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33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
3C
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减少相关辅材占比,来提高正负极主材的含量,从而实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目前在
3C
领域中,正极主材的含量最高可达到
98
%;然而,由于负极主材的体积膨胀较大,因此负极中粘接剂所需用量较高,这就导致了负极主材的含量无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3C
类锂离子电池中负极主材的含量最高可达到
96
%左右,动力类离子电池中则更低
)。
[0003]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中负极主材的含量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提高锂离子电池中负极主材的含量,势必要降低负极浆料体系中粘接剂与导电剂含量;但是,降低负极浆料体系中粘接剂

导电剂的含量,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降低;还会导致负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粘接性能变差,进而在长周期循环过程中,负极活性材料容易从集流体脱落,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损失

[0004]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极主材与集流体的粘接性能良好的负极片

[0006]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负极片,包括功能性集流体以及设置在功能性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主材与复合粘接剂;
[0009]所述功能性集流体具有多孔结构或者具有粗糙表面;所述复合粘接剂为第一粘接剂与第二粘接剂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粘接剂为聚多巴胺

[0010]通过设置功能性集流体具有多孔结构或者具有粗糙表面,增大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表面积,从而增大负极材料与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面积,以实现提高负极主材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性能,大大减少锂离子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容易掉粉的情况,增强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由于功能性集流体具有多孔结构或者具有粗糙表面,还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另外,设置复合粘接剂为第一粘接剂与第二粘接剂组成的混合物,第一粘接剂为聚多巴胺,聚多巴胺中苯环的稳定性高

刚性好,增强复合粘接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复合粘接剂在电解液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分解的风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集流体为微孔铜箔;所述微孔铜箔中微孔的孔径
≤20
μ
m
;其中,所述微孔铜箔中孔径为0μ
m

10
μ
m
的微孔数量为微孔铜箔中微孔数量的
75
%;所述微孔
铜箔中孔径为
10
μ
m

20
μ
m
的微孔数量为微孔铜箔中微孔数量的
25


通过设置功能性集流体为微孔铜箔,增大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表面积,从而增大负极材料与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负极主材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性能

[0012]较佳的,所述微孔铜箔中微孔的密度为
2000

5000

/cm2。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集流体为双面毛铜箔;所述双面毛铜箔的正面粗糙度与反面粗糙度均不大于3μ
m。
通过设置功能性集流体为双面毛铜箔,增大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表面积,从而增大负极材料与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负极主材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性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接剂为聚丙烯酸

丁苯橡胶

聚偏二氟乙烯

聚酰亚胺

聚四氟乙烯中的任一种

较佳的,所述聚多巴胺与聚丙烯酸的摩尔比为
(1

2):(1

2)。
[0015]当第二粘接剂为聚丙烯酸时,聚多巴胺中的羟基官能团与聚丙烯酸中的羟基官能团能够产生稳固的氢键,促使第一粘接剂与第二粘接剂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复合粘接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复合粘接剂在电解液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分解的风险

[0016]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以下组分:负极主材为
97.5
%~
98.5


复合粘接剂为
0.8
%~
1.5


增稠剂为
0.5
%~1%

[0017]较佳的,所述负极主材为石墨或者掺硅石墨

[0018]较佳的,所述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锂中的任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负极片,提高了负极主材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负极片,一方面,通过设置功能性集流体为微孔铜箔或者双面毛铜箔,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增大了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表面积,从而增大了负极材料与功能性集流体的接触面积,以实现提高负极主材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性能;另一方面,设置复合粘接剂为第一粘接剂与第二粘接剂组成的混合物,第一粘接剂为聚多巴胺,聚多巴胺中氨基官能团的氮元素能够与铜原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复合粘接剂在铜箔表面的化学吸附作用,增强复合粘接剂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力,提高负极主材与功能集流体的粘接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负极片中负极主材的含量,减少锂离子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容易掉粉的情况,增强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0022]2.
复合粘接剂为聚多巴胺与聚丙烯酸的混合物时,聚多巴胺中的羟基官能团与聚丙烯酸中的羟基官能团能够产生稳固的氢键,促使聚多巴胺与聚丙烯酸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并且,聚多巴胺中苯环的稳定性高

刚性好,提高复合粘接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复合粘接剂在电解液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分解的风险;
[0023]3.
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负极片,能够提高负极片中负极主材的含量,从而提高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性集流体以及设置在功能性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主材与复合粘接剂;所述功能性集流体具有多孔结构或者具有粗糙表面;所述复合粘接剂为第一粘接剂与第二粘接剂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粘接剂为聚多巴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集流体为微孔铜箔;所述微孔铜箔中微孔的孔径
≤20
μ
m
;其中,所述微孔铜箔中孔径为0μ
m

10
μ
m
的微孔数量为微孔铜箔中微孔数量的
75
%;所述微孔铜箔中孔径为
10
μ
m

20
μ
m
的微孔数量为微孔铜箔中微孔数量的
2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铜箔中微孔的密度为
2000

5000

/cm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集流体为双面毛铜箔;所述双面毛铜箔的正面粗糙度与反面粗糙度均不大于3μ
m。5.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登林王志豪黄连红龙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紫建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