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51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山楂叶红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楂叶红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山楂叶味酸

性平,归肝经,经常饮用可起到健胃消食

活血化瘀

美容养颜

降脂降压等作用,而山楂叶自身特有的香气使其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比如将其制成山楂叶绿茶

山楂叶红茶等,山楂叶红茶与山楂叶绿茶各有特色,其茶叶色



味的形成与茶叶理化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密切相关,而要确保红茶成品
(
比如茶叶或速溶茶等
)
的品质就需要特别控制红茶所有工艺过程中关键参数,比如萎凋,发酵,烘干温度

湿度等直接关系红茶的茶色和香气滋味,如成品茶的加工温度,温度过高直接会导致山楂红茶的酚类物质

总糖等都发生变化,直接影响香气滋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香气滋味好

品质可控的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1)
鲜叶采摘,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0007](2)
萎凋,将鲜叶摊在簸箕上进行萎凋,控制环境温度为
25
>~
30℃
,相对湿度为
65
%~
75
%,摊叶厚度为1~
1.5cm
,萎凋时间为
12

16h
;促使萎凋叶含水量
60
%~
65
%;
[0008](3)
揉捻,采用空揉5~
10min
,然后轻揉
20

30min
,再次重揉5~
15min
,最后松揉3~
8min
,萎凋叶细胞破损率达
85
%~
90
%;
[0009](4)
发酵,控制发酵环境的空气湿度在
90
%~
95
%,发酵叶温保持在
30

32℃
,发酵时间为3~
4h
,发酵至叶色变红色,青气消失;
[0010](5)
烘干,烘干温度
60

90℃
,烘干时间为
30

150min。
[0011]可选的,还包括提香工段,所述提香工段为将经过步骤
(5)
后的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
80

110℃、
提香时间为
20

30min。
[0012]可选的,还包括速溶茶制备工段,所述速溶茶制备工段包括控温研磨干燥一体工艺,所述控温研磨干燥一体工艺包括离心式控温研磨和粉体式控温干燥

[0013]可选的,所述离心式控温研磨的控温为对研磨体内壁进行控温

可选的,所述离心式控温研磨和所述粉体式控温干燥采用离心式控温研磨干燥一体机实现

[0014]可选的,所述离心式控温研磨干燥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粉体内腔,所述粉体内腔中设置有恒温加热装置和离心式控温研磨装置,所述离心式控温研磨装置包括控温定磨台和动磨盘;所述动磨盘的剖面

所述控温定磨台的剖面各呈
V
字形;所述动磨盘和所述控温定磨台之间预留有物料间隙,所述物料间隙的剖切面呈内宽外窄结构;所述控温定磨台的中心设置有物料进料口;所述控温定磨台上设置有冷却控温系统;所述动磨盘
由电机驱动转动

并对所述物料间隙中的物料进行研磨且自所述物料间隙的末端离心甩出

[0015]可选的,所述动磨盘与所述控温定磨台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设置

可选的,所述动磨盘的中心设置有螺旋进料叶片,所述螺旋进料叶片的下部与所述动磨盘连接

且其上部设置在所述物料进料口内

可选的,所述冷却控温系统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紧贴在所述控温定磨台的内壁上

[0016]可选的,所述粉体内腔的上部设置有若干除湿纤维筒;若干所述除湿纤维筒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粉体内腔的上部;所述除湿纤维筒由纤维材质制成的直通筒状结构,通过对所述除湿纤维筒的内腔通入气流而对其纤维材质上的水分进行吹拂蒸发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8]1、
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山楂叶红茶时,通过有效控制相关关键参数有利于提升红茶的品质,比如萎凋的湿度以及含水量的控制有利于茶黄素等有效成分的形成,提高红茶品质如香气滋味

汤色等;而发酵和提香步骤参数的控制有利于提高山楂叶红茶的香气

[0019]2、
本专利技术中的速溶茶制备工艺,通过控制研磨的初始茶叶原料的含水量比传统红茶含水量要高,能够降低前序工段中对茶叶的作用温度,进而有利于减少茶黄素等有效成分的分解,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在研磨工段过程茶叶摩擦表面温度的陡升现象,有效降低相关营养物质的分解量;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离心式控温研磨干燥一体机能够对研磨过程的茶叶进行零接触控温
(
对研磨体内壁进行控温
)
,有效防止传统工艺中在茶叶摩擦表面形成高温,进而有利于减少茶黄素等有效成分的分解,同时,还通过离心方式将茶粉甩出并对茶叶采用粉颗粒状态进行及时高效干燥,有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降低干燥时长,减少有效物质的分解率,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离心式控温研磨干燥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离心式控温研磨干燥一体机的侧视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部分除湿纤维筒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上述说明

对于本专利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构思的前提下,对上述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的若干替代或变型,都应视为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鲜叶采摘,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2)
萎凋,将鲜叶摊在簸箕上进行萎凋,控制环境温度为
25

30℃
,相对湿度为
65
%~
75
%,摊叶厚度为1~
1.5cm
,萎凋时间为
12

16h
;促使萎凋叶含水量
60
%~
65
%;
(3)
揉捻,采用空揉5~
10min
,然后轻揉
20

30min
,再次重揉5~
15min
,最后松揉3~
8min
,萎凋叶细胞破损率达
85
%~
90
%;
(4)
发酵,控制发酵环境的空气湿度在
90
%~
95
%,发酵叶温保持在
30

32℃
,发酵时间为3~
4h
,发酵至叶色变红色,青气消失;
(5)
烘干,烘干温度
60

90℃
,烘干时间为
30

150min。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香工段,所述提香工段为将经过步骤
(5)
后的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
80

110℃、
提香时间为
20

30min。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山楂叶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溶茶制备工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仁源梁光志罗莲凤吴玲玲吴妃妃赵云雄李金婷李子平冯红钰刘汉焱王云仙庞师婵陈静刘宝贵杨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