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阀体及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75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阀阀体及阀门,控制阀阀体包括:阀体,于阀体内作纵向位移以控制流动介质流动通断的阀芯组件,卡设于阀体内部的过滤筒及夹持过滤筒的底盖;过滤筒包括:筒体,筒体形成过滤孔,筒体围合形成过滤腔,筒体两端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阀体形成第一流动介质入口,底盖形成连通过滤腔的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具第一敞口的筒体端部遮第一流动介质出口,第一流动介质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阀阀体及阀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阀阀体及阀门


技术介绍

[0002]阀门作为控制装备的一种装置,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

公告号为
CN215258059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阀体

该阀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结构

止回功能结构和截止结构,过滤结构由过滤筒

密封件与底座构成,止回功能结构由阀芯

弹簧和阀座构成,截止结构由阀盖

阀杆

阀瓣

阀芯

压垫

止退螺母和阀座构成

当流动介质经过过滤筒把杂质过滤掉,继续流动,通过介质的压力推开阀芯压缩弹簧,介质流过,停机时弹簧复原,关闭阀芯防止介质倒流,把底座打开清理掉杂质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阀体过滤后的杂质会沉积在止回功能结构底部,当开启截止结构时,流动介质流动产生的涡流会将杂质倒吸入已过滤的流动介质中;同时,前述现有技术流动介质在阀体中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出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阀体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阀体及阀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并尤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阀门所存在的杂质倒吸及流向单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阀阀体,其中所述控制阀阀体包括阀体,于所述阀体内作纵向位移以控制流动介质流动通断的阀芯组件,卡设于所述阀体内部的过滤筒及夹持所述过滤筒的底盖;
[0006]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形成过滤孔,所述筒体围合形成过滤腔,所述筒体两端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
[0007]所述阀体形成第一流动介质入口,所述底盖形成连通所述过滤腔的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具所述第一敞口的筒体端部遮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入口

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及所述阀体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通道;
[0008]所述阀体形成第二流动介质入口,具所述第二敞口的筒体端部遮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所述阀体形成与第一通道活动导通或者闭合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的端部形成第二流动介质出口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与所述阀体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入口与第二流动介质出口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流动介质在第一通道形成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筒体形成锐角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在第一流动介质出口面向第一通道的内侧形成第一凸台,所述阀体在第二流动介质入口面向第一通道的内侧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敞口卡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所述第二敞口卡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
[0012]流动介质流入所述第一通道被所述过滤筒过滤后流入所述过滤腔并自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流出控制阀阀体,或者,
[0013]流动介质流入所述第一通道被所述过滤筒过滤后流入所述过滤腔并同时自所述第二通道及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流出控制阀阀体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于所述第一敞口处形成第一翻边结构,或者,
[0015]所述筒体于所述第二敞口处形成第二翻边结构,或者,
[0016]所述筒体于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同时形成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组件沿所述过滤筒的延伸方向移动,
[0018]当所述阀芯组件闭合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流动介质仅从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流出;
[0019]当所述阀芯组件导通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流动介质同时从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和第二流动介质出口流出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于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处形成环状部;
[0021]所述环状部

所述底盖与所述过滤筒围合形成环形凹槽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阀阀体还包括:阀盖,所述阀盖轴向嵌设纵向移动的阀芯组件;
[0023]所述阀芯组件包括贯穿阀盖并部分延伸至阀体内的阀杆,形成于阀杆末端配置活动通断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的阀瓣;
[0024]所述阀体远离第一流动介质出口的对端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的轴线位于同一轴线,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阀瓣的直径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入口

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所在的面垂直

[0026]第二方面,基于相同专利技术思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
[0027]驱动本体,与所述驱动本体连接的连接结构,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阀体;
[0028]所述驱动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阀芯组件连接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过滤筒靠近底盖的端部由过滤筒

阀体的环状部及底盖共同围合形成的环形凹槽,使得过滤后的杂质留在环形凹槽中,即使开启阀芯组件,流动介质产生的涡流形成于过滤腔内,因此不会使过滤筒外的杂质逆向流动至第一通道,从而取得了防止杂质逆向流动的技术效果,提高了过滤效果;
[0031]同时,通过设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流动介质从第一流动介质入口流入后,既可以仅从第一通道流出,又可以同时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出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阀体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过滤筒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过滤筒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于第一敞口处和第二敞口处同时形成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的示意图;
[0035]图4为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控制阀阀体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阀芯组件关闭时流动介质流动示意图;
[0038]图7为阀芯组件开启时流动介质流动示意图;
[0039]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阀芯组件关闭时流动介质流动示意图;
[0040]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阀芯组件开启时流动介质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

方法

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控制阀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于所述阀体内作纵向位移以控制流动介质流动通断的阀芯组件,卡设于所述阀体内部的过滤筒及夹持所述过滤筒的底盖;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形成过滤孔,所述筒体围合形成过滤腔,所述筒体两端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所述阀体形成第一流动介质入口,所述底盖形成连通所述过滤腔的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具所述第一敞口的筒体端部遮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入口

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及所述阀体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阀体形成第二流动介质入口,具所述第二敞口的筒体端部遮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所述阀体形成与第一通道活动导通或者闭合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流动介质入口的端部形成第二流动介质出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阀体可拆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入口与第二流动介质出口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流动介质在第一通道形成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筒体形成锐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在第一流动介质出口面向第一通道的内侧形成第一凸台,所述阀体在第二流动介质入口面向第一通道的内侧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敞口卡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所述第二敞口卡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流动介质流入所述第一通道被所述过滤筒过滤后流入所述过滤腔并自所述第一流动介质出口流出控制阀阀体,或者,流动介质流入所述第一通道被所述过滤筒过滤后流入所述过滤腔并同时自所述第二通道及第二流动介质入口流出控制阀阀体
。5.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小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鑫谊自动化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