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936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由排污管道系统和屋顶排风系统组成;所述排污管线系统包括复合式排污主干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污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属于排污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建筑物的卫生间或者地下室常设计专业建筑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排风系统用于将卫生间

地下室等建筑物室内的异味

湿气或者有毒气体通过排风管道排出,一般室内卫生间还安装强排风机,烟风道出屋面后在风道末端设有自然烟风道出口或者无动力风帽,排放烟或废气;建筑排水系统则是在室内卫生间设置地漏

下水管等排水设施,通过地漏管道等卫生洁具

地漏等设备将生活污水排放至室外市政污水系统管网处理,两个系统各自独立工作

这两个系统中,污水系统如卫生洁具等设备在前端(建筑底部空间)产生了向上的废气,造成“异味”现象,以及下水道噪声污染问题,而排风系统常常因为在吊顶等建筑室内顶部空间强制排放,往往效果一般,并且,电动强排风机的“支路”进入土建水泥砂浆预制烟风道后降低了排放废气的效果,附加产生的“噪声震动”也造成了新的污染

在烟风道出屋面的末端,即在屋面烟风道出口,烟风道由于采用自然或无动力风帽的受到自然风向

风压等原因,抽排效果并不明显,还有烟风道设置的位置也将决定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降低了污水排放系统及排风风机噪声污染,改善了臭气污染源与排放系统功能问题,使臭气产生的污染源与排放距离最短最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由排污管道系统和屋顶排风系统组成;所述排污管线系统包括复合式排污主干管

止逆排风支管

电伴热带

水轮风扇和防爆探测装置

[0005]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由外管和内管组成;所述内管用于排水;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管内中心位置;所述内管外壁上安装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按层等距分布;每层支架为三个,等距安装在所述内管外壁上;所述内管外壁通过支架与所述外管内壁相连接;所述内管外璧上竖向位置等距安装有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用于排出所述内管内的气体;所述排气支管的管口向上,防止内管的污水外溢;所述排气支管与内管外壁的安装角度为
10
°‑
89
°
;所述内管上还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沿着内管竖向等距排列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为同心圆结构或外方内圆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采用耐火材料

[0008]所述外管用于排气,所述外管外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沿着外管外壁
竖向等距排列;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水支管与室内地面上的地漏

盥洗台及马桶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管进水口和所述内管出水口之间还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外管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排入内管;进一步的,所述外管进水口

内管出水口和进水管的数量一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支管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上面

[0010]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止逆排风支管;所述止逆排风支管用于连接室内吊顶上的通风口,用于室内换气通风;所述止逆排风支管为
“へ”
型,由前管和后管组成;所述前管用于连接室内吊顶上的通风口;所述前管与后管的连接角度在
90
°‑
270
°
之间;所述后管用于连接外管,所述后管管身方向朝上,与外管的连接角度在
10
°‑
90
°
之间;所述前管外壁缠绕有电伴热带,通过电加热产生温度差,从而形成负压,用于辅助抽出室内气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止逆排风支管沿着所述外管外管壁竖向等距安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外管壁上还内嵌有竖向的管线槽,用于安装线缆,防止线缆外漏破损,同时带来美观效果

[0013]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底部安装有水轮风扇,所述水轮风扇为无动力水轮结构风扇,由壳体和水轮组成;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内部两侧设有杆,用于安装水轮;所述水轮由轮毂和叶片组成;所述轮毂为圆柱形,在轮毂表面等距安装有若干叶片;当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内的污水排下时,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击叶片,所述叶片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轮毂转动,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可以将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内管和外管内的气体向上排出;所述水轮风扇的底部与排水管道相连接,通过排水管道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所述排水管道为住宅小区或市政排水管道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下端位于所述水轮风扇的上部缠绕有电伴热带,所述电伴热带用于对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内的气体加热,通过加热提高气体温度使之上升排出;所述电伴热带为恒温加热器,通过伴热媒体散发一定的热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管道的损失,以达到升温

保温或防冻的工作要求

所述电伴热带属于伴热媒体,电伴热带接通电源后,电流形成回路

电能使导电材料升温,其电阻随即增加,当芯带温度升至某值之后,电阻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程度,其温度不再升高,与此同时电伴热带向温度较低的被加热体系传热

所述电伴热带的功率主要受控于传热过程,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底部还安装有防爆探测装置,所述防爆探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管内的气体温度,防止气体温度过高产生爆炸危险;所述屋顶排风系统由无动力风帽

驱动电机

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组成;所述无动力风帽也称无动力风机或者涡轮通风机,是利用自然风力及室内外温度差造成的空气热对流,推动涡轮旋转从而利用离心力和负压效应将室内的热气,湿气和秽气排出;所述无动力风帽安装在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的上管口上,用于将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内的气体排出;所述无动力风帽由弧形风叶

中心轴和变角颈管组成;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无动力风帽的排风效率,所述无动力风帽中心轴下部还安装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增加无动力风机的转数;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源线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由蓄电池提供电能;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组位于楼顶,由若干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组合而成,通过线缆与
所述蓄电池相连接,用于为蓄电池蓄电;所述蓄电池用于为驱动电机和复合式排污主干管底部缠绕的电伴热带供电

[0016]本专利技术将建筑物室内的排风系通的竖向主干管道和排水系统的竖向主干管道结构合二为一,即对传统竖向主管道进行结构改进;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与住宅小区或市政排水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排污管道系统和屋顶排风系统组成;所述排污管线系统包括复合式排污主干管

止逆排风支管

电伴热带

水轮风扇和防爆探测装置;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由外管和内管组成;所述内管用于排水;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管内中心位置;所述内管外壁上安装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按层等距分布;每层支架为三个,等距安装在所述内管外壁上;所述内管外壁通过支架与所述外管内壁相连接;所述内管外璧上竖向位置等距安装有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用于排出所述内管内的气体;所述排气支管的管口向上,防止内管的污水外溢;所述排气支管与内管外壁的安装角度为
10
°‑
89
°
;所述内管上还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沿着内管竖向等距排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排污主干管为同心圆结构或外方内圆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功能建筑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用于排气,所述外管外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沿着外管外壁竖向等距排列;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水支管与室内地面上的地漏

盥洗台及马桶相连接;所述进水管用于将外管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排入内管;所述外管进水口

内管出水口和进水管的数量一致;所述外管的外管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止逆排风支管;所述止逆排风支管用于连接室内吊顶上的通风口,用于室内换气通风;所述止逆排风支管为
“へ”
型,由前管和后管组成;所述前管用于连接室内吊顶上的通风口;所述前管与后管的连接角度在
90
°‑
270
°
之间;所述后管用于连接外管,所述后管管身方向朝上,与外管的连接角度在
10
°‑
90
°
之间;所述前管外壁缠绕有电伴热带;所述外管外管壁上还内嵌有竖向的管线槽,用于安装线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洪张东伟刘佳泽杨丹马文清陈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万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