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886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水器,所述集水器设置于建筑楼板上,所述集水器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平层布满的设置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所述排水口连接有给水管;集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主管延伸至建筑屋面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建筑屋面的地漏相连;所述建筑屋面设置有坡面结构,所述地漏位于所述坡面结构的最低位置处。本申请提供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对建筑屋面承接的雨水收集、存储和净化,不需要通过外部市政管网及污水集中处理,就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废水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绿色环保。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
,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人民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这问题也使得水的循环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0003]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居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是未来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0004]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区域通常为屋面,屋面的材料有金属、黏土或混凝土瓦片、合成或沥青屋顶板以及其他模板、石板,集雨屋面材料一般以瓦质屋面和水泥混凝土屋面为主。屋面雨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屋面材料分解、大气中的沉积物和天然降水。由于屋面径流雨水经常表现出初期冲刷效应,初期径流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混浊,随着降雨的持续,一旦冲刷效应完成,径流雨水的水质将明显提高。因此,回收利用屋面雨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5]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屋面雨水回收的系统,是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
[0009]集水器,所述集水器设置于建筑楼板上,所述集水器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平层布满的设置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所述排水口连接有给水管;
[0010]集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主管延伸至建筑屋面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建筑屋面的地漏相连;所述建筑屋面设置有坡面结构,所述地漏位于所述坡面结构的最低位置处。
[0011]优选地:所述集水器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检修盖,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检修盖上。
[0012]优选地: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
[0013]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下布置的粗过滤网以及细过滤网。
[0014]优选地:所述集水器的排水口连接有水泵,所述给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
[0015]优选地:所述集水器的底部具有圆形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集水器的底部设置有水质净化组件以及排污口。
[0017]优选地:所述集水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排水管相连,所述排水管用于与
市政管道相连。
[0018]优选地:所述溢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方。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系统可以包括集水器,所述集水器设置于建筑楼板上,所述集水器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平层布满的设置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所述排水口连接有给水管;集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主管延伸至建筑屋面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建筑屋面的地漏相连;所述建筑屋面设置有坡面结构,所述地漏位于所述坡面结构的最低位置处。本申请提供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对建筑屋面承接的雨水收集、存储和净化,不需要通过外部市政管网及污水集中处理,就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废水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绿色环保。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0021]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集水器1、进水口11、排水口12、过滤组件13、粗过滤网131、细过滤网132、检修盖14、密封条15、水泵16、水质净化组件17、排污口18、溢水口19、给水管2、集水主管3、地漏4、排水管5、建筑楼板6、建筑屋面7、建筑墙体8、女儿墙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参见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如图1、图2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0029]集水器1,所述集水器1设置于建筑楼板6上,所述集水器1包括进水口11、排水口12以及过滤组件13,所述过滤组件13平层布满的设置于所述集水器1的内部,所述排水口12连接有给水管2;
[0030]集水主管3,所述集水主管3与所述进水口11相连;所述集水主管3延伸至建筑屋面7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建筑屋面7的地漏4相连;所述建筑屋面7设置有坡面结构,所述地漏4位于所述坡面结构的最低位置处。
[00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集水器可以对屋面的雨水进行
收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可以由排水口的给水管引出供利用。引出的水可以用于进行洗车、洗地、冲马桶等场合使用。
[0032]可以理解的是,屋面还要保持适当的坡度来防止雨水滞留。普通屋面雨水外收集系统由檐沟、收集管、水落管、连接管等组成。为了使屋面雨水收集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居住建筑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它能够延缓各种防水材料老化,增加了屋面的使用寿命、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调节雨水的自然循环和平衡、削减雨水污染负荷,其产生的径流具有良好水质,有利于后续的收集利用。
[0033]为了方便对集水器内进行检修以及更换维修过滤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集水器1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检修盖14,所述进水口11设置于所述检修盖14上。该检修盖可拆卸,用于检修、清理、更换滤网。
[0034]为了保证集水主管与进水口连接紧密防止发生臭气散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集水主管3与所述进水口1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15。
[0035]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水器过滤后的水主要用于进行洗车或者冲马桶使用,因此在进行过滤时无需采用特别精密的过滤仪器,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过滤组件13包括上下布置的粗过滤网131以及细过滤网132。通过粗过滤网可以将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经过细过滤网可以将小颗粒杂质过滤掉,从而保证过滤组件下方的水中颗粒物尽量少,不影响正常使用即可。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器,所述集水器设置于建筑楼板上,所述集水器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平层布满的设置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所述排水口连接有给水管;集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主管延伸至建筑屋面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建筑屋面的地漏相连;所述建筑屋面设置有坡面结构,所述地漏位于所述坡面结构的最低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检修盖,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检修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旭张怡吴鹏苗欣董志方陈方燕陈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绿城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