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713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工作方法及有机肥制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

工作方法及有机肥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热裂解制肥工艺对原料的含水率和浸润程度有要求,如以秸秆

枝条等干的生物质为原料时,要求原料需要粉碎后充分浸泡,以达到充分水饱和;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搅拌罐进行秸秆原料的浸泡处理,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浸泡,很难达到完全浸泡,且秸秆原料的浸泡程度不一致,会影响后续水热裂解反应的进行

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包括秸秆浸泡池;所述秸秆浸泡池包括浸润池

浸泡池

隔板装置

第一格栅装置

出料池和第三格栅装置;所述浸润池

所述浸泡池和所述出料池沿物料输送方向连通,且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通过所述隔板装置的升起或下落实现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一格栅装置设置于所述浸润池,用于承托秸秆并能够翻转以将所述秸秆输送至所述浸泡池;所述第三格栅装置设置于所述浸泡池,用于承托所述第一格栅装置输送的所述秸秆,并能够翻转以将所述秸秆输送至所述出料池;所述出料池的秸秆外输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浸润池

所述浸泡池和所述出料池的连通口连通侧壁顶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经由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

所述浸泡池和所述出料池的连通口将秸秆输送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
90
°
,由水平向上翻转至竖直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格栅装置高于所述出料池底面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可由一个池体在内部底面设置一个高度小于池体高度的隔墙形成,隔墙上方为连通口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的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的第三格栅均水平设置,且高度相同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的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的第三格栅的尺寸小于等于连通口,且等于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的截面尺寸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的第一格栅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的第三格栅成水平方向设置时,距离各自的池底
20

50c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出料池侧面连通于所述浸泡池,且为顶大底小的漏斗式结构,所述出料池底面高于所述浸泡池底面;所述第一刮板输送机的水平部分设置于所述出料池底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格栅装置包括第三格栅和第三翻转动力装置;所述第三格栅设置于所述浸泡池内,并能够朝向所述出料池和所述浸泡池连通侧转动;所述第三翻转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格栅转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翻转动力装置为卷扬机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装置包括第一格栅和第一翻转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格栅设置于所述浸润池,并将所述浸润池分隔为上下部分,且能够朝向所述隔板装置转动设置;所述第一翻转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格栅转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翻转动力装置为卷扬机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秸秆浸泡池还包括第二格栅装置;所述第二格栅装置设置于所述浸润池内,用于将所述浸润池内的物料压在液面下以保持浸润状态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格栅装置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格栅装置转动方向相反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格栅装置包括第二格栅和第二翻转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格栅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浸润池内壁;所述第二翻转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格栅转动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翻转动力装置为卷扬机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浸泡池底部为渐缩的漏斗型结构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隔板装置包括隔板和升降动力装置;所述隔板阻隔于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之间;所述升降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隔板上升或下降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为丝杆升降机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中,所述隔板两侧插接于所述浸润池和所述浸泡池的侧壁

[0025]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6]准备进料,将第三格栅翻转至
90
°
呈竖直状态,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保持水平状态,隔板呈下降状态;
[0027]开始进料,向浸润池内投放秸秆原料,投料完毕后,旋转第三格栅将秸秆原料压在浸润池的液面以下,进行浸泡;
[0028]原料转运,秸秆原料在浸润池内浸泡完成后,第三格栅旋转
90
°
至竖直状态,隔板升起,第一格栅翻转将浸润池内浸泡完成的秸秆原料翻转运输至浸泡池内的的第二格栅上;
[0029]浸泡处理,原料秸秆在浸泡池内浸泡,浸泡完成后,第二格栅翻转将浸泡好的秸秆翻动至出料池,浸泡完成

[0030]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的有机肥制备系统,其括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

第一刮板输送机

第一污泥泵

第一固液分离机

第二固液分离机

水热裂解釜

秸秆粉碎机和输送带;
[0031]秸秆原料经过所述秸秆粉碎机
17
后,经由所述输送带输送至所述有机肥原料处理
装置,经过所述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浸泡完成的秸秆由所述第一刮板输送机输送至所述第二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固相输送至所述水热裂解釜,液相回流至所述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所述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底部的物料通过所述第一污泥泵输送至所述第一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固相输送至所述水热裂解釜,液相回流至所述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秸秆浸泡池
(11)
;所述秸秆浸泡池
(11)
包括浸润池
(111)、
浸泡池
(112)、
隔板装置
(113)、
第一格栅装置
(114)、
出料池
(116)
和第三格栅装置
(117)
;所述浸润池
(111)、
所述浸泡池
(112)
和所述出料池
(116)
沿物料输送方向连通,且所述浸润池
(111)
和所述浸泡池
(112)
通过所述隔板装置
(113)
的升起或下落实现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一格栅装置
(114)
设置于所述浸润池
(111)
,用于承托秸秆并能够翻转以将所述秸秆输送至所述浸泡池
(112)
;所述第三格栅装置
(117)
设置于所述浸泡池
(112)
,用于承托所述第一格栅装置
(114)
输送的所述秸秆,并能够翻转以将所述秸秆输送至所述出料池
(116)
;所述出料池
(116)
的秸秆外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装置
(114)
的第一格栅
(1141)
和所述第三格栅装置
(117)
的第三格栅
(1171)
均水平设置,且高度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池
(116)
侧面连通于所述浸泡池
(112)
,且为顶大底小的漏斗式结构,所述出料池
(116)
底面高于所述浸泡池
(112)
底面;所述第一刮板输送机
(12)
的水平部分设置于所述出料池
(116)
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格栅装置
(117)
包括第三格栅
(1171)
和第三翻转动力装置
(1172)
;所述第三格栅
(1171)
设置于所述浸泡池
(112)
内,并能够朝向所述出料池
(116)
和所述浸泡池
(112)
连通侧转动;所述第三翻转动力装置
(1172)
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格栅
(1171)
转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装置
(114)
包括第一格栅
(1141)
和第一翻转动力装置
(1142)
;所述第一格栅
(1141)
设置于所述浸润池
(111)
,并将所述浸润池
(111)
分隔为上下部分,且能够朝向所述隔板装置
(113)
转动设置;所述第一翻转动力装置
(1142)
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格栅
(1141)
转动
。10A.
所述第一翻转动力装置
(1142)
为卷扬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浸泡池
(11)
还包括第二格栅装置
(115)
;所述第二格栅装置
(115)
设置于所述浸润池
(111)
内,用于将所述浸润池
(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峰余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禾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