相接于所述防脱夹板内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均设于所述防脱夹板外侧且均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前端,所述回力弹簧均相接于所述防脱夹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推动板

圆球

复位弹簧

接近开关及接近板,所述推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收缩槽内,所述圆球固定于所述推动板下端,所述圆球下端延伸出所述收缩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相接于所述推动板上端与所述收缩槽内顶端之间,所述接近开关相接于所述收缩槽内顶端,所述接近板相接于所述推动板上端,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接近板上下对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5]1.
通过将接近开关的启动控制电磁铁通电工作,当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口内时,电磁铁会自动通电工作,从而使电磁铁吸附磁吸板,利于使两块防脱夹板同时且自动便捷的将充电插头夹紧固定,保证对充电插头夹紧固定操作的自动化,从而防止充电插头在充电口内意外松动脱落的情况发生,利于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工作正常进行;
[0016]2.
通过弹性密封垫对充电插头进行弹性缓冲,利于防止充电插头被夹损,且通过弹性密封垫的密封性,利于防止充电过程中外部水渍进入到充电口内,利于防止外部水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
[0017]3.
通过启闭开关控制电磁铁断电,结合回力弹簧的回弹力往外拉动防脱夹板,因此可以快速便捷的带动两块防脱夹板同时将充电抽头松开,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充电插头拔出充电口,综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利于使充电插头插入和拔出充电口的操作过程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
A
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防脱夹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1‑4中:充电壳体
1、
充电口
2、
防脱夹板
3、
导向板
4、
导向杆
5、
电磁铁
6、
磁吸板
7、
固定板
8、
回力弹簧
9、
启闭开关
10、
收缩槽
11、
圆球
12、
推动板
13、
接近板
14、
复位弹簧
15、
接近开关
16、
指示灯
17、
弹性密封垫
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
[002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充电壳体1,所述充电壳体1前端中部开有充电口2,所述充电口2左右端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1前端的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外围的上下端均滑动套接有导向板4,左上端所述导向板4的下端和右下端所述导向板4的上端均相接有磁吸板7,每根所述导向杆5的外侧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1前端的电磁铁6,所述电磁铁6均与同侧的所述磁吸板7上下对应,所述充电口2的上下端均设有防脱夹持组件,所述防脱夹持组件均包括防脱夹板
3、
弹性密封垫
18、
固定板8及回力弹簧9,所述防脱夹板3均
固定于左右相邻两块所述导向板4之间,所述防脱夹板3呈半环状,所述固定板8均设于所述防脱夹板3外侧且均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1前端,所述回力弹簧9均相接于所述防脱夹板3与所述固定板8之间,所述充电口2内上端开有收缩槽
11
,所述收缩槽
11
内设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推动板
13、
圆球
12、
复位弹簧
15、
接近开关
16
及接近板
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包括充电壳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
(1)
前端中部开有充电口
(2)
,所述充电口
(2)
左右端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
(1)
前端的导向杆
(5)
,所述导向杆
(5)
外围的上下端均滑动套接有导向板
(4)
,左上端所述导向板
(4)
的下端和右下端所述导向板
(4)
的上端均相接有磁吸板
(7)
,每根所述导向杆
(5)
的外侧均设有固定于所述充电壳体
(1)
前端的电磁铁
(6)
,所述电磁铁
(6)
均与同侧的所述磁吸板
(7)
上下对应,所述充电口
(2)
的上下端均设有防脱夹持组件;所述充电口
(2)
内上端开有收缩槽
(11)
,所述收缩槽
(11)
内设有开关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
(1)
前端左侧相接有启闭开关
(10)
和指示灯
(17)。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夹持组件均包括防脱夹板
(3)、
弹性密封垫
(18)、
固定板
(8)
及回力弹簧
(9)
,所述防脱夹板
(3)
均固定于左右相邻两块所述导向板
(4)
之间,所述防脱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旵王启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松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