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03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ID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数字数据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耦合或者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的技术

这种识别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无需任何物理接触或者其他任何可见的接触
。RFID
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标签信息泄漏

窃取

追踪等安全隐患问题

主动标签天生的优势,使得它得以继承在移动通信等其它场景中得到认可的优秀的安全算法和方案;被动标签虽然有着极大的成本限制,导致其安全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但也正是它的廉价使得其拥有极其广大的用户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
RFID
标签数据使用的是轻量级公钥加密算法来保证阅读器与电子标签间的信息安全,但由于直接使用随机数进行判断接收,而随机数是可见传输的,使得容易受到攻击者的攻击,数据加密的保密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及系统,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对于
RFID
标签数据使用的是轻量级公钥加密算法来保证阅读器与电子标签间的信息安全,但由于直接使用随机数进行判断接收,而随机数是可见传输的,使得容易受到攻击者的攻击,数据加密的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包括:获取电子标签组以及电子标签组密钥,电子标签组中包含至少一个
RFID
标签数据,电子标签组密钥中包含至少一个密钥,密钥分为疑似密钥和真实密钥,真实密钥包含加密数据,疑似密钥为乱码数据;分割
RFID
标签数据为至少一个数据切片,数据切片长度为预设长度,若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不能被预设长度整除,则在
RFID
标签数据末尾逐个补充特殊字符至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被预设长度整除为止,若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能被预设长度整除,则进行数据分割,对数据切片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切片,存储加密算法至真实密钥中;将至少一个加密切片按照顺序依次放入加密矩阵,所述加密矩阵的列数为固定值,所述固定值为预设列数,加密矩阵的行数根据加密切片数目变动,对填入加密切片的加密矩阵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仿射矩阵,存储仿射变换至真实密钥中;获得曾广矩阵,所述曾广矩阵内部元素由读写随机数产生,将仿射矩阵与曾广矩阵拼接融合为预处理矩阵,存储曾广矩阵至真实密钥中;生成传输保密矩阵,所述传输保密矩阵内部元素由读写随机数产生,生成预处理
矩阵的嵌入偏移量,将预处理矩阵嵌入传输保密矩阵中,得到最终传输矩阵,生成随机质数,随机质数位数不低于预设位数,嵌入偏移量与随机质数相乘,得到加密嵌入偏移量,将加密嵌入偏移量与最终传输矩阵一一对应,存储加密嵌入偏移量至真实密钥中

[0006]优选的,所述对数据切片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切片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随机数算法,任意选取两个大于的素数,分别记为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且
p≠q
;计算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的乘积,得到第三加密指标
n
;基于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构建
n
的欧拉函数,;通过随机数算法,获取大于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的素数,记为加密钥
r

r
与互质;设定一计数指标
k

k
从1开始取值,以1作为间隔递增,当首次被加密钥
r
整除时,记录计数指标
k
的值为暗密钥计数指标;基于暗密钥计数指标,计算得到暗密钥
d
,;公开存储第三加密指标
n
和加密钥
r
,将暗密钥
d
保存至真实密钥中;获取数据切片
a
,对于数据切片
a
进行加密,求得除以
n
所得的余数
b
,将
b
作为加密切片,将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一一对应

[0007]优选的,所述将至少一个加密切片按照顺序依次放入加密矩阵包括以下步骤:获取
RFID
标签数据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获取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的对应关系,获取数据切片在
RFID
标签数据中的排序关系;获取加密切片的总数,计算加密切片的总数与预设列数的比值,得到实际倍数,若实际倍数为整数,则不作任何操作,若实际倍数为小数,则实际倍数取整后加一,并覆盖原有的实际倍数;将实际倍数作为加密矩阵的行数,确定加密矩阵;根据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的对应关系,获取加密切片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根据加密切片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依次取加密切片;按行检索加密矩阵中首个空置的位置,将加密切片放置在首个空置的位置中;当加密切片安放完毕后,对加密矩阵剩余空置部分补充特殊字符

[0008]优选的,所述对填入加密切片的加密矩阵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仿射矩阵包括以下步骤:仿射变换由初等行变换

初等列变换和初等行混合变换构成;加密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即将加密矩阵的元素按照行进行交换,每次初等行变换相当于加密矩阵乘以行变换矩阵,行变换矩阵为进行相同初等行变换的单位矩阵;按次序记录所有行变换矩阵,求出所有行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将所有行变换矩阵的逆矩阵按次序相乘,得到行变换解密矩阵;加密矩阵进行初等列变换,即将加密矩阵的元素按照列进行交换,每次初等列变
换相当于加密矩阵乘以列变换矩阵,列变换矩阵为进行相同初等列变换的单位矩阵;按次序记录所有列变换矩阵,求出所有列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将所有列变换矩阵的逆矩阵按次序相乘,得到列变换解密矩阵;加密矩阵进行初等行混合变换,即将加密矩阵的元素按照行混合进行叠加,每次初等行混合变换相当于加密矩阵乘以行混合变换矩阵,行混合变换矩阵为进行相同初等行混合变换的单位矩阵;按次序记录所有行混合变换矩阵,求出所有行混合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将所有行混合变换矩阵的逆矩阵按次序相乘,得到行混合变换解密矩阵;加密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

初等列变换和初等行混合变换,得到仿射矩阵,仿射矩阵的行数与列数与加密矩阵保持一致

[0009]优选的,所述将仿射矩阵与曾广矩阵拼接融合为预处理矩阵包括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电子标签组以及电子标签组密钥,电子标签组中包含至少一个
RFID
标签数据,电子标签组密钥中包含至少一个密钥,密钥分为疑似密钥和真实密钥,真实密钥包含加密数据,疑似密钥为乱码数据;分割
RFID
标签数据为至少一个数据切片,数据切片长度为预设长度,若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不能被预设长度整除,则在
RFID
标签数据末尾逐个补充特殊字符至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被预设长度整除为止,若
RFID
标签数据的长度能被预设长度整除,则进行数据分割,对数据切片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切片,存储加密算法至真实密钥中;将至少一个加密切片按照顺序依次放入加密矩阵,所述加密矩阵的列数为固定值,所述固定值为预设列数,加密矩阵的行数根据加密切片数目变动,对填入加密切片的加密矩阵进行仿射变换,得到仿射矩阵,存储仿射变换至真实密钥中;获得曾广矩阵,所述曾广矩阵内部元素由读写随机数产生,将仿射矩阵与曾广矩阵拼接融合为预处理矩阵,存储曾广矩阵至真实密钥中;生成传输保密矩阵,所述传输保密矩阵内部元素由读写随机数产生,生成预处理矩阵的嵌入偏移量,将预处理矩阵嵌入传输保密矩阵中,得到最终传输矩阵,生成随机质数,随机质数位数不低于预设位数,嵌入偏移量与随机质数相乘,得到加密嵌入偏移量,将加密嵌入偏移量与最终传输矩阵一一对应,存储加密嵌入偏移量至真实密钥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数据切片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切片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随机数算法,任意选取两个大于的素数,分别记为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且
p≠q
;计算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的乘积,得到第三加密指标
n
;基于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构建
n
的欧拉函数,;通过随机数算法,获取大于第一加密指标
p
和第二加密指标
q
的素数,记为加密钥
r

r
与互质;设定一计数指标
k

k
从1开始取值,以1作为间隔递增,当首次被加密钥
r
整除时,记录计数指标
k
的值为暗密钥计数指标;基于暗密钥计数指标,计算得到暗密钥
d
,;公开存储第三加密指标
n
和加密钥
r
,将暗密钥
d
保存至真实密钥中;获取数据切片
a
,对于数据切片
a
进行加密,求得除以
n
所得的余数
b
,将
b
作为加密切片,将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一一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RFID
数据的加密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个加密切片按照顺序依次放入加密矩阵包括以下步骤:获取
RFID
标签数据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获取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的对应关系,获取数据切片在
RFID
标签数据中的排序关系;获取加密切片的总数,计算加密切片的总数与预设列数的比值,得到实际倍数,若实际倍数为整数,则不作任何操作,若实际倍数为小数,则实际倍数取整后加一,并覆盖原有的
实际倍数;将实际倍数作为加密矩阵的行数,确定加密矩阵;根据加密切片与数据切片的对应关系,获取加密切片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根据加密切片在电子标签组中的排列顺序,依次取加密切片;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立志刘湘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