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000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包括上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梁柱节点,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改进,建筑发展进入智能化时代,人们对于建筑发展的理念不局限于安全可靠,还对建筑材料和环境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木结构因其施工建造周期短

绿色环保

节能耐久性强等优点,在当今建筑行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广泛受到人们青睐

[0003]木结构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以及高度的增加,传统木结构梁柱连接后存在节点整体性不好,力学性能削弱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建筑承载力的要求

钢木组合结构是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构造形式,既克服了钢材易失稳以及木材各向异性的缺点,同时充分保留了钢材装配式的优势以及木材绿色环保的优点,并且极大加强了结构的承载力,使得建筑坚固耐用

[0004]申请号为
2020111164496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榫卯方形钢木组配节点,包括组合柱

组合梁和节点榫卯组件;方形钢木组配节点,主体材料为木材,科学地结合了钢材和
FRP
纤维材料

但是,组合梁的形式过于复杂,在梁的中段进行了变截面的装配,会导致承载力不足以及应力集中的情况,角柱节点承载力不足

[0005]申请号为
CN116084738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榫卯组合的加固木梁柱结构,包括木梁以及木柱;木梁与木柱通过榫卯和楔子连接,科学地运用了木材的可塑性

但是,上柱榫卯部分的上部开设了截面偏大的方形卯孔用于与梁进行变截面装配,会出现上柱节点连接部分承载力不足以及应力集中的情况

其次,梁的形式过于复杂且每个梁的截面也大不相同,梁与梁之间连接需要楔子才能使得整体更好的连接加固,不利于工厂的加固和现场的快速装配

[0006]总的来说,现有的钢木榫卯节点会出现节点连接部分承载力不足以及应力集中的情况,不利于工厂的加固和现场的快速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结构承载力的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

施工周期短的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的安装方法

[0008]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包括上柱

下柱

第一梁

第二梁

十字型铝合金板和加固件,上柱与下柱通过榫卯以及内填十字型铝合金板相连,下柱

第一梁

第二梁互相榫卯连接;加固件包括铝合金套筒

阳角连接件

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和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铝合金套筒设置在上柱靠近下柱的一端,并与阳角连接件

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互相榫卯连接,铝合金套筒通过木螺钉与下
柱相连;阳角连接件与第一梁

第二梁相连,并与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和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互相榫卯连接;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与下柱

第一梁相连;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与下柱

第二梁相连;加固件表面设置若干螺孔

[0009]进一步地,下柱靠近上柱的一端表面设置圆形榫芯

直角榫边

第一矩形榫芯

第二矩形榫芯

定位榫

第一燕尾榫和第二燕尾榫;圆形榫芯的中间设有十字型卯孔二,周向设置用于卡接的凸块

[0010]进一步地,第一梁靠近下柱的一端设置搭接部一

圆形燕尾卯一;搭接部一上设置与第一燕尾榫相匹配的燕尾卯一

与第一矩形榫芯相匹配的矩形卯一;圆形燕尾卯一上设置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一,圆形燕尾卯一与圆形榫芯互相榫卯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二梁靠近下柱的一端设置搭接部二

圆形燕尾卯二;搭接部二上设置与第二燕尾榫相匹配的燕尾卯二

与第二矩形榫芯相匹配的矩形卯二;圆形燕尾卯二上设置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二,圆形燕尾卯二与圆形榫芯互相榫卯连接

圆形榫芯横截面积占下柱横截面积的
55
%,能获得较高的节点强度

[0012]进一步地,上柱靠近下柱的一端表面设置圆形卯孔,圆形卯孔底部的中间设置与十字型铝合金板相匹配的十字型卯孔一,四周设置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三

[0013]进一步地,十字型铝合金板顶端与十字型卯孔一插接,底端与十字型卯孔二插接

[0014]进一步地,铝合金套筒上设置第一燕尾卯凹槽

第二燕尾卯凹槽,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上设置第三燕尾卯凹槽

第四燕尾卯凹槽以及第三燕尾榫,第三燕尾榫与第一燕尾卯凹槽相匹配

[0015]进一步地,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上设置第五燕尾卯凹槽

第六燕尾卯凹槽以及第四燕尾榫,第四燕尾榫与第二燕尾卯凹槽相匹配

[0016]进一步地,阳角连接件上设置燕尾榫一

燕尾榫二

燕尾榫三和燕尾榫四,燕尾榫一与第三燕尾卯凹槽相匹配,燕尾榫二与第四燕尾卯凹槽相匹配,燕尾榫三与第五燕尾卯凹槽相匹配,燕尾榫四与第六燕尾卯凹槽相匹配

[0017]进一步地,上柱

下柱

第一梁

第二梁为木柱或木梁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将下柱

第一梁

第二梁进行榫卯连接;
[0020]步骤二,将十字型铝合金板的一端插入下柱,;另一端插入上柱并将上柱与下柱榫卯连接;铝合金套筒套在上柱的四周,并通过木螺钉进行固定;
[0021]步骤三,将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套在下柱

第一梁

第二梁的表面,并与铝合金套筒进行榫卯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柱
(1)、
下柱
(2)、
第一梁
(3)、
第二梁
(4)、
十字型铝合金板
(7)
和加固件
(5)
,所述上柱
(1)
与下柱
(2)
通过榫卯以及内填十字型铝合金板
(7)
相连,所述下柱
(2)、
第一梁
(3)、
第二梁
(4)
互相榫卯连接;所述加固件
(5)
包括铝合金套筒
(51)、
阳角连接件
(52)、
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53)
和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
(54)
,所述铝合金套筒
(51)
设置在上柱
(1)
靠近下柱
(2)
的一端,并与阳角连接件
(52)、
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53)、
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
(54)
互相榫卯连接,所述铝合金套筒
(51)
通过木螺钉与上柱
(1)
相连;所述阳角连接件
(52)
与第一梁
(3)、
第二梁
(4)
相连,并与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53)
和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
(54)
互相榫卯连接;所述第一
L
型铝合金套板
(53)
与下柱
(2)、
第一梁
(3)
相连;所述第二
L
型铝合金套板
(54)
与下柱
(2)、
第二梁
(4)
相连;所述加固件
(5)
表面设置若干螺孔
(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
(2)
靠近上柱
(1)
的一端表面设置圆形榫芯
(21)、
直角榫边
(22)、
第一矩形榫芯
(23)、
第二矩形榫芯
(24)、
定位榫
(25)、
第一燕尾榫
(26)
和第二燕尾榫
(27)
;所述圆形榫芯
(21)
的中间设有十字型卯孔二
(212)
,周向设置用于卡接的凸块
(21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
(3)
靠近下柱
(2)
的一端设置搭接部一
(31)、
圆形燕尾卯一
(32)
;所述搭接部一
(31)
上设置与第一燕尾榫
(26)
相匹配的燕尾卯一
(311)、
与第一矩形榫芯
(23)
相匹配的矩形卯一
(312)
;所述圆形燕尾卯一
(32)
上设置与凸块
(211)
相匹配的凹槽一
(321)
,所述圆形燕尾卯一
(32)
与圆形榫芯
(21)
互相榫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榫卯铝合金木组合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
(4)
靠近下柱
(2)
的一端设置搭接部二
(41)、
圆形燕尾卯二
(42)
;所述搭接部二
(41)
上设置与第二燕尾榫
(27)
相匹配的燕尾卯二
(411)、
与第二矩形榫芯
(24)
相匹配的矩形卯二
(412)
;所述圆形燕尾卯二
(42)
上设置与凸块
(211)
相匹配的凹槽二
(421)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震宇田应钦蒋莹尧邵建华王展光王勇李翔岚刘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凯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