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425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0
在第一制冷剂是具有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热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热泵装置中
,
如专利文献
1(
日本特许第
6390431
号公报
)
中所述
,
是通过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来实施蒸气压缩冷冻循环

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是由
2,3,3,3

四氟丙烯
(
以下有时标记为
HFO

1234yf)
和二氟甲烷
(
以下有时标记为
R32)
混合的制冷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在专利文献1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
HFO

1234yf
的沸点是

29.5℃

R32
的沸点是

51.7℃。
然而,本公开说明中所用的沸点是一个大气压下的标准沸点

因此,
HFO

1234yf
的沸点比
R32
的沸点高

[0004]若沸点低的
R32
的比例低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积存,则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循环制冷剂中,
R32
的比例上升
r/>然而,由于具有容易引起歧化反应的碳

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
HFO

1234yf
,因此,即使循环制冷剂中的
R32
的比例升高,循环制冷剂中的歧化反应的风险也反而降低

[0005]然而,即使同样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沸点低的制冷剂是具有碳

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情况下,若包括很多沸点高的制冷剂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积存,则循环制冷剂中的具有碳

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比例变高

若循环制冷剂中的具有碳

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比例变高,则歧化反应的风险变高

[0006]如此,在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热泵装置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括的多个制冷剂之中的沸点低的制冷剂是具有碳

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组成的变化导致的歧化反应的风险升高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观点的热泵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

压缩机以及组成调节机构

制冷剂回路中,包括第一制冷剂与沸点比第一制冷剂的沸点高的第二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循环

压缩机设置于制冷剂回路,压缩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组成调节机构与制冷剂回路相连接,抑制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所包括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增加

第一制冷剂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碳

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

[0008]在第一观点的热泵装置中,组成调节机构抑制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括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的增加

其结果是,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以具有一个以上碳

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增加被抑制,因此,能降低歧化反应发生的风险

[0009]第二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一观点的热泵装置的基础上
,
包括设置于制冷剂回路
的储罐

储罐具有与压缩机的吸入口相连的第一流路以及与第一流路相连的出口

储罐具有供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积存的储液部

组成调节机构抑制与进入储罐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含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相比,进入吸入口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增加

[0010]在第二观点的热泵装置中,组成调节机构能抑制与进入储罐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含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相比,进入压缩机吸入口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增加

其结果是,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以具有一个以上碳

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增加被抑制,因此,能降低歧化反应发生的风险

[0011]第三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二观点的热泵装置的基础上,组成调节机构使第一流路与储液部连通,将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从储液部取出并使其向第一流路流出的取出机构

[0012]第三观点的热泵装置通过取出机构,能够将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从储罐的储液部取出并使其向第一流路流出

其结果是,能减少储罐中积存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能抑制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括的第一制冷剂的比例的增加

[0013]第四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三观点的热泵装置的基础上,取出机构包括使在取出机构中流动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

[0014]在第四观点的热泵装置中,通过节流机构产生的阻力,能防止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过量流向取出机构

其结果是,能防止由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向压缩机过量返回所产生的压缩机的故障

[0015]第五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三观点或第四观点的热泵装置的基础上,取出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流路的小径部和连接储液部和小径部的细径管

小径部具有比小径部的上游的第一流路的内径以及小径部的下游的第一流路的内径小的内径

细径管具有比小径部的内径小的内径

[0016]在第五观点的热泵装置中,第一流路中,小径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速比其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流速更快,因此,产生了文丘里效应

由于其文丘里效应,小径部的压力降低,从而储罐的储液部中积存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通过细径管被稳定地取出

[0017]第六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三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热泵装置的基础上,储罐具有设置于出口且与第一流路相连的出口管

出口管具有与压缩机的吸入口相连的出口端以及位于储罐内部的入口端

取出机构是形成于位于储液部中的出口管的规定部位的开口

[0018]在第六观点的热泵装置中,能通过出口管的开口将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吸出至第一流路

其结果是,能抑制大量的液态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储罐的储液部积存

[0019]第七观点的热泵装置是在第二观点至第六观点中任一热泵装置的基础上,组成调节机构包括搅拌储罐中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搅拌机构

[0020]在第七观点的热泵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回路
(10)
,所述制冷剂回路供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制冷剂和沸点比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沸点高的第二制冷剂;压缩机
(11)
,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对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组成调节机构
(100)
,所述组成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抑制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比例增加,所述第一制冷剂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碳

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
(20)
,所述储罐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相连的第一流路
(P1)
以及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的出口,所述组成调节机构抑制进入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口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比例与进入所述储罐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比例相比增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具有积存液态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储液部
(21)
,所述组成调节机构是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储液部连通,将液态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从所述储液部取出并使其向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取出机构
(110、120、130)。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机构
(110)
包括使在所述取出机构中流动的液态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
(30)。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机构
(120)
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流路的小径部
(P1a)
以及连接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小径部的细径管
(34)
,所述小径部具有比所述小径部的上游的所述第一流路的内径以及所述小径部的下游的所述第一流路的内径小的内径,所述细径管具有比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小的内径
。6.
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具有设于所述出口,且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的出口管
(23)
,所述出口管具有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口相连的出口端
(23e)
以及位于所述储罐的内部的入口端
(23i)
,所述取出机构是形成于位于所述储液部中的所述出口管的规定部位的开口
(23h)。7.
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调节机构包括搅拌所述储罐中的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搅拌机构
(140、150)。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装置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在内壁的附近具有将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引入内部的入口管
(24)
,所述搅拌机构
(140)
是沿所述储罐的所述内壁在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育弘熊仓英二津田哲志堂见新二郎吉见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