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345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卷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的承托组件,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以及承托部;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相对设置,承托部位于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承托部用于承托卷筒;第一支架板可相对第二支架板沿朝向第二支架板或远离第二支架板的方向移动,和/或,第二支架板可相对第一支架板沿朝向第一支架板或远离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承托部的两端抵接或脱离抵接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放卷机构,能够在满足不同尺寸的卷筒的固定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够提高工作效率。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卷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放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极片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极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极片放卷的流程,即将极片绕设于卷筒上。现有的放卷装置,通常在卷筒的两侧设置固定块,两个固定块配合将卷筒进行固定。然而,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卷筒的固定,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而当卷筒的尺寸较小时,只能在卷筒的两侧设置加长块,以此使得卷筒通过加长块被固定块所固定。但是,在卷筒的两侧设置加长块一般通过人工作业完成,不仅耗时,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卷机构,能够在满足不同尺寸的卷筒的固定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卷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以及承托部;
[0005]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相对设置;
[0006]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之间,所述承托部用于承托卷筒;
[0007]所述第一支架板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抵接或脱离抵接状态,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抵接或脱离抵接状态。
[0008]本技术提供的放卷机构,设置了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以及承托部,承托部用于承托卷筒。当需要将不同尺寸的卷筒固定于机架时,可先将卷筒放置于承托部上,由于承托部位于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再通过移动第一支架板和/或第二支架板,使得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承托部的两端进行抵接,从而实现卷筒固定于机架的效果。当需要将卷筒取下时,可驱动第一支架板和/或第二支架板远离承托部移动,使得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脱离与承托部的抵接状态,从而便于将卷筒取下。本技术提供的放卷机构,相较于现有的装置,省去了人工设置加长块的作业流程,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放卷机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和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10

机架;20

承托组件;21

第一支架板;211

第一气涨轴;212

第一底板;213

第一侧板;214

上连接板;215

下连接板;22

第二支架板;221

第二气涨轴;23

承托部;30

第一驱动装置;31

第一导轨;32

第一气缸;40

第二驱动装置;41

第二导轨;42

第二气缸;50

升降组件;51

V型块;60

显示装置;100

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放卷机构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的承托组件20,承托组件20用于将卷筒100固定于机架10上。具体的,承托组件20包括第一支架板21、第二支架板22以及承托部23,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沿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的排列方向,承托部23位于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之间。承托部23可用于承托卷筒100,例如,承托部23为柱状结构,卷筒100套设于承托部23,并且承托部23的两端分别露出卷筒100的外部。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分别与承托部23的两端抵接,从而使得承托部23在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的配合下被固定,以实现卷筒100的固定。
[0016]第一支架板21可相对第二支架板22沿朝向第二支架板22或者远离第二支架板22的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卷筒100。或者,第二支架板22也可相对第一支架板21沿朝向第一支架板21或者远离第一支架板21的方向移动,以此来改变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之间的间距。应当理解的,当需要改变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之间的间距时,可通过使得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中的其中一个移动或者使得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同时移动来实现,其具体实施方案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当第一支架板21可相对机架10沿朝向第二支架板22或者远离第二支架板22的方向移动时,机架10还可设置第一驱动装置30,该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第一支架板21移动,以便于精准控制第一支架板21的移动距离。具体的,第一驱动装置3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31以及第一气缸32,每一条第一导轨31沿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的排列方向延伸,两条第一导轨31上下排列。第一支架板21的上下两端可分别连接于两条第一导轨31,示例性地,第一支架板21可通过滑块与第一导轨31连接,这样可便于减小第一支架板21与第一导轨31之间的摩擦。第一气缸32可通过连杆连接于第一支架板21的中部,第一气缸32可驱动第一支架板21沿第一导轨31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一支架板21与第二支架板22之间的间距。应当理解的,当设置了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31时,可保证第一支架板21在移动时保持平稳运行,有利于后续与卷筒100之间对齐等工作。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当第二支架板22可相对机架10沿朝向第一支架板
21或者远离第一支架板21的方向移动时,机架10还可设置第二驱动装置40,该第二驱动装置40用于驱动第二支架板22移动,以便于精准控制第二支架板22的移动距离。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4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二导轨41以及第二气缸42,每一条第二导轨41沿第一支架板21和第二支架板22的排列方向延伸,两条第二导轨41上下排列。第二支架板22的两下两端可分别通过滑块与两条第二导轨41连接,第二气缸42通过连杆与第二支架板22的中部连接,并且,第二气缸42可驱动第二支架板22沿第二导轨41的延伸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以及承托部;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相对设置;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之间,所述承托部用于承托卷筒;所述第一支架板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抵接或脱离抵接状态,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板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分别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抵接或脱离抵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第一气涨轴和第二气涨轴,所述第一气涨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板朝向承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气涨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板朝向承托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板沿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板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支架板和所述第二支架板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板相对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