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669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及施工方法,其中模板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规范要求,在楼板临边位置有二次结构墙的,需按规范设置构造柱,但在一次结构施工阶段,外部脚手架未拆除期间,由于构造柱通常不体现在施工图纸中,很多项目忘记在楼板临边位置施工构造柱,在外脚手架拆除后,已经难以在楼板边缘临空位置支设构造柱模板,导致此处构造柱极难施工,后期很难弥补,使得很多项目直接放弃施工此处构造柱,违背了施工规范要求,且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包括
L
型内侧模板

两个分别与所述
L
型内侧模板两侧连接的外侧模板,两个所述外侧模板插接,所述
L
型内侧模板通过两个固定架设置在下层楼板上,所述
L
型内侧模板上端设置有连接一注浆料斗的注浆口

[0004]进一步的,所述
L
型内侧模板包括内侧模板一

与所述内侧模板一转动连接的内侧模板二;所述外侧模板包括外侧模板一

与所述外侧模板一插接的外侧模板二;所述外侧模板一通过螺栓与所述内侧模板二连接,所述外侧模板二通过螺栓与所述内侧模板一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模板一和内侧模板二上端面设置能够顶在上层楼板底面的补长模板,所述外侧模板一和外侧模板二上端面设置高于上层楼板且能够贴合上层楼板外壁的补长模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模板一和外侧模板一上端面设置高于上层楼板且能够贴合上层楼板墙壁的补长模板,所述内侧模板二和外侧模板二上端面设置能够顶在上层楼板底面的补长模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模板一

所述内侧模板二

所述外侧模板一

所述外侧模板二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补长模板挡沿,且形成一个方形框,所述内侧模板一的上端面靠近外侧模板二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一,所述内侧模板一的上端面靠近所述内侧模板二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二,所述内侧模板二的上端面靠近外侧模板一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三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模板二的一侧向内弯折
90
°
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外侧模板一的外侧壁插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模板二的折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榫头,所述外侧模板一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榫头对应的榫眼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模板一

所述内侧模板二

所述外侧模板一

所述外侧模板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下层楼板和所述
L
型内侧模板的斜杆,所述斜杆上
设置有连接所述斜杆和所述
L
型内侧模板的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连接所述横杆和下层楼板的竖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斜杆一端设置有模板连接板,另一端设置有楼板连接板;所述横杆连接模板的一端设置有模板连接板;所述竖杆连接下层楼板的一端设置有楼板连接板;所述楼板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下层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模板连接板通过螺栓与
L
型内侧模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架上的模板连接板和楼板连接板都为两个,可为本组装模板有效提供支撑和稳固作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
L
型内侧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架螺杆,所述固定架螺杆用于方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所述内侧模板一上端设置有料斗螺杆,所述料斗螺杆用于方便固定连接所述注浆料斗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模板与下层楼板连接处设置海绵条,所述注浆料斗与注浆口连接处粘接胶带,可有效防止漏浆

[0016]为了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测量放线,精准定位固定架
、L
型内侧模板

外侧模板后,先将一个固定架安装在下层楼板上,将
L
型内侧模板和两个外侧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组装已涂刷脱模剂的内侧模板一

内侧模板二和外侧模板一,用安全绳将内侧模板一

内侧模板二和外侧模板一连接在固定架上,然后将内侧模板二侧壁与已固定好的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步骤
S2
:将另一固定架安装在下层楼板上,并将内侧模板一的侧壁与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步骤
S3
:用安全绳将外侧模板二连接在固定架上,将外侧模板二与外侧模板一插接,并将外侧模板二与内侧模板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步骤
S4
:校准所有模板位置,然后测量两个外侧模板
、L
型内侧模板到上层楼板之间的距离,加工出插接在
L
型内侧模板上端面且能够顶在上层楼板下端面的补长模板,加工出插接在两个外侧模板上端面且能够贴合上层楼板外壁的补长模板,将所有补长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并安装所有补长模板;步骤
S5
:在
L
型内侧模板预留的注浆口处安装注浆料斗;步骤
S6
:通过注浆料斗向模板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步骤
S7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达到龄期时,拆除注浆料斗,并除掉注浆口处多余的混凝土;步骤
S8
:先拆除外侧模板二,再拆除外侧模板一和
L
型内侧模板,取下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后粘接在外侧模板和
L
型内侧模板上端面的补长模板,解除外侧模板和
L
型内侧模板上的安全绳索,最后拆除固定架,完成构造柱的施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
S4
中安装补长模板步骤具体为:先通过所述插口一安装所述外侧模板二上端面上的所述补长模板,其次通过插口三安装所述外侧模板一上端面上的所述补长模板,再通过插口二安装所述内侧模板二上端面上的所述补长模板,最后安装上所述内侧模板一上端面上的所述补长模板

[0018]为了更好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施工方
法,一种特别适用于楼板临边非转角位置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测量放线后,先将一个固定架安装在下层楼板上,组装已涂刷脱模剂的内侧模板一

内侧模板二和外侧模板一,用安全绳将内侧模板一

内侧模板二和外侧模板一连接在固定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L
型内侧模板(1)

两个分别与所述
L
型内侧模板(1)两侧连接的外侧模板(2),两个所述外侧模板(2)插接,所述
L
型内侧模板(1)通过两个固定架(4)设置在下层楼板(
11
)上,所述
L
型内侧模板(1)上端设置有连接一注浆料斗(5)的注浆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L
型内侧模板(1)包括内侧模板一(
101


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转动连接的内侧模板二(
102
);所述外侧模板(2)包括外侧模板一(
201


与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插接的外侧模板二(
202
);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通过螺栓(9)与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连接,所述外侧模板二(
202
)通过螺栓(9)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和内侧模板二(
102
)上端面设置能够顶在上层楼板(
10
)底面的补长模板,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和外侧模板二(
202
)上端面设置高于上层楼板(
10
)且能够贴合上层楼板(
10
)外壁的补长模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和外侧模板一(
201
)上端面设置高于上层楼板(
10
)且能够贴合上层楼板(
10
)墙壁的补长模板,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和外侧模板二(
202
)上端面设置能够顶在上层楼板(
10
)底面的补长模板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所述外侧模板二(
202
)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补长模板挡沿(7),且形成一个方形框,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的上端面靠近外侧模板二(
202
)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一(
701
),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的上端面靠近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二(
702
),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的上端面靠近外侧模板一(
201
)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三(
703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板二(
202
)的一侧向内弯折
90
°
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的外侧壁插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板二(
202
)的折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榫头(
203
),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榫头(
203
)对应的榫眼(
204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一(
101


所述内侧模板二(
102


所述外侧模板一(
201


所述外侧模板(
202
)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8)
。9.
一种用于楼板临边位置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测量放线后,先将一个固定架(4)安装在下层楼板(
11
)上,组装已涂刷脱模剂的内侧模板一(
101


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王军董鹏孔祥凯高杨张波张金鼎王亚坤刘秀明赵安正张栓栓段友昊刘华清胡遵芮孙朔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