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力学实验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显著特点
。
几何不变体系几何组成规则
、
合理形式及结构计算简图合理选取作为结构力学基础单元模块,对学习者工程意识的建立
、
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然而,受“重理论
、
轻实践”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使得结构力学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装置功能单一,实验装置数量不足方面,不利于应用型
、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
[0003]现有结构力学实验装置中,多是针对已拼装完成的几何不变体系进行加载
、
测定而设计,如可进行平面刚架
、
平面桁架加载与测试,这对于验证所学结构计算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基础偏弱的学生理解各类结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由实验框架
、
杆件
(17)、
连接约束
、
支座约束
、
加载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框架,所述实验框架由顶板
(1)、
左侧板
(2)、
底板
(3)
和右侧板
(4)
合围而成;所述顶板
(1)、
左侧板
(2)、
底板
(3)
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两平行的顶滑道
(12)、
两平行的侧滑道
(11)、
两平行的底滑道
(10)
;所述右侧板
(4)
中部竖向上设有两平行的预留长孔
(9)
,所述预留长孔
(9)
与所述侧滑道
(11)
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侧滑道
(11)
与所述预留长孔
(9)
间设有中滑道
(23)
;杆件
(17)
,所述杆件
(17)
为方钢管,两端设有贯穿于方钢管的圆孔
(27)
;所述杆件
(17)
设置有若干个,分别为不同长度规格;杆件
(17)
端部设有方钢管外护套,所述杆件
(17)
端部与所述方钢管外护套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方钢管外护套包括多种类型;连接约束,所述连接约束包括链杆连接
、
单铰结点
、
复铰结点
、
组合结点
、
刚结点;所述链杆连接为所述方钢管外护套
、
链杆
(35)、
螺栓间的连接;所述单铰结点
、
组合结点
、
刚节点为所述方钢管外护套
、
螺栓间的连接;所述复铰结点为所述方钢管外护套
、
螺栓
、
铰环
(40)
或铰盘
(41)
间的连接;支座约束,所述支座约束由所述方钢管外护套
、
挡板
(42)、
单头螺栓
(43)、
链杆
(35)、
螺栓组合而成;所述支座约束由顶滑道
(12)、
侧滑道
(11)、
底滑道
(10)、
中滑道
(23)
所限定且可拆卸连接;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为手动加载,由承载板
(13)、
连接体
(14)、
传力杆
(16)、
连接杆
(52)、
承载连接套
(26)
组合而成;所述承载板
(13)
安装于顶滑道
(12)、
侧滑道
(11)
内并由紧固螺栓
(7)
分别固定于顶板
(1)、
左侧板
(2)
上;所述实验框架
、
杆件
(17)、
连接约束
、
支座约束
、
加载装置均为刚性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滑道
(10)
正立面呈回字形,由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刚性杆
(54)
在其两端固结而成,所述侧滑道
(11)、
顶滑道
(12)
正立面均呈不等边
П
形,由第二刚性杆
(55)、
第三刚性杆
(56)
在其一端固结而成,所述第二刚性杆
(55)、
第三刚性杆
(56)
平行设置且第二刚性杆
(55)
长于第三刚性杆
(56)
,第二刚性杆
(55)、
第三刚性杆
(56)
上均设有供紧固螺栓
(7)
穿入的预留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
(1)、
左侧板
(2)、
底板
(3)、
右侧板
(4)
平面均呈矩形;所述顶板
(1)
上两顶滑道
(12)
外围
、
所述左侧板
(2)
上两侧滑道
(11)
外围均设有两列预留圆孔
(5)
;所述左侧板
(2)
上两侧滑道
(11)
之间
、
所述底板
(3)
上两底滑道
(10)
间均设有一列预留方孔
(6)
;所述底板
(3)
两侧长边边缘上均设有固定螺栓
(8)。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滑道
(23)
与侧滑道
(11)
间通过固定连接套
(25)
连接;所述中滑道
(23)
两端为实体,横截面为矩形,中间段间隔设有由第一刚性杆
(54)
所组成的滑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拆装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元,刘洋,张宇,吕春,屈恩相,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