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42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及检测装置,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高效检测杆塔接地电阻,并记录雷击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地说是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输电线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杆塔接地装置是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保障,而接地电阻和雷击次数是杆塔接地装置的重要指标

在输电线路运行中,需要周期性检测杆塔接地电阻大小和查看雷击次数

目前实际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主要有三极法
(
摇表法
)
和钳表法,查看雷击次数主要通过人员现场查看

[0003]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着以下缺陷:
[0004]1)
不管是钳表法还是三极法,均需解开杆塔多余引下线,部分杆塔的接地引下线无法解开;
[0005]2)
每年春秋检,运维人员需到现场进行接地电阻检测和雷击次数查看;
[0006]3)
三极法每次测量都要打两个辅助地极,辅助地极引线长约
30
米,增加劳动强度,许多现场无法打辅助地极;
[0007]4)
三极法根据规范要求
,
需测量
A
引下线,
B
引下线,
C
引下线,
D
引下线及杆塔总接地电阻阻值
,
共需5次测量,测量步骤繁琐;
[0008]5)
雷击计数器运行时间久,无法有效查看雷击次数;
[0009]6)
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做到在线式监测;
[0010]7)
测量数据无法做到有效关联,无法综合评估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及变化趋势

[0011]综合上述缺陷,现有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存在以下不良结果:
[0012]1)
部分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无法检测
(
部分杆塔的接地引下线无法解开
)

[0013]2)
部分杆塔雷击次数无法查看;
[0014]3)
只能查看雷击次数,无法知道雷击时间;
[0015]4)
传统检修方式效率低

不方便操作

人力成本高

[0016]基于上述分析,如何高效检测杆塔接地电阻,并记录雷击数据,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7]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及检测装置,来解决如何高效检测杆塔接地电阻,并记录雷击数据的技术问题

[001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包括线圈组件和壳体,
[0019]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环状中空结构作为安装腔体,所述壳体共两个,两个壳体通过其开口对接形成开合的环状中空结构,所述两个壳体对接形成的空心
部用于放置待测接地电阻;
[0020]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电磁铁芯

电磁线圈

线圈壳体以及线圈支架,所述电磁铁芯

线圈壳体以及线圈支架均共两个且一一对应,所述电磁铁芯呈半圆环状,所述线圈壳体包覆在与其对应电磁铁芯的外周

并通过与其对应的线圈支架设置在一个与其对应的安装腔体内,所述电磁线圈缠绕在其中一个电磁铁芯上并通过线缆穿出线圈壳体以及壳体用于与外部电连接,通过两个壳体的对接

两个电磁铁芯通过其端部对接呈环状并环绕在待测电阻的外周;
[0021]所述线圈组件共三个,分别为激励线圈组件

雷击线圈组件以及感应线圈组件,对于所述激励线圈组件和所述感应线圈组件,在电磁壳体与电磁铁芯之间设置有屏蔽层,所述雷击线圈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激励线圈组件和所述感应线圈组件之间

[0022]作为优选,对于所述两个壳体,两个壳体之间存在两个对接处,对应的,对于每个线圈组件,两个线圈壳体之间以及两个电磁铁芯之间存在两个对接处;
[0023]线圈壳体之间的对接处通过密封条密封接触,对应的,同侧线圈壳体之间以及两个电磁铁芯之间的对接处均通过所述密封条密封接触

[0024]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壳

内罩壳

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外罩壳和内罩壳弯折呈弧状,所述外罩壳和内罩壳内外间隔设置,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相对设置并分别盖合在外罩壳和内罩壳之间的一个开口上,形成一个具有两个开口的半环状中空结构;
[0025]所述外罩壳上用于对接的两个侧边缘上均形成有与其垂直的凸边,所述凸边上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密封条上对应有螺纹孔,两个外罩壳通过凸边对接,两个凸边之间以及位于两个凸边之间的密封条通过螺栓密封固定

[0026]作为优选,对于每个线圈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形成半圆环状的铁芯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圆环状中空结构作为铁芯容纳腔体;
[0027]对于所述激励线圈和感应线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形成半圆环状的铁芯屏蔽槽,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所述两个屏蔽壳体上下密封扣合组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圆环状铁芯屏蔽腔体,所述铁芯屏蔽腔体包覆在电磁铁芯的外周,所述上下扣合的屏蔽壳体作为电磁铁芯和线圈壳体之间的屏蔽层

[0028]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壳体通过线圈支架以滑动卡接的方式与外罩壳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0029]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壳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相对位于外罩壳上用于对接的两侧端;
[0030]所述线圈支架包括支架底座

安装块和限位杆,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设置在线圈壳体的外侧,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底座的外侧并滑动接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在所述安装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下

所述线圈壳体以滑动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腔体内;
[0031]所述限位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限位杆共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其中第一限位杆的孔径大于第二限位杆的孔径,第二限位杆能够嵌套插入第一限位杆的孔腔内,所述两个限位杆以其轴向与线圈壳体的端面垂直的方式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对位于线圈壳体的两侧;
[0032]对应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容纳限位杆的限位安装孔,每个限位
杆通过将其端部插入与其对应的限位安装孔内的方式与壳体固定连接

[0033]作为优选,对于所述雷击线圈组件,所述电磁线圈为
2385
型硅钢,绕制线采用铜线,线径不小于
0.24mm
,绕制线圈1组
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组件和壳体,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环状中空结构作为安装腔体,所述壳体共两个,两个壳体通过其开口对接形成开合的环状中空结构,所述两个壳体对接形成的空心部用于放置待测接地电阻;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电磁铁芯

电磁线圈

线圈壳体以及线圈支架,所述电磁铁芯

线圈壳体以及线圈支架均共两个且一一对应,所述电磁铁芯呈半圆环状,所述线圈壳体包覆在与其对应电磁铁芯的外周

并通过与其对应的线圈支架设置在一个与其对应的安装腔体内,所述电磁线圈缠绕在其中一个电磁铁芯上并通过线缆穿出线圈壳体以及壳体用于与外部电连接,通过两个壳体的对接

两个电磁铁芯通过其端部对接呈环状并环绕在待测电阻的外周;所述线圈组件共三个,分别为激励线圈组件

雷击线圈组件以及感应线圈组件,对于所述激励线圈组件和所述感应线圈组件,在电磁壳体与电磁铁芯之间设置有屏蔽层,所述雷击线圈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激励线圈组件和所述感应线圈组件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两个壳体,两个壳体之间存在两个对接处,对应的,对于每个线圈组件,两个线圈壳体之间以及两个电磁铁芯之间存在两个对接处;线圈壳体之间的对接处通过密封条密封接触,对应的,同侧线圈壳体之间以及两个电磁铁芯之间的对接处均通过所述密封条密封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壳

内罩壳和两个端盖,所述外罩壳和内罩壳弯折呈弧状,所述外罩壳和内罩壳内外间隔设置,两个端盖相对设置并分别盖合在外罩壳和内罩壳之间的一个开口上,形成一个具有两个开口的半环状中空结构;所述外罩壳上用于对接的两个侧边缘上均形成有与其垂直的凸边,所述凸边上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密封条上对应有螺纹孔,两个外罩壳通过凸边对接,两个凸边之间以及位于两个凸边之间的密封条通过螺栓密封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线圈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形成半圆环状的铁芯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圆环状中空结构作为铁芯容纳腔体;对于所述激励线圈和感应线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形成半圆环状的铁芯屏蔽槽,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下扣合,所述两个屏蔽壳体上下密封扣合组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半圆环状铁芯屏蔽腔体,所述铁芯屏蔽腔体包覆在电磁铁芯的外周,所述上下扣合的屏蔽壳体作为电磁铁芯和线圈壳体之间的屏蔽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壳体通过线圈支架以滑动卡接的方式与外罩壳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相对位于外罩壳上用于对接的两侧端;所述线圈支架包括支架底座

安装块和限位杆,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设置在线圈壳体的外侧,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底座的外侧并滑动接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在所述安
装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下

所述线圈壳体以滑动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腔体内;所述限位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限位杆共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其中第一限位杆的孔径大于第二限位杆的孔径,第二限位杆能够嵌套插入第一限位杆的孔腔内,所述两个限位杆以其轴向与线圈壳体的端面垂直的方式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对位于线圈壳体的两侧;对应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容纳限位杆的限位安装孔,每个限位杆通过将其端部插入与其对应的限位安装孔内的方式与壳体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治马俊峰孙成博赵品薛浩马明东孙锦钊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国网中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