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回收装置和湿式除尘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168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回收装置和湿式除尘系统,净化回收装置用于净化和回收湿式除尘器排出的液体,净化回收装置包括净化机构,包括壳体和过滤组件,壳体具有腔体和与腔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与湿式除尘器相连通;过滤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且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储液机构,包括储液件和回收管,储液件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连通的回收口;回收管的第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回收管的第二端与回收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净化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湿式除尘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无法被回收利用而导致污水堆积影响井下作业安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化回收装置和湿式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化回收装置和湿式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湿式除尘风机由于具备除尘效率高和处理风量大的优点,因此一直作为煤矿粉尘的净化处理设备,用以保证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然而,湿式除尘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设计条件的限制,用水浪费,且会产生大量污水,导致巷道地面积水,严重影响井下工作环境,甚至会诱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回收装置和湿式除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湿式除尘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无法被回收利用而导致污水堆积影响井下作业安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化回收装置,用于净化和回收湿式除尘器排出的液体,净化回收装置包括:净化机构,包括壳体和过滤组件,壳体具有腔体和与腔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与湿式除尘器相连通;过滤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且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储液机构,包括储液件和回收管,储液件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连通的回收口;回收管的第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回收管的第二端与回收口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设置在壳体内,过滤器的进口与进液口相连通,以使由进液口进入的液体经过过滤器的过滤后流入腔体

[0006]进一步地,过滤器为圆筒式过滤器

[0007]进一步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滤部件,设置在腔体内且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进液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出液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其中,第一过滤部件包括挡液部和与挡液部连接的过滤部,挡液部设置在过滤部的下方,第一腔体通过过滤部与第二腔体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部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过滤部件的形状与壳体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过滤部件的边缘延伸至壳体的内壁,以使由过滤部流入的液体经过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后由出液口流出

[0009]进一步地,壳体具有排污口,排污口与第一腔体的底部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净化回收装置还包括:排污管,与排污口相连通;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排污管上

[0011]进一步地,净化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回收管上且位于回收管的两端之间

[0012]进一步地,湿式除尘器具有至少两个排液口;净化回收装置还包括:进液管组件,
包括至少两个支管和总管,至少两个支管与至少两个排液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支管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排液口相连通;各个支管的第二端均与总管的第一端相连通,总管的第二端与进液口相连通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湿式除尘系统,包括:湿式除尘器;上述的净化回收装置,净化回收装置的进液口与湿式除尘器相连通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净化回收装置包括净化机构和储液机构,净化机构包括壳体和过滤组件,储液机构包括储液件和回收管

湿式除尘器排出的液体通过进液口流入腔体,液体在腔体内流经过滤组件,由过滤组件对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液体依次流经出液口和回收管后通过回收口流入储液件,由储液件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湿式除尘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无法被回收利用而导致污水堆积影响井下作业安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减少湿式除尘器的用水浪费,减少巷道地面积水,保障井下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回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净化回收装置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
湿式除尘器;
10、
净化机构;
11、
壳体;
110、
排液口;
111、
腔体;
112、
进液口;
113、
出液口;
114、
排污口;
115、
第一腔体;
116、
第二腔体;
12、
过滤组件;
121、
过滤器;
122、
第一过滤部件;
123、
第二过滤部件;
124、
挡液部;
125、
过滤部;
20、
储液机构;
21、
储液件;
211、
回收口;
22、
回收管;
30、
排污管;
40、
第二控制阀;
50、
第一控制阀;
60、
进液管组件;
61、
支管;
62、
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
/
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

步骤

操作

器件

组件和
/
或它们的组合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回收装置,请参考图1和图2,用于净化和回收湿式除尘器1排出的液体,净化回收装置包括:净化机构
10
,包括壳体
11
和过滤组件
12
,壳体
11
具有腔体
111
和与腔体
111
相连通的进液口
112
和出液口
113
,进液口
112
用于与湿式除尘器相连
通;过滤组件
12
设置在腔体
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净化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净化和回收湿式除尘器
(1)
排出的液体,所述净化回收装置包括:净化机构
(10)
,包括壳体
(11)
和过滤组件
(12)
,所述壳体
(11)
具有腔体
(111)
和与所述腔体
(111)
相连通的进液口
(112)
和出液口
(113)
,所述进液口
(112)
用于与所述湿式除尘器相连通;所述过滤组件
(12)
设置在所述腔体
(111)
内且位于所述进液口
(112)
和所述出液口
(113)
之间;储液机构
(20)
,包括储液件
(21)
和回收管
(22)
,所述储液件
(21)
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回收口
(211)
;所述回收管
(22)
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液口
(113)
相连通,所述回收管
(22)
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收口
(211)
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
(12)
包括:过滤器
(121)
,设置在所述壳体
(11)
内,所述过滤器
(121)
的进口与所述进液口
(112)
相连通,以使由所述进液口
(112)
进入的液体经过所述过滤器
(121)
的过滤后流入所述腔体
(11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
(121)
为圆筒式过滤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
(12)
还包括:第一过滤部件
(122)
,设置在所述腔体
(111)
内且将所述腔体
(111)
分隔为第一腔体
(115)
和第二腔体
(116)
,所述进液口
(112)
与所述第一腔体
(115)
相连通,所述出液口
(113)
与所述第二腔体
(116)
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件
(122)
包括挡液部
(124)
和与所述挡液部
(124)
连接的过滤部
(125)
,所述挡液部
(124)
设置在所述过滤部
(1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刚汪志强郭振科李文成徐中瑶史学锋刘涛郑磊许圣东魏伟孔文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