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32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包括外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路面铺设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铺设方式分为实时混合料铺设以及成品料铺设

成品料铺设是指沥青以及石子在固定场地混合后,通过运输车运输到铺设路基进行铺设并压实;实时混合料铺设是指在铺设路基实时灌注沥青和石子并混合后再铺设并压实

实时混合料铺设对于场地要求低,减少成品混合料运输的时间以及设备,可以高效的实现铺设

[0003]实时混合铺设是将沥青保持或加热至熔融状态,此时沥青具有较高的粘性,在与石子搅拌的过程中会粘黏在石子表面,形成混合料

在石子沥青混合的过程中,混合温度是十分重要的控制量,混合搅拌料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过低的温度沥青流动性差,粘黏度低

混合阻力大,过高的温度沥青流动性过高,附着能力降低容易出现离析现象,石子粘附沥青较少

[0004]石子沥青混合方式有单罐混合以及连续混合;单罐混合采用密封罐体进行搅拌混合,有着节能环保

温度控制精确的优点,但是生产不连续
(
单罐单罐生产中间间隔
)、
混合量小生产效率低
(
依赖罐体体积大小
)
等缺点;连续混合采用石子

沥青连续给料混合并出料的方式,有着混合量大
/>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不够环保
(
生产线外露散发异味
)、
高耗能
(
混合搅拌过程热量散发
)、
温度控制差
(
生产线不密封无法做到精确的温度控制
)、
混合均匀度一般
(
沥青随着生产线流动在底部同时搅拌时间短无法充分搅拌
)
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可以在实现连续

大量

高均匀度的混合石子和沥青,并减少沥青在粘壁以及在设备内堆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包括:
[0008]外管,两端设有第一环形板,将外管的端面封闭,纵向截面呈“[]”形;
[0009]动力源,带动外管围绕其轴线转动;
[0010]内管,外管外套在内管中部;在外管转动时,内管同步转动;所述内管的转动方向与外管相反;所述内管头端内径小于尾端内径;所述内管头端设有第二环形板;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穿孔;
[0011]若干提升板,设置在外管的内壁;所述提升板的一个长边与外管的内壁固接,两端与两块第一环形板的内壁固接;所述提升板

外管以及两块第一环形板围城一个槽形;所述槽形开口与外管的运动方向夹角小于
60
度;所述提升板的上端不超出第一环形板的内环;所述提升板在外管的转动下,内侧板面水平时,提升板的上端面位于内管的正上方;
[0012]若干提升筋,设置在内管内,沿内管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内管转动时,提升筋将内管内的物料向内管头部方向推动;
[0013]若干刮板,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所述刮板的一个长边与外管的内壁固接,另一个长边与内管的外表面接触;
[0014]加热单元,外包裹在外管的外表面;
[0015]进料单元,设置在内管的头端内,向内管内添加石子和沥青液;
[0016]出料单元,与内管的尾端齐平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头端和尾端均设有环形的第一齿带;
[0018]所述动力源包括:
[0019]减速电机;
[0020]动力齿轮,与减速电机同轴连接;
[0021]四个滚动齿轮,两两一组设置在外管的正下方,与外管头端和尾端的第一齿带啮合,并支撑外管;所述滚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

[0022]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和外管通过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环设置有环形的第二齿带;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外圆柱面以及内管的尾端设置有第三齿带;
[0023]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0024]若干第一传动齿,围绕外管的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设置在外管头端的第一环形板上的第二齿带与内管头端的第三齿带之间并与之啮合;
[0025]若干第二传动齿,围绕外管的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设置在外管尾端的第一环形板上的第二齿带与内管尾端的第三齿带之间并与之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的直径小于第一传动齿;
[0026]固定架,与若干第一传动和和若干第二传动齿转动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示固定架包括:
[0028]前板,成环形,位于内管头端

外管头端以及第一传动齿的正前方;进料单元穿过前板与内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前板转动连接;
[0029]后板,成环形,位于内管尾端

外管尾端以及第二传动齿的正后方;出料单元穿过后板与内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后板转动连接;
[0030]第一前压力轴承,设置在内管的头端,与前板固接;
[0031]第二前压力轴承,设置在外管的头端,与前板固接;
[0032]第一后压力轴承,设置在内管的尾端,与后板固接;
[0033]第二后压力轴承,设置在外管的尾端,与后板固接

[00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压力轴承和第二前压力轴承通过若干围绕外管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前弹簧与前板连接;
[0035]所述第一后压力轴承和第二后压力轴承通过若干围绕外管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后弹簧与后板连接;
[0036]所述前板上设有铰接的前封板,所述前封板将进料单元与内管之外的空隙遮蔽;
[0037]所述后板上设有铰接的后封板,所述后封板将出料单元与内管之外的空隙遮蔽

[0038]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单元包括:
[0039]进料管,同轴的设置在第二环形环形板的内壁上;所述进料管头端的上表面设有
前缺口;所述前封板将前缺口端面遮蔽;
[0040]进料滑槽,倾斜向下设置,尾端设置在进料管内,所述进料滑槽为半圆管形,所述进料滑槽的下表面与进料管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进料滑槽的上表面与前封板的下端面接触;
[0041]进料喷嘴,喷嘴外轮廓成板状,喷嘴长度方向垂直于进料滑槽;
[0042]所述出料单元包括:
[0043]出料管,同轴的设置在内管的尾端的端面上;所述出料管尾端的上表面设有后缺口;所述后封板将后缺口端面遮蔽;所述出料管尾端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漏液孔;
[0044]接液盒,设在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两端设有第一环形板,将外管的端面封闭,纵向截面呈“[]”形;动力源,带动外管围绕其轴线转动;内管,外管外套在内管中部;在外管转动时,内管同步转动;所述内管的转动方向与外管相反;所述内管头端内径小于尾端内径;所述内管头端设有第二环形板;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穿孔;若干提升板,设置在外管的内壁;所述提升板的一个长边与外管的内壁固接,两端与两块第一环形板的内壁固接;所述提升板

外管以及两块第一环形板围城一个槽形;所述槽形开口与外管的运动方向夹角小于
60
度;所述提升板的上端不超出第一环形板的内环;所述提升板在外管的转动下,内侧板面水平时,提升板的上端面位于内管的正上方;若干提升筋,设置在内管内,沿内管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内管转动时,提升筋将内管内的物料向内管头部方向推动;若干刮板,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所述刮板的一个长边与外管的内壁固接,另一个长边与内管的外表面接触;加热单元,外包裹在外管的外表面;进料单元,设置在内管的头端内,向内管内添加石子和沥青液;出料单元,与内管的尾端齐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头端和尾端均设有环形的第一齿带;所述动力源包括:减速电机;动力齿轮,与减速电机同轴连接;四个滚动齿轮,两两一组设置在外管的正下方,与外管头端和尾端的第一齿带啮合,并支撑外管;所述滚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外管通过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环设置有环形的第二齿带;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外圆柱面以及内管的尾端设置有第三齿带;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若干第一传动齿,围绕外管的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设置在外管头端的第一环形板上的第二齿带与内管头端的第三齿带之间并与之啮合;若干第二传动齿,围绕外管的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设置在外管尾端的第一环形板上的第二齿带与内管尾端的第三齿带之间并与之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的直径小于第一传动齿;固定架,与若干第一传动和和若干第二传动齿转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示固定架包括:前板,成环形,位于内管头端

外管头端以及第一传动齿的正前方;进料单元穿过前板与内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前板转动连接;后板,成环形,位于内管尾端

外管尾端以及第二传动齿的正后方;出料单元穿过后板
与内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后板转动连接;第一前压力轴承,设置在内管的头端,与前板固接;第二前压力轴承,设置在外管的头端,与前板固接;第一后压力轴承,设置在内管的尾端,与后板固接;第二后压力轴承,设置在外管的尾端,与后板固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铺设车用防沥青沾壁堆积混合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压力轴承和第二前压力轴承通过若干围绕外管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前弹簧与前板连接;所述第一后压力轴承和第二后压力轴承通过若干围绕外管轴线均匀圆周整列的后弹簧与后板连接;所述前板上设有铰接的前封板,所述前封板将进料单元与内管之外的空隙遮蔽;所述后板上设有铰接的后封板,所述后封板将出料单元与内管之外的空隙遮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向天予张明明崔冀川唐夕刚李云升唐磊鲁和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江津区重交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