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81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奶瓶适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过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过风通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通向所述安装腔;鼓风组件,所述鼓风组件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或所述壳体组件上。本申请公开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壳体组件的开口处放置奶瓶后奶瓶遮挡至少部分开口,在壳体组件内的安装腔形成相对内循环空间,加热元件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得壳体组件内部形成循环热风,提高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效率和保温效果。效率和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暖奶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风摇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孩在哺乳期内,特别是低月龄的小孩在哺乳期内,因为拍嗝、哭泣等原因往往需要分多次才能吃完调制的奶水,因此每次喂奶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奶水变凉小孩喝了容易腹泻。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一种水温加热的暖奶器,虽然能够满足实现暖奶功能,但是用水作为介质进行暖奶奶瓶表面会有水渍每次取出喂养时需要抹干表面,非常不方便,另外暖奶器具里面的水每天要更换甚至要清洗,否则会滋生细菌引起小孩身体不适,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水温加热暖奶器中存在操作繁琐、容易造成卫生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0004]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奶瓶适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过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过风通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通向所述安装腔;鼓风组件,所述鼓风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鼓风组件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或所述壳体组件上。
[0005]本申请公开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在壳体组件的开口处放置奶瓶后奶瓶遮挡至少部分开口,在壳体组件内的安装腔形成相对内循环空间,鼓风组件设置在风道组件上用于使过风通道内产生负压,风道组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当鼓风组件开始工作时,空气从安装腔进入第一进风口,通过过风通道和第一出风口再进入到安装腔内,加热元件设置在风道组件内,并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得壳体组件内部形成循环热风,气流每次循环经过风道组件时,加热元件便对气流进行再次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该装置利用热风循环系统对奶进行加热,无需使用水作为介质进行暖奶,更加卫生方便,当工作完成后,也能迅速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使用便利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进风口连通。安装腔包括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用于放置奶瓶,并作为加热腔对奶瓶进行加热,风道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通过在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使得经过风道组件加热的热气流能更大效率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内,通过在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邻设置,当鼓风组件工作时,过风通道
内产生负压,使得第二出风口的风更加快捷地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到风道组件内,从而提高第一腔体与过风通道之间的气体流通效率,从而提高热风循环和加热效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壁组件和外壁组件,所述内壁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壁组件上,所述内壁组件位于所述外壁组件的内侧,所述内壁组件内设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外壁组件与所述内壁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壁组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壁组件的底壁上。通过内壁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一腔体,内壁组件的另一侧与外壁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内壁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使得通过加热元件加热后的热风气流更加均匀地通过侧壁上的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内壁组件的底壁上,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位于内壁组件远离第二进风口的一侧上,使得热风气流更加均匀的通过第一腔体,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内壁组件的侧壁纵向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进风口,多个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内壁组件靠近风道组件的出风管一端,第二进风口纵向分布在内壁组件的侧壁上,通过增设多个第二进风口从而提高内部风道循环的效率。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内壁组件的侧壁纵向分布,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一一对应。相对应地,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提高内部热风循环效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壁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上。第二出风口位于内壁组件远离第二进风口的一侧上,使得热风气流更加均匀的通过第一腔体,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壁组件上,隔板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内壁组件连接,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隔板组件内形成有进风腔,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腔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通过设置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位于内壁组件和外壁组件之间,隔板组件包括两个隔板,两个隔板之间形成进风腔,风道组件上的出风管位于进风腔内,通过设有隔板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内形成的热风气流更大程度地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减少热风气流在第二腔体内的循环量,更加节能环保,且加热高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盖体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处。通过设有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盖设在内壁组件上,使得壳体组件内部密封,形成更好的内部气流循环,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量利用和保温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装置工作产生的噪声。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管道本体内形成过风通道,所述进风管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管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进风口、过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通过在风道组件上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出风管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并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进风管与出风管设置在管道本体的相对两侧上,有利于热风气流更加均匀地在通过第
一腔体,从而提高热风循环的加热效率。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出风管延伸至隔板组件内形成的进风腔内,并与内壁组件设有第二进风口的侧壁相对设置,其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一一对应设置,使得经过第一出风口流出的热风气流更大程度地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减少热风气流进入第二腔体内从而造成热量损失和浪费。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奶瓶适配;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风道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2)设有第一进风口(201)、第一出风口(202)和过风通道(203),所述第一进风口(201)、过风通道(203)和第一出风口(202)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202)通向所述安装腔;鼓风组件(3),所述鼓风组件(3)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上,所述鼓风组件(3)位于所述过风通道(203)内;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或所述壳体组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述第一腔体(101)与所述第二腔体(10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1)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所述第一出风口(202)、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和所述第一腔体(101)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与所述第一进风口(20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04)、所述第二腔体(102)和第一进风口(20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内壁组件(11)和外壁组件(12),所述内壁组件(11)设置在所述外壁组件(12)上,所述内壁组件(11)位于所述外壁组件(12)的内侧,所述内壁组件(11)内设有所述第一腔体(101),所述外壁组件(12)与所述内壁组件(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02),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位于所述内壁组件(1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位于所述内壁组件(11)的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03)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沿所述内壁组件(11)的侧壁纵向分布;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沿所述内壁组件(11)的侧壁纵向分布,所述第一出风口(202)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一一对应;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位于所述内壁组件(11)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103)的一侧上;和/或还包括隔板组件(13),所述隔板组件(13)设置在所述外壁组件(12)上,隔板组件(13)的另一侧与所述内壁组件(11)连接,所述隔板组件(1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所述隔板组件(13)内形成有进风腔(105),所述风道组件(2)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进风腔(105)内,所述第一出风口(202)、所述进风腔(105)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连通;和/或还包括盖体组件(7),所述盖体组件(7)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盖体组件(7)盖设在所述开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进风管(21)、出风管(22)和管道本体(23),所述管道本体(2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管道本体(23)内形成过风通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华林甘鹏黎相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诺贝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