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86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rduino的主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
Arduino
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
Arduino
的主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rduino
具有上手简单,开发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创客教育和
STEAM
教育

传统的
Arduino
主控电路板需要外接电源才能使用,主控板与其他编程模块连接的接口采用
PIN
针脚式接口,针脚式接口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针脚式接口容易弯曲,如果不小心弄弯了针脚就容易损坏主控板,针脚式接口有尖锐的棱角,容易划伤使用者,还需要分正反接入

目前现在的
Arduino
开发板有如下问题:扩展能力差

连接复杂且连接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
Arduino
的主控装置,有助于帮助解决现在的
Arduino
开发板扩展能力差

连接复杂且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提供的基于
Arduino
的主控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有主控电路

电源控制电路

串口通讯电路

机驱动电路
、I/O
控制电路

充电控制电路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

电池接口电路

指示灯电路和内置电池;其中,
[0006]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串口通讯电路

所述
I/O
控制电路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内置电池相连;
[0007]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内置电池为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0008]所述电机驱动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电机,为外接电机提供工作所需标准电压;
[0009]所述串口通讯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上位机,实现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主控电路通信;
[0010]所述
I/O
控制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外部设备,实现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主控电路的通信;
[0011]所述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外部电源,用于转换电压;
[0012]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电池接口电路连接外部电源,同时连接所述内置电池,检测所述内置电池电压并实现对所述内置电池充电;
[0013]所述指示灯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状态和电机驱动电路运行状态

[0014]优选地,所述串口通讯电路,包括:转换芯片
U1

USB

C
接口
J3
;其中,
[0015]所述转换芯片
U1
的1号引脚接地;2号引脚通过电阻
R14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30
号引脚;3号引脚通过电阻
R15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31
号引脚;
13
号引脚通过电容
C10
并联微动按钮
S1
和电阻
R4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29
号引脚;4号引脚通过电容
C3
接地;5号和6号引脚分别连接
J3

D+

D

引脚;7号和8号引脚与晶
体振荡器
Y1、
电容
C4

C5
构成的电路串联接地;
16
号引脚连接所述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工作电压输出端,同时与保险丝
F2、
电容
C1

C2
构成的电路串联接地;9~
12

、14

、15
号引脚空置;
[0016]所述
USB

C
接口
J3

VBUS
引脚通过肖特基二极管
D3
连接保险丝
F2、
电容
C1

C2
构成的电路外接电源;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接地;
CC1

CC2
引脚空置

[0017]优选地,所述
I/O
控制电路,包括:
USB

C
接口
J14

J17、J19

J22
;其中,每个
USB

C
接口的
VBUS
引脚外接电源;
D+

D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接地;
CC1

CC2
引脚空置

[0018]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
USB

C
接口
J12

J27、
电机驱动芯片
U4

U5
;其中,
[0019]所述电机驱动芯片
U4
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
C17
接地,同时连接肖特基二极管
D2
;2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12

VBUS
引脚;3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12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2号引脚和3号引脚连接有电容
C16
;4号引脚和
PGND
引脚接地;5号和6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7号和8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Arduino
的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有主控电路

电源控制电路

串口通讯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
、I/O
控制电路

充电控制电路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

电池接口电路

指示灯电路和内置电池;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串口通讯电路

所述
I/O
控制电路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内置电池相连;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内置电池为所述主控电路供电;所述电机驱动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电机,为外接电机提供工作所需标准电压;所述串口通讯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上位机,实现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主控电路通信;所述
I/O
控制电路通过
USB

C
接口外接外部设备,实现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主控电路的通信;所述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外部电源,用于转换电压;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电池接口电路连接外部电源,同时连接所述内置电池,检测所述内置电池电压并实现对所述内置电池充电;所述指示灯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显示充电状态和电机驱动电路运行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讯电路,包括:转换芯片
U1

USB

C
接口
J3
;其中,所述转换芯片
U1
的1号引脚接地;2号引脚通过电阻
R14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30
号引脚;3号引脚通过电阻
R15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31
号引脚;
13
号引脚通过电容
C10
并联微动按钮
S1
和电阻
R4
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29
号引脚;4号引脚通过电容
C3
接地;5号和6号引脚分别连接
J3

D+

D

引脚;7号和8号引脚与晶体振荡器
Y1、
电容
C4

C5
构成的电路串联接地;
16
号引脚连接所述
5V

3V
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工作电压输出端,同时与保险丝
F2、
电容
C1

C2
构成的电路串联接地;9~
12

、14

、15
号引脚空置;所述
USB

C
接口
J3

VBUS
引脚通过肖特基二极管
D3
连接保险丝
F2、
电容
C1

C2
构成的电路外接电源;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接地;
CC1

CC2
引脚空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I/O
控制电路,包括:
USB

C
接口
J14

J17、J19

J22
;其中,每个
USB

C
接口的
VBUS
引脚外接电源;
D+

D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接地;
CC1

CC2
引脚空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
USB

C
接口
J12

J27、
电机驱动芯片
U4

U5
;其中,所述电机驱动芯片
U4
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
C17
接地,同时连接肖特基二极管
D2
;2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12

VBUS
引脚;3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12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2号引脚和3号引脚连接有电容
C16
;4号引脚和
PGND
引脚接地;5号和6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芯片
U3
;7号和8号引脚外接电源,同时通过电容
C18
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
U5
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
C20
接地,同时连接肖特基二极管
D2
;2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27

VBUS
引脚;3号引脚连接所述
USB

C
接口
J27

SHLD
引脚和
GND
引脚;2号引脚和3号引脚连接有电容
C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章周学超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