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翻译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翻译设备可根据内置的智能语言模块对中
、
英
、
法等语言进行录入识别,然后依据特定执行程序将某种语言翻译为中文,以至于通过智能执行程序可达成高效翻译的效果,使之方便了语言不同的国家进行流畅交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翻译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前翻译设备只能够单向将相应的语言进行录入且进行文字的转换,从而在双方沟通时需不断改变录音端的方位,使得会造成使用的不便性,进而因频繁的调转方位及转换后才可读取文字则会降低双方的沟通效率情况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其结构包括:定位块
、
线路集成盘
、
智能翻译体
、
控制端
、
语言汇总屏
、
声音录入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其结构包括:定位块(1)
、
线路集成盘(2)
、
智能翻译体(3)
、
控制端(4)
、
语言汇总屏(5)
、
声音录入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垂直固定于线路集成盘(2)的下端,所述智能翻译体(3)设置于线路集成盘(2)的上端中心并进行电连接,所述控制端(4)
、
语言汇总屏(5)两侧均与声音录入器(6)边缘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声音录入器(6)布置于线路集成盘(2)的边缘部位并与智能翻译体(3)进行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录入器(6)设有一号通电端(
61
)
、
二号通电端(
62
)
、
声音接收模块(
63
)
、
信号传输杆(
64
)
、
识别模块(
65
),所述一号通电端(
61
)与二号通电端(
62
)为一致并且由下到上进行设置于声音接收模块(
63
)的边缘,所述声音接收模块(
63
)内层与信号传输杆(
64
)进行电连接,所述识别模块(
65
)嵌入于声音传输杆(
64
)的另一端并处于同一平行线上,所述声音接收模块(
63
)通过信号传输杆(
64
)
、
识别模块(
65
)与智能翻译体(3)进行电连接并且下端固定于线路集成盘(2)的表层边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接收模块(
63
)设有块体(
631
)
、
外部装配层(
632
)
、
定位块(
633
)
、
提词屏(
634
)
、
接收孔(
635
),所述块体(
631
)与外部装配层(
632
)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块(
633
)通过外部装配层(
632
)固定于块体(
631
)的内部边缘,所述提词屏(
634
)通过定位块(
633
)定位于外部装配层(
632
)的中上部位,所述接收孔(
635
)垂直分布于提词屏(
634
)的下方并贯穿于块体(
631
)的中下表层区域,所述接收孔(
635
)通过块体(
631
)与信号传输杆(
64
)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智能语言生成的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孔(
635
)新增设有防锈环(
a1
)
、
防尘棉(
a2
)
、
管体(
a3
)
、
锁定环(
a4
),所述防锈环(
a1
)内部与防尘棉(
a2
)相互重合,所述管体(
a3
)固定于防锈环(
a1
)的下端并与防尘棉(
a2
)相通,所述锁定环(
a4
)嵌入于管体(
a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柔化,张洋,刘立丹,李瑛琳,李秋洁,刘勃含,李思坦,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