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82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有两组连接板,一组连接板包括有两个,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中心抵板,中心抵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板体,底板板体的下端设置有底面,底面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底座槽,底座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碾压混凝土抗剪领域,具体为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检验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性能,以评价其碾压质量和提供校核坝体抗剪稳定状况参数,通常会按一定距离作好平面布置后,用人工和机械将试件四周的混凝土凿除,其中三面凿除深度至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面,对施加剪切荷载的试体面,凿除深度直至混凝土结合面以下
15cm
,以便安装千斤顶;
[0003]现有的千斤顶设备在在安装时,需要对安装部位进行打孔,然后插入固定锚或者是螺栓等,但是在实际的千斤顶安装过程中,常会出现例如:钻孔倾斜

千斤顶的四个角不处于水平位置以及钻孔较大导致千斤顶的固定不牢固等现象出现,因此,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有两组连接板,一组连接板包括有两个,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中心抵板,中心抵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板体,底板板体的下端设置有底面,底面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底座槽,底座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筒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中心抵板靠近支撑腿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球体,半圆形球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抵接槽,抵接槽的内壁与支撑腿的下端外壁相接触,中心抵板远离半圆形球体的一端外壁贯穿开设有固定开口,中心抵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件支撑杆件的一端贯穿设置有旋转轴体,旋转轴体的一侧外壁中心与支撑杆件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上端贯穿开设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杆的两端外壁与第二插孔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第一插杆的一侧外壁中心与第一插孔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述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下端贯穿开设有第三插孔,第三插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的一侧外壁两端与第三插孔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底板板体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下表面与底板板体的上表面相接触且为焊接,固定块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卡扣槽,固定块远离卡扣槽的两侧外壁均对称贯穿设置有第四插孔,中心抵板的外壁与卡扣槽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一组底座槽包括有两个,防滑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的上表面与底板板体的下表面中心相接触且为固定连接,防滑筒的上端设置有弹性连接块,弹性连接块的下表面一侧外壁与防滑筒的上表面外壁相接触且为固定连接,弹
性连接块的下表面远离防滑筒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瓣体,固定瓣体的上表面与弹性连接块的下表面一侧相接触且为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防滑筒整体呈圆柱体状,其内部空心且上下两端开口,防滑筒的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若干活动开口,防滑筒的内壁与固定瓣体的外壁相接触且为活动连接,固定瓣体的外壁设置有与活动开口相匹配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的一侧外壁与固定瓣体的外壁相接触且为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固定凸起的外壁与活动开口的内壁相接触且为活动连接,固定凸起的外壁与底座槽的内壁相接触且为卡扣连接,固定瓣体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内壁与固定螺杆的外壁相接触且为螺纹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千斤顶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外壁与千斤顶本体的内壁相接触且为卡扣连接,支撑腿的下端外壁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插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第二插杆的一侧外壁中心与第四插孔和固定开口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底板板体的上表面远离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与支撑杆件下端外壁相接触且为卡扣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旋转轴体的两端外壁与活动槽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且为镶嵌连接,支撑杆件的外壁与活动槽内壁相接触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装置在千斤顶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结构,通过每个支撑腿下端设置的连接板,改变支撑腿与底板板体之间的高度差,进而抵消底面的崎岖,使千斤顶本体对试块的压力更加均匀,同时考虑到千斤顶本体对试块的压力之大,在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中心抵板,通过中心抵板

抵接槽还有固定开口,使千斤顶本体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仅能够通过连接板传递给底板板体,还能够通过中心抵板传递,大大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0017]同时,在固定螺杆的外壁设置有固定瓣体,工作人员将固定螺杆拧入固定瓣体中,在固定螺杆的挤压下,固定瓣体逐渐张开,使固定凸起从活动开口处延伸出,刺入底座槽中,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弥补了底座槽开孔时直径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轴测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结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抵板相关结构轴测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滑筒内部剖切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滑筒外观轴侧图;
[0023]图6为图1中
A
处结构放大图

[0024]附图说明:
100、
千斤顶本体;
111、
支撑腿;
112、
第一插孔;
200、
连接结构;
211、
连接板;
212、
第二插孔;
213、
第一插杆;
214、
第三插孔;
215、
第二插杆;
221、
中心抵板;
222、
半圆形球体;
2221、
抵接槽;
223、
固定开口;
224、
活动槽;
225、
支撑杆件;
226、
旋转轴体;
231、
底板板体;
232、
固定块;
233、
卡扣槽;
234、
第四插孔;
235、
固定槽;
241、
防滑筒;
242、
活动开口;
243、
固定瓣体;
2431、
弹性连接块;
244、
固定凸起;
245、
螺纹槽;
246、
固定螺杆;
251、
底座槽;
252、
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包括千斤顶本体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本体
(100)
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200)
,所述连接结构
(200)
包括有两组连接板
(211)
,一组所述连接板
(211)
包括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
(211)
之间设置有中心抵板
(221)
,所述中心抵板
(221)
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板体
(231)
,所述底板板体
(231)
的下端设置有底面
(252)
,所述底面
(252)
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底座槽
(251)
,所述底座槽
(251)
的内部设置有防滑筒
(24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抵板
(221)
靠近支撑腿
(111)
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球体
(222)
,所述半圆形球体
(222)
的上表面开设有抵接槽
(2221)
,所述抵接槽
(2221)
的内壁与支撑腿
(111)
的下端外壁相接触,所述中心抵板
(221)
远离半圆形球体
(222)
的一端外壁贯穿开设有固定开口
(223)
,所述中心抵板
(221)
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活动槽
(224)
,所述活动槽
(224)
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件
(225)
所述支撑杆件
(225)
的一端贯穿设置有旋转轴体
(226)
,所述旋转轴体
(226)
的一侧外壁中心与支撑杆件
(225)
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
(211)
的一侧外壁上端贯穿开设有第二插孔
(212)
,所述第二插孔
(212)
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插杆
(213)
,所述第一插杆
(213)
的两端外壁与第二插孔
(212)
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插杆
(213)
的一侧外壁中心与第一插孔
(112)
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所述述连接板
(211)
的一侧外壁下端贯穿开设有第三插孔
(214)
,所述第三插孔
(214)
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插杆
(215)
,所述第二插杆
(215)
的一侧外壁两端与第三插孔
(214)
的内壁相接触且为转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混凝土原位抗剪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体
(231)
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块
(232)
,所述固定块
(232)
的下表面与底板板体
(231)
的上表面相接触且为焊接,所述固定块
(232)
的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卡扣槽
(233)
,所述固定块
(232)
远离卡扣槽
(233)
的两侧外壁均对称贯穿设置有第四插孔
(234)
,所述中心抵板
(221)
的外壁与卡扣槽
(2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劲松赵书果邓北京何承浩闫浩静杨雨龙黄孝刚李佳敏黄豪李晨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润诺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