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端子组件;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对应设置;第一插座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外壳内;第一插座的插孔端设于第一外壳内;第二插座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外壳内,第二插座的插孔端设于第二外壳内;端子组件设于第二插座,被配置为与第一插座插接,以使得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座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结构设计简单,无需较多零件,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具有通电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一种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是电子工程技术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部件,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但是一些传统的连接器依然结构设计复杂,导致稳定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一些传统的连接器依然结构设计复杂,稳定性差的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端子组件;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对应设置;第一插座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插座的插孔端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第二插座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插座的插孔端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端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插座,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插座插接,以使得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水组件。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的第一挤压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挤压组件内的第一防水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挤压组件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外壳螺纹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防水组件。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的第二挤压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挤压组件内的第二防水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挤压组件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外壳螺纹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插接的第一卡扣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座与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插接的第二卡扣槽。
[0013]作为优选,所述端子组件上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一插座设有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三卡扣配合插接的第三卡扣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连接器时,将外界的一导线经过第一外壳进入到第一插座内,然后通过第一插座的插孔与该导线连接,同时将外界的另一导线经过第
二外壳进入到第二插座内,然后通过第二插座的插孔与该导线连接,然后通过端子组件,便可以将两组导线电连接,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由此可见,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设计简单,无需较多零件,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具有通电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外壳;11、第一卡扣槽;20、第二外壳;21、第二卡扣槽;30、第一插座;31、第一卡扣;32、第三卡扣槽;40、第二插座;41、第二卡扣;50、端子组件;51、第三卡扣;52、底座;53、端子;60、第一防水组件;61、第一挤压组件;611、第一凸肋;62、第一防水圈;63、第一套筒;70、第二防水组件;71、第二挤压组件;711、第二凸肋;72、第二防水圈;73、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第一插座30、第二插座40以及端子组件50;第二外壳20与第一外壳10对应设置;第一插座30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外壳10内;第一插座30的插孔端设于第一外壳10内;第二插座40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外壳20内,第二插座40的插孔端设于第二外壳20内;端子组件50设于第二插座40,被配置为与第一插座30插接,以使得第一插座30与第二插座40电连接。具体地,在使用连接器时,将外界的一导线经过第一外壳10进入到第一插座30内,然后通过第一插座30的插孔与该导线连接,同时将外界的另一导线经过第二外壳20进入到第二插座40内,然后通过第二插座40的插孔与该导线连接,然后通过端子组件50,便可以将两组导线电连接,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由此可见,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设计简单,无需较多零件,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具有通电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0024]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0远离第二外壳20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水组件60。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水汽进入到第一外壳10中,从而对第一插座30造成损坏,进而对第一插座30器保护作用。
[0025]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组件60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0远离第二外壳20的一端的第一挤压组件61、穿设于第一挤压组件61内的第一防水圈62以及套设于第一挤压组件61的第一套筒63,第一套筒63与第一外壳10螺纹连接。具体地,在实施时,将导线穿过第一防水圈62进入到第一插座30中,然后将第一套筒63与第一外壳10螺纹连接,如此第一套筒63便可以套在第一挤压组件61上,从而挤压第一挤压组件61,第一挤压组件61被挤压后,便会挤压第一防水圈62,第一防水圈62便会挤压穿过其的导线,从而将导线与第一防水圈62之间的间隙挤掉,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水汽经过间隙进入到第一插座30内,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进而对连接器起保护作用。
[0026]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组件61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0远离第二外壳20的一端的多个第一凸肋611,通过第一套筒63挤压多个第一凸肋611,第一凸肋611便会挤压第一防水圈62产生变形,且挤压效果好。
[0027]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对应设置;第一插座,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插座的插孔端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第二插座,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插座的插孔端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及端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插座,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插座插接,以使得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水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的第一挤压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挤压组件内的第一防水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挤压组件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外壳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防水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王华,赖华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典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