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61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设备。本申请的电池包括:外壳、极组以及极组固定层。外壳设有容纳腔;极组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极组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存在缝隙;极组固定层填充于缝隙内;其中,当极组固定层填充于缝隙内时,极组能够被固定于容纳腔内。本申请的电池生产设备,用于向上述电池内填充极组固定层。本申请的电池能够提高对电池内部的极组固定的可靠性。的可靠性。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系统在新能源汽车及各类储能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型的储能系统以及长续航的新能源汽车中,通常需要使用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系统,采用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相对于采用小容量单体电池并联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大容量单体电池串联能够减少连接件数量、降低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同时还可提高系统的可监控性,进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随着大容量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大容量电池对壳体内的极组的体积越大,则极组的极片以及极耳就越多,传统的极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塑料支架对极组进行固定,但运输、安装及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塑料支架对极组进行固定容易出现极耳与极片错位损伤的问题,影响单体电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提高对电池内部的极组固定的可靠性。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生产设备。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极组,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极组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存在缝隙;极组固定层,所述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缝隙内;其中,当所述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缝隙内时,所述极组能够被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7]本技术的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0008]在上述的电池中,极组设置于外壳的容纳腔内,能够通过外壳确保极组的安全性能,防止极组受潮受腐蚀,以提高上述的极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上述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当极组设置于容纳腔内时,外壳与极组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极组固定层,因此,能够通过极组固定层来对容纳腔内的极组进行固定,防止容纳腔内的极组相对于壳体发生移动,且由于极组固定层为填充物质,因此,在对上述的电池进行运输时,极组固定层能够为极组提供缓冲力,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极组发生损坏。如此,便能够通过填充于外壳与极组之间的缝隙内的极组固定层来提高对电池内部的极组固定的可靠性。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的边缘连接的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围设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极组包括极耳组件以及极片组件,所述极耳组件以及所述极片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极耳组件设置于所述极片组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端,所述极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缝隙,所述极片组件与所
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缝隙,所述极组固定层包括第一极组固定层,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第一缝隙以及所述第二缝隙内;
[0011]其中,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沿第一方向的厚度为d,满足:0<d≤3mm。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极耳组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三缝隙围设于所述极耳组件外,所述极组固定层还包括第二极组固定层,所述第二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第三缝隙内,且所述第二极组固定层同时与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接触。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极组固定层为发泡极组固定层,所述发泡极组固定层的密度为p,满足:0.1g/cm3≤p≤0.9g/cm3。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所述极组固定层包括固定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固定层以及所述发热层均填充于所述缝隙内,且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固定层的内部。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生产设备,用于生产上述电池,包括: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具有多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上均固定有所述电池,且每个所述电池均能够随所述传动单元沿第二方向运动;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用于向所述电池内填充所述极组固定层;其中,当所述填充单元向其中一个所述电池内填充完所述极组固定层后,所述电池在所述传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填充单元。
[0017]本技术的电池生产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0018]在上述的电池生产设备中,能够通过电池生产设备向上述的电池内填充极组固定层,以使得电池内的极组能够被固定。同时,由于电池能够随传动单元沿第二方向运动,因此,当填充单元向其中一个电池内填充完极组固定层后,该电池能够沿第二方向远离填充单元,以使下一个电池能够靠近填充单元,使得填充单元向下一个电池内填充极组固定层,如此,便能够通过上述的电池生产设备实现对电池内的极组固定层的自动填充。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生产设备,当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时,所述填充单元沿第四方向向所述电池内填充所述极组固定层。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生产设备,所述电池生产设备还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套设于所述传动单元上,当所述传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电池能够随所述传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设于所述加热单元。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与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填充单元与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100

电池;110

外壳;111

容纳腔;112

壳体;1121

第一端;1122

第二端;113

盖板;120

极组;121

极耳组件;122

极片组件;130

极组固定层;131

第一极组固定层;132

第二极组固定层;140

第一缝隙;150

第二缝隙;160

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纳腔;极组,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极组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存在缝隙;极组固定层,所述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缝隙内;其中,当所述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缝隙内时,所述极组能够被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的边缘连接的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围设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极组包括极耳组件以及极片组件,所述极耳组件以及所述极片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极耳组件设置于所述极片组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端,所述极片组件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缝隙,所述极片组件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缝隙,所述极组固定层包括第一极组固定层,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第一缝隙以及所述第二缝隙内;其中,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组固定层沿第一方向的厚度为d,满足:0<d≤3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组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三缝隙围设于所述极耳组件外,所述极组固定层还包括第二极组固定层,所述第二极组固定层填充于所述第三缝隙内,且所述第二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祥运丁丽平娄豫皖唐作成万生辉陈海廷王卡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