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纱锭智能配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纱锭生产
,尤其涉及纱锭智能配重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纺织工艺中,无法绝对避免断纱的情况发生,导致生产出来的纱锭存在重量不一的问题,在打包装袋时,并没有区分每一个纱锭的重量,导致每一袋纱锭成品重量不一样,每袋总重量难以达到较好的一致性,厂家在售卖成批纱锭时,会导致经济差异
。
[0003]针对标准5㎏
纱锭的打包操作,是将十个纱锭进行统一打包装袋,由于生产原因,每个纱锭的质量存在
±5%的误差,直接组合打包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单包
(
十个纱锭
)
质量远超标准值,从而给厂家带来经济损失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纱锭智能配重设备,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直接组合打包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单包
(
十个纱锭
)
质量远超标准值,从而给厂家带来经济损失技术问题
。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包括抬升台,所述抬升台的上侧设置有入料座,且入料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撑架,撑架与抬升台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入料座的一侧设置有中转筒,且中转筒的下方设置有分配座,分配座的上方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分配座上远离抬升台的一侧设置有均重输送座
、
轻锭输送座和沉锭输送座,且均重输送座位于中部,轻锭输送座和沉锭输送座位于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入料座
、
均重输送座
、 />轻锭输送座和沉锭输送座均包括两个对称的输送盒,两个输送盒之间设置为输送槽,且输送盒上均设置有传送带
。
[0006]通过设置有抬升台
、
入料座
、
中转筒
、
分配座
、
配重组件
、
均重输送座
、
轻锭输送座和沉锭输送座,装置在打包前对输送的纱锭按照质量规格进行分类输送
(
分类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对其分为三类
)
,打包时在不同输送线上进行组合拾取十个纱锭,从而实现不同质量纱锭的匹配,以使得整包
(
十个纱锭
)
的纱锭能够较好匹配
50kg
,进而可有效避免由于质量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
。
[000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入料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架,竖架位于入料座上靠近中转筒的一端,且两个竖架之间设置有中转辅助组件;所述中转辅助组件包括轴杆和两个推移杆,轴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架之间活动连接,两个推移杆位于轴杆的两侧呈对称分布,轴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边框杆,两个推移杆的两端均与两个边框杆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推移杆上均活动连接有套筒,且轴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牵动齿轮,牵动齿轮位于一侧的竖架和边框杆之间,同侧的竖架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短轴,短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牵动齿轮之间通过齿槽啮合
。
[0008]通过设置有中转辅助组件,利用中转辅助组件翻转式的推移杆将入料座上的纱锭推送进入中转筒,保证纱锭中转环节的流畅性;中转辅助组件在起始环节时边框杆是处于
竖直状态,下侧的推移杆能够对输送的纱锭进行阻挡,后续称重和分类环节完成后纱锭才会被进行中转落料,保证配重过程的整体连续性;活动的套筒能够在纱锭中转过程中提高翻转推送效果
。
[0009]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中转筒包括入料仓
、
圆台下料仓和落料仓,入料仓位于最上端,圆台下料仓位于入料仓的下侧,落料仓位于圆台下料仓的下侧,落料仓位于分配座的正上方,且入料仓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护板,入料护板位于入料座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入料仓的上方设置有入料背筒,入料背筒上设置有限位辅助组件;所述限位辅助组件包括辅助板和两个滑杆,辅助板位于中转筒的内部,两个滑杆的一端与辅助板之间固定连接,且入料背筒上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滑杆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圆孔固定连接有顶片,两个滑杆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辅助弹簧,两个辅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中转筒的外壁和顶片的一侧固定连接
。
[0010]通过设置有限位辅助组件,限位辅助组件利用辅助弹簧的弹性性质使得辅助板和推移杆在纱锭的移动过程中从其两侧进行支撑,从而纱锭在进入中转筒时是处于平移状态,避免纱锭侧倾翻转在中转筒内卡位,影响中转效果;入料仓呈敞口式,提高纱锭进入中转筒的流畅性,圆台下料仓呈圆台状,能够在纱锭的下落过程中对其进行位置纠正,保证其进入落料仓时是出于竖直下落状态
。
[00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压板和质量传感器,分配座上开设有圆形的凹槽,质量传感器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压板位于质量传感器的上方,压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功能弹簧,功能弹簧的下端与质量传感器之间固定连接,且压板的上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后置板和两个扇形的前置板,后置板与两个前置板之间设置有中转位槽,后置板和前置板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与压板的上侧固定连接
。
[0012]通过设置有配重组件,利用配重组件能够对下落后完成中转的纱锭进行称重,并反馈质量数据,为后续的分类输送提供基础;纱锭在掉落前,功能弹簧处于力平衡状态,压板与分配座的上侧齐平,纱锭掉落后压板下移,压板起始高度较高,能够缩短与中转筒下端的距离,从而降低纱锭下落的势能,提高纱锭中转过程的稳定性
。
[0013]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分配座的上方设置有后置框和两个前置框,质量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配重槽,压板位于配重槽的内部,两个前置框位于配重槽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分配座上设置有均重移位槽
、
轻锭移位槽和沉锭移位槽,均重移位槽位于中部,处于两个前置框之间,轻锭移位槽和沉锭移位槽位于均重移位槽的两侧呈对称分布,轻锭移位槽和沉锭移位槽分别处于两个前置框和后置框之间,且分配座上设置有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包括两个支座和两个调位杆,两个支座位于配重座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两个支座上均开设有圆孔,两个调位杆分别位于两个支座上的圆孔内部活动连接,两个调位杆上靠近配重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横向推板,两个调位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架,且配重座上均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组安装块,两组安装块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两个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方向相反,两个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穿过支座与同侧的侧架之间固定连接
。
[0014]通过设置有调位组件,利用调位组件能够根据纱锭称重后的重量规格对其进行位置调整,以便于后续的分类输送操作;均重移位槽
、
轻锭位移槽和沉锭移位槽能够在纱锭的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限位,使得纱锭能够处于平移状态,避免移动时出现纱锭侧倾,保持稳定性
。
[001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配重座的一侧设置有背板,背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座,两个侧座位于抬升台之间,且背板的上方设置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包括抬升台
(1)
,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台
(1)
的上侧设置有入料座
(2)
,且入料座
(2)
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撑架
(3)
,撑架
(3)
与抬升台
(1)
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入料座
(2)
的一侧设置有中转筒
(4)
,且中转筒
(4)
的下方设置有分配座
(5)
,分配座
(5)
的上方设置有配重组件
(6)
,所述分配座
(5)
上远离抬升台
(1)
的一侧设置有均重输送座
(7)、
轻锭输送座
(8)
和沉锭输送座
(9)
,且均重输送座
(7)
位于中部,轻锭输送座
(8)
和沉锭输送座
(9)
位于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入料座
(2)、
均重输送座
(7)、
轻锭输送座
(8)
和沉锭输送座
(9)
均包括两个对称的输送盒
(10)
,两个输送盒
(10)
之间设置为输送槽,且输送盒
(10)
上均设置有传送带
(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座
(2)
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架
(12)
,竖架
(12)
位于入料座
(2)
上靠近中转筒
(4)
的一端,且两个竖架
(12)
之间设置有中转辅助组件
(1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辅助组件
(13)
包括轴杆
(1301)
和两个推移杆
(1302)
,轴杆
(1301)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架
(12)
之间活动连接,两个推移杆
(1302)
位于轴杆
(1301)
的两侧呈对称分布,轴杆
(1301)
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边框杆
(1303)
,两个推移杆
(1302)
的两端均与两个边框杆
(1303)
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推移杆
(1302)
上均活动连接有套筒
(1304)
,且轴杆
(1301)
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牵动齿轮
(1305)
,牵动齿轮
(1305)
位于一侧的竖架
(12)
和边框杆
(1303)
之间,同侧的竖架
(12)
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1306)
,驱动电机
(1306)
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短轴,短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
(1307)
,主动齿轮
(1307)
与牵动齿轮
(1305)
之间通过齿槽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筒
(4)
包括入料仓
(401)、
圆台下料仓
(402)
和落料仓
(403)
,入料仓
(401)
位于最上端,圆台下料仓
(402)
位于入料仓
(401)
的下侧,落料仓
(403)
位于圆台下料仓
(402)
的下侧,落料仓
(403)
位于分配座
(5)
的正上方,且入料仓
(401)
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护板
(404)
,入料护板
(404)
位于入料座
(2)
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入料仓
(401)
的上方设置有入料背筒
(405)
,入料背筒
(405)
上设置有限位辅助组件
(14)。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辅助组件
(14)
包括辅助板
(1401)
和两个滑杆
(1402)
,辅助板
(1401)
位于中转筒
(4)
的内部,两个滑杆
(1402)
的一端与辅助板
(1401)
之间固定连接,且入料背筒
(405)
上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滑杆
(1402)
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圆孔固定连接有顶片
(1403)
,两个滑杆
(1402)
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辅助弹簧
(1404)
,两个辅助弹簧
(1404)
的两端分别与中转筒
(4)
的外壁和顶片
(1403)
的一侧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锭智能配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
(6)
包括压板
(601)
和质量传感器
(602)
,分配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利珍,秦冠兴,唐家琦,王鑫涛,庞爱民,生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