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77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0003]在城市电网建设中通常使用碳排放监测装置通过在装有醇胺混合溶液的溶液存储器中吸收后二氧化碳,通过检测经醇胺混合溶液吸收后二氧化碳体积的减小量来确定该溶液存储器内的吸碳量,以确保该电网的碳排放量符合排放要求,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溶液存储器时,容易会有部分气体微溶于溶液从而造成检测误差,同时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难以对通过溶液存储器的气体进行收集测量

[0004]现有技术中考虑采用固体沉淀法对溶液存储器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沉淀,通过测量沉淀物的重量以确定吸碳量,但其沉淀的化学反应时间较长,溶液存储器中反应溶液的容积较大,且部分反应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浓度过低从而无法发生置换反应,导致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城市电网碳排放进行监测时,通过测量沉淀物的重量以确定吸碳量,但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包括两组碳排量检测机构和碳吸收机构;所述碳吸收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吸收塔

增压塔和泄气密封环,所述吸收塔的顶部通过泄气密封环与所述增压塔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接近顶部的侧壁上和接近底部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电磁阀,所述吸收塔的底部固定密封贯穿有注料管;每组所述碳排量检测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电离滴定组件和反应组件;所述电离滴定组件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组件处于所述电离滴定组件的底部

[0007]可选地,所述电离滴定组件包括滴定瓶

电离合件

第一电机

点滴阀

导流合件

进液管

水泵和出液管;所述电离合件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的内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外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离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点滴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滴定瓶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点滴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导流合件固定连通;
所述导流合件的底部处于所述反应组件内;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滴定瓶的侧壁固定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电离合件包括顶架座

多组电离板和搅拌叶片;所述顶架座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的内顶部;多组所述电离板呈线性阵列排布固定设于所述顶架座内壁;所述搅拌叶片的顶端与所述顶架座的内顶部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导流合件包括硬质橡胶圈

多组导流板和滴管;多组所述导流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硬质橡胶圈与所述点滴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导流板的输出端呈锥形与所述滴管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滴管的底端处于所述反应组件内

[0010]可选地,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反应筒

加液管

活动筒

排液管和气缸;所述滴管的底端处于所述反应筒内;所述加液管固定设于所述反应筒接近顶部的侧壁上;所述排液管固定设于所述反应筒接近底部的侧壁上;所述活动筒滑动贯穿所述反应筒,所述活动筒侧壁开设有多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筛孔;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活动筒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碳排量检测机构还包括底板

多组支撑杆

第一卡环

第二卡环和防护套筒;所述底板的顶部与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环固定外套设于所述反应筒的底部;所述第二卡环固定外套设于所述滴定瓶的底部;多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匀分布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多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支撑杆外壁固定安装有所述防护套筒,所述加液管与所述排液管均贯穿所述防护套筒与所述反应筒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泄气密封环内壁开设有泄气槽;所述泄气密封环外顶部固定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泄气槽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增压塔接近底部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增压阀;所述吸收塔接近底部的侧壁上固定设有
PH
值检测器;所述吸收塔的中部外套设有电加热环

[0014]可选地,所述碳吸收机构还包括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侧座

第二电机

螺杆

限位滑杆

滑座

支杆
、L
型杆

十字推座

推板和活塞;所述侧座侧壁与所述增压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座的顶部

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吸收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底部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座的顶部

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座与所述螺杆啮合且与所述限位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
L
型杆贯穿所述增压塔的顶部与所述十字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十字推座的底部通过所述推板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增压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与增压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吸收塔底部固定设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固定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与两组所述水泵固定连接

[001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两组碳排量检测机构和碳吸收机构;碳吸收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吸收塔

增压塔和泄气密封环,吸收塔的顶部通过泄气密封环与增压塔固定连接;吸收塔接近顶部的侧壁上和接近底部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电磁阀,吸收塔的底部固定密封贯穿有注料管;每组碳排量检测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电离滴定组件和反应组件;电离滴定组件与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反应组件处于电离滴定组件的底部

整个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过程中,通过注料管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吸收塔内进行吸收,基于增压塔改变吸收塔内部的压强,基于增压塔和泄气密封环排出未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两组电磁阀将吸收塔内反应完成的混合溶液导入到电离滴定组件中,基于每组电离滴定组件分别对导入的混合溶液进行电离,并滴定到反应组件中与氯化钙溶液进行沉淀置换反应,能够最大程度的吸收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在滴定前先对溶液进行电离使其产生碳酸根离子以加快置换反应,需要的沉淀反应溶液容积小,整体上提升了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碳排量检测机构和碳吸收机构;所述碳吸收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吸收塔

增压塔和泄气密封环,所述吸收塔的顶部通过泄气密封环与所述增压塔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接近顶部的侧壁上和接近底部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有电磁阀,所述吸收塔的底部固定密封贯穿有注料管;每组所述碳排量检测机构包括中线重合的电离滴定组件和反应组件;所述电离滴定组件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所述反应组件处于所述电离滴定组件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滴定组件包括滴定瓶

电离合件

第一电机

点滴阀

导流合件

进液管

水泵和出液管;所述电离合件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的内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外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离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点滴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滴定瓶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点滴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导流合件固定连通;所述导流合件的底部处于所述反应组件内;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滴定瓶的侧壁固定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固定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合件包括顶架座

多组电离板和搅拌叶片;所述顶架座固定设于所述滴定瓶的内顶部;多组所述电离板呈线性阵列排布固定设于所述顶架座内壁;所述搅拌叶片的顶端与所述顶架座的内顶部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合件包括硬质橡胶圈

多组导流板和滴管;多组所述导流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硬质橡胶圈与所述点滴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导流板的输出端呈锥形与所述滴管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滴管的底端处于所述反应组件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电网碳排放全时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反应筒

加液管

活动筒

排液管和气缸;所述滴管的底端处于所述反应筒内;所述加液管固定设于所述反应筒接近顶部的侧壁上;所述排液管固定设于所述反应筒接近底部的侧壁上;所述活动筒滑动贯穿所述反应筒,所述活动筒侧壁开设有多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筛孔;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源媛欧仲曦彭穗杨昆郭晓燕李沛聪李逸欣童铸向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