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578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勘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界线是指地质图中地层

岩体

构造层等各种地质点与地表面的交线

准确的绘制地质界线是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合理确定勘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0003]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质点出露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通过直接追踪测绘地质点的坐标,来准确绘制地质界线,但在覆盖层广泛分布

露头条件较差的地段,通常需采取人工揭露露头,在确定观测点地质点产状的后,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沿地层走向向两侧延伸
1/2
线距

由于“V”字型法则仅是地质现象大概表述,地质点出露界线受产状和地形的影响,出露曲线的弯曲程度,只能依赖于地质人员的经验进行勾绘

因此,在观测点之间的地质界线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绘制图件的准确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包括地质点信息输入模块

辅助线生成模块和地质界线生成模块;地质点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地质点信息;辅助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地质点信息及预设的等高线间距生成辅助线,并对辅助线的高程进行赋值;地质界线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地质点控制范围内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和辅助线相交形成的地质界线出露点,并将各地质界线出露点连线,以生成地质界线;地质点信息包括地质点的坐标

高程

倾向和倾角;辅助线的生成过程如下:按公式
L=
Δ
h
·
cot(
α
)
计算放线距
L
,式中
Δ
h
为等高线间距,
α
为倾角;沿地质点的走向,生成一条过地质点的坐标
P0(X,Y)
的辅助线
l
;基于辅助线
l
,再按放线距
L
生成一系列平行于
l
的平行线,其中沿地质点的倾向的辅助线依次编号为:
l

1,l

2,

,l

n
;与地质点的倾向相反的辅助线依次编号为:
l+1,l+2,

,l+n
;辅助线高程的赋值过程如下:将地质点的高程
H
赋值给辅助线
l
;将
H

Δ
h,H
‑2·
Δ
h,

,H

n
·
Δ
h
对应赋值给辅助线
l

1,l

2,

,l

n
;将
H+
Δ
h,H+2
·
Δ
h,

,H+n
·
Δ
h
对应赋值给辅助线
l+1,l+2,

,l+n
;地质界线出露点的连线过程如下:获取地质界线的起始点;基于所述的起始点,根据最短路径法对各地质界线出露点进行连线;起始点的获取过程如下:使用获取的所有地质界线出露点构建点集
P
n
,对点集
P
n

的各地质界线出露点按高程进行排序,使用找出的

高程最大的各地质界线出露点构建点集
P
k
;分别计算地质点
P0与点集
P
k
中各地质界线出露点间的距离
d
i

d
i
的最大值对应的地质界线出露点即为起始点;最短路径法具体如下:自起始点开始,从点集
P
n
中找出距离起始点最近的另一地质界线出露点作为第2点;再从点集
P
n
中找出距离第2点最近的

排除起始点的另一地质界线出露点作为第3点;再从点集
P
n
中找出距离第3点最近的,排除起始点

第2点及第3点的另一地质界线出露点作为第4点;依次类推,遍历点集
P
n
中的所有地质界线出露点,找出构成地质界线的所有地质界线出露点并依次连线,即得所求的地质界线

[0006]前述的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中,当地质点为地下地质点时,地质点通过钻孔揭露,此时地质点的坐标为钻孔的孔位坐标,地质点的高程等于钻孔的孔口高程与钻孔所揭露的地质点的深度之差

[0007]前述的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中,所述系统在
AutoCAD

AutoLISP
环境中以二次开发的插件形式集成到
AutoCAD
平台中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快速准确绘制地质界线,绘制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计算放线距,不需要手动绘制复杂的辅助线来确定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无需手动进行地质界线出露点的连线,只需知道地质点的坐标

高程及产状等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地质界线,极大的提高了作图效率

[0009]岩层不同高程走向线与对应高程地形等高线的交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连线即为地质界线

根据放线距编绘地质界线是基于等高线与地质点在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图得到的

平面图中等高线只反映地表的地形起伏情况,无地表以下等高线

因此,传统的放线距作图法无法实现地下地质点的地质界线的绘制

[0010]本专利技术根据地质点处钻孔坐标和孔口高程,结合钻孔内揭露地质点的深度,计算出钻孔内揭露地质点的坐标及高程:地质点的坐标为钻孔的孔位坐标,地质点的高程等于钻孔的孔口高程与钻孔所揭露的地质点的深度之差

以钻孔揭露的地质点为基准点,沿地质点的走向,生成一条过地质点的坐标的辅助线
l
,再以放线距为间距,作一系列平行于
l
的辅助线,并进行高程赋值

其中高程大于孔口高程以上的属于地表以上的辅助线,高程位于孔口高程与地质点的高程之间的属于地表以下的辅助线,但无论是地表以上还是以下的,均属于钻孔揭露的地质点在不同高程上的走向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地质点产状及坐标的地质界线绘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质点信息输入模块

辅助线生成模块和地质界线生成模块;地质点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地质点信息;辅助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的地质点信息及预设的等高线间距生成辅助线,并对辅助线的高程进行赋值;地质界线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地质点控制范围内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和辅助线相交形成的地质界线出露点,并将各地质界线出露点连线,以生成地质界线;地质点信息包括地质点的坐标

高程

倾向和倾角;辅助线的生成过程如下:按公式
L=
Δ
h
·
cot(
α
)
计算放线距
L
,式中
Δ
h
为等高线间距,
α
为倾角;沿地质点的走向,生成一条过地质点的坐标
P0(X,Y)
的辅助线
l
;基于辅助线
l
,再按放线距
L
生成一系列平行于
l
的辅助线,其中沿地质点的倾向的辅助线依次编号为:
l

1,l

2,

,l

n
;与地质点的倾向相反的辅助线依次编号为:
l+1,l+2,

,l+n
;辅助线高程的赋值过程如下:将地质点的高程
H
赋值给辅助线
l
;将
H

Δ
h,H
‑2·
Δ
h,

,H

n
·
Δ
h
对应赋值给辅助线
l

1,l

2,

,l

n
;将
H+
Δ
h,H+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果郑克锐易庆波张丽华杨进军陈莎莎王康陈泰徐刘超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