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24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具体涉及充电桩领域,包括充电桩体和充电缆线,充电桩体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卷线筒,卷线筒包括卷绕部,卷绕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缘,卷线筒在充电桩体中部沿竖直轴向转动设置,充电缆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充电桩体的另一端与卷绕部连接,卷线筒通过转动将充电缆线卷绕在卷绕部上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

随着人类环境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能源的开发成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而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解决方案之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尤以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运用最广,电动汽车是一种清洁

低碳型绿色车辆,主要采用动力蓄电池作为主要电源

且大多数电动汽车,均配备并适应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

人工智能

自动控制

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

[0003]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汽车充电桩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

商场

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桩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r/>。
[0004]现有的充电桩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充电桩的充电线一般长度固定,且多与充电桩固定连接,在实际运用时,由于不同新能源汽车充电口不同,且不同司机的停车技术不同,实际充电时充电位置多变,因此,充电线的使用方向会经常改变,且充电线长度有限,影响充电使用,且充电线与充电桩的实际连接位置经常由于位置不同造成产生不断的角度弯折,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充电桩充电线长度有限且使用方向有限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和充电缆线,充电桩体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卷线筒,卷线筒包括卷绕部,卷绕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缘,卷线筒在充电桩体中部沿竖直轴向转动设置,充电缆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充电桩体的另一端与卷绕部连接,卷线筒通过转动将充电缆线卷绕在卷绕部上进行收纳,借助卷线筒的支撑以及卷线筒本身的转动,使得充电缆线的拉出方向可以沿着卷线筒圆周上的任意切向,适应更多方向的汽车停车方式,且充电缆线仍旧有部分缠绕至卷绕部上,不会由于角度问题,使充电缆线与卷线筒的连接处产生反复发弯折,因而不会对充电缆线与卷线筒的连接部位造成损伤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桩体包括操作桩

支撑桩和中枢管,卷线筒位于操
作桩与支撑桩之间,支撑桩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板,通过安装底板将支撑桩固定安装在地面,中枢管作为主要支撑结构,竖直贯穿支撑桩

卷绕部和操作桩,且中枢管与操作桩和支撑桩均固定连接,卷绕部转动安装在中枢管的外部,充电桩的系统元件

各类控制元件等安装在操作桩中,并在操作桩上设置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置显示模块,语音交互模块,操作键盘以及刷卡模块等,充电桩的总电缆从地面,即中枢管的底部向上连接至操作桩中,且在中枢管中设置充电接电组件与充电缆线进行电性连接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缆线远离充电枪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插头,卷绕部上设置有容纳副插头插入的内凹插口,内凹插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接电插座,充电接电组件为导电滑环结构,接电插座通过导电滑环结构与中枢管内部的电缆连接,进而将副插头插入至接电插座中,即可实现对充电缆线的供电,且利用副插头与接电插座的插接,使得充电缆线和卷线筒可在一定情况下分离,例如,当突发意外,或者新能源汽车驾驶员忘记将充电枪从汽车充电口拔出即驱动汽车驶离时,会将充电缆线不断拉伸释放,此过程借助卷线筒的转动进行缓冲,避免对充电桩体产生拉力而造成损坏,而当充电缆线完全拉出时,由于卷线筒的转动,使得副插头最终会朝向充电缆线的拉直方向,并使副插头沿该方向被直线拉出,解除副插头与卷线筒的连接,即可以壁虎断尾的方式,避免充电桩体被强制拉动损坏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卷绕部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弧形锁杆,且两个弧形锁杆在卷绕部的内部沿圆周方向弧形滑动,弧形锁杆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内凹插口中,副插头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弧形锁杆卡合的锁定插孔,卷绕部上远离内凹插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锁压块,弧形锁杆远离内凹插口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中,锁压块位于安装槽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楔形块,弧形锁杆上设置有卡口,卡口与卷绕部之间安装有簧片,该簧片对弧形锁杆提供向安装槽中滑动的弹力,进而在簧片的推动下,两个弧形锁杆均紧贴楔形块,锁压块与安装槽之间安装有弹簧,该弹簧对锁压块提供向卷绕部外部滑动的弹力,锁压块远离楔形块的一侧延伸至卷绕部的外部,进而在对充电缆线进行安装时,先将副插头插入内凹插口中的接电插座内,进行连接,而后开始对卷线筒进行转动驱动,对充电缆线进行收卷,初始收卷的几圈充电缆线对锁压块进行挤压,使锁压块进入安装槽中,即可使楔形块将两个弧形锁杆推动,使弧形锁杆伸入锁定插孔中对副插头进行锁紧卡合,从而对副插头进行锁死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卷线筒的底部设置有延伸结构,该延伸结构延伸至支撑桩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卷线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小齿轮与驱动齿轮传动配合,即当充电结束后,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卷线筒转动,对充电缆线进行收卷

[0011]位于下方的挡缘的外部转动套接有套环,套环的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架,导向架位于卷绕部的外围,充电缆线贯穿导向架,进而利用导向架可以对充电缆线的拉动进行辅助支撑,避免充电缆线脱离卷线筒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架的底部与支撑桩之间设置有两组弹性拉绳,两个弹性拉绳分别与支撑桩外壁的两侧固定连接,进而借助两个弹性拉绳对导向架提供弹力,当充电缆线的方向变化时,仍旧可以带动套环进行周转,且当充电缆线不受外力时,导向架可以在弹性拉绳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上方的挡缘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遮挡罩,遮挡罩为伞盖状,并选用柔性材质,例如橡胶结构,避免充电缆线使用时与遮挡罩发生强硬摩擦而损伤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枪上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的接触面上固定安装有压触式开关,支撑桩的外部设置有收纳插口,当充电枪不使用时,可以将充电枪插入收纳插口中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慧交通用新能源自助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1)和充电缆线(3),所述充电桩体(1)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卷线筒(2),所述卷线筒(2)包括卷绕部(
21
),所述卷绕部(
21
)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缘(
22
),所述卷线筒(2)在充电桩体(1)中部沿竖直轴向转动设置,所述充电缆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
31
),所述充电桩体(1)的另一端与卷绕部(
21
)连接,所述卷线筒(2)通过转动将充电缆线(3)卷绕在卷绕部(
21
)上进行收纳,所述充电桩体(1)包括操作桩(
11


支撑桩(
12
)和中枢管(
13
),所述卷线筒(2)位于操作桩(
11
)与支撑桩(
12
)之间,所述支撑桩(
12
)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板(
121
),所述中枢管(
13
)竖直贯穿支撑桩(
12


卷绕部(
21
)和操作桩(
11
),且所述中枢管(
13
)与操作桩(
11
)和支撑桩(
12
)均固定连接,所述卷绕部(
21
)转动安装在中枢管(
13
)的外部,所述中枢管(
13
)中设置有充电接电组件与充电缆线(3)进行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缆线(3)远离充电枪(
3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副插头(
32
),所述卷绕部(
21
)上设置有容纳副插头(
32
)插入的内凹插口(
211
),所述内凹插口(
211
)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接电插座(
212
),所述充电接电组件为导电滑环结构(
213
),所述接电插座(
212
)通过导电滑环结构(
213
)与中枢管(
13
)内部的电缆连接,所述卷绕部(
21
)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弧形锁杆(7),且两个所述弧形锁杆(7)在卷绕部(
21
)的内部沿圆周方向弧形滑动,所述弧形锁杆(7)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内凹插口(
211
)中,所述副插头(
32
)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弧形锁杆(7)卡合的锁定插孔(
321
),所述卷绕部(
21
)上远离内凹插口(
211
)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
214
),所述安装槽(
214
)的内部滑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德俊刘聪丁一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鸿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