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60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医疗模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模型
,特别涉及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颅内静脉窦血栓
(brain ven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静脉血栓性疾病,在所有的脑血管病变中约占
0.5
%至1%,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
。CVST
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被认为与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和特定的局部因素
(
头面部感染,颅脑肿瘤和头部外伤
)
有关,其临床症状因病变的病因和位置而异

除血栓形成外,
40


60

CVST
患者相关的脑实质损害还包括局部水肿

缺血性中风和脑出血,可扩散至附近的蛛网膜下腔

因为
CVST
的临床特征及类型多样,可以模拟多种神经病变的征象,其诊断和预后仍具有挑战性

所以,在研究其发病机制

病理过程及防治对策方面,制作与人体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有意义的

[0003]目前建立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方法有上矢状窦结扎型

植入自制移植物型

化学诱导型

双极电凝型

血栓栓塞型等,目前最经典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为在扎闭
SD
大鼠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后,显微镜下仔细将微导管自上矢状窦前部插入后部并缝合,然后向窦腔内注射
100ul
凝血酶
(50U/ml)
,在
1min
内注射完毕,同时暂阻断颈总动脉血流以降低上矢状窦静脉回流进而促进血栓形成

永久性结型的动物模型均采用永久结扎上矢状窦,并注入如高岭土

脑磷脂

凝血酶等致凝剂,从而提高血栓负荷,造成实质损害,因此不适合进行静脉再通的研究,其治疗相关探索受到限制

另一经典方法为采用将含
40
%氯化铁的滤纸置于
SD
大鼠上矢状窦,使其产生静脉窦内血栓

但这一方法无法真实模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抗凝治疗,很少累积脑皮质静脉梗死和出血,且
FeCl3
在诱导大鼠静脉窦腔内血栓时,对周围的脑部有一定的损害,而且其观察时间很短暂

因此找到更合适的
CVST
模型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小鼠麻醉,背卧位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内,正中皮肤切口,在头部背面暴露颅骨;
[0006]步骤二:识别出
bregma

lambda
,创建纵向颅骨窗口;
[0007]步骤三:在小鼠后颈部正中用剪刀纵行开口,将胸锁乳突肌牵拉,暴露出双侧颈外静脉;
[0008]步骤四:用氯化铁浸泡的5‑0丝线附着在上矢状窦后,将长方形小磁铁放置于上矢状窦上;
[0009]步骤五:对小鼠尾静脉注射凝血酶磁珠,上矢状窦处聚集的凝血酶磁珠与瘀滞的
血液形成上矢状窦血栓,移去磁铁和血管夹,缝合头颅和颈部切口皮肤,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小鼠模型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麻醉剂为
40mg/kg
的戊巴比妥钠,正中皮肤切口为
1.5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创建纵向颅骨窗口需要再外科显微镜下使用高速钻进行,并需要用生理盐水对钻头冲洗冷却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氯化铁的浓度为
20
%,所述5‑0丝线长度为
5.5mm。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方形小磁铁规格为
2mm*5.5mm。
[001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凝血酶磁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磁珠的清洗及活化:清洗磁珠后加入活化剂,超声混合均匀;
[0016]步骤二:凝血酶与活化磁珠链接:对活化后的磁珠再次清洗后加入凝血酶,超声混合均匀;
[0017]步骤三:凝血酶磁珠的封闭,将封闭剂对步骤2得到的产物中进行封闭,强磁分离,得到凝血酶磁珠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性说明,所述模型为大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由前所述的制备方法构建而成

[0020]所述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为上矢状窦血栓

[0021]所述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可模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流瘀滞

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的病理机制,可以形成稳定的颅内静脉窦血栓,而且可以方便开展抗凝等药物治疗的研究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
本专利技术可真实模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流瘀滞

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的病理机制,可以形成稳定的颅内静脉窦血栓,而且可以方便开展抗凝等药物治疗的研究;与单纯氯化铁诱导模型相比,本模型稳定可靠,成功率高,更加有利于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理生理研究和药物筛选;可以解决目前传统的上矢状窦结扎型不适合进行静脉再通的研究,其治疗相关探索受到限制的问题

[0024](2)
与以往植入自制移植物型

双极电凝型

血栓栓塞型动物模型相比,本模型操作简便,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小鼠死亡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可行性更高,能够避免血管穿刺带来的出血等伤害,避免了出血带来的实验影响,更加有利于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治疗

[0025](3)
本专利技术磁性栓塞物可用抗凝等药物溶解,能更好的模拟颅内静脉窦血栓再通后的生理反应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小鼠尾静脉注射凝血酶磁珠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小鼠麻醉,背卧位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内,正中皮肤切口,在头部背面暴露颅骨;识别出
bregma

lambda
,创建纵向颅骨窗口;在小鼠后颈部正中用剪刀纵行开口,将胸锁乳突肌牵拉,暴露出双侧颈外静脉;用氯化铁浸泡的5‑0丝线附着在上矢状窦后,将长方形小磁铁放置于上矢状窦上;对小鼠尾静脉注射凝血酶磁珠,上矢状窦处聚集的凝血酶磁珠与瘀滞的血液形成上矢状窦血栓,移去磁铁和血管夹,缝合头颅和颈部切口皮肤,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小鼠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剂为
40mg/kg
的戊巴比妥钠,正中皮肤切口为
1.5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纵向颅骨窗口需要再外科显微镜下使用高速钻进行,并需要用生理盐水对钻头冲洗冷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可抗凝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铁的浓度为
20
%,所述5‑0丝线长度为
5.5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瑞乐梁显扬原翔石林林邱相君王桢王登辉杜竞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