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934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衰变池,衰变池内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设有泵体,进液管延伸至衰变池的底部,出液管底端伸入衰变池上部,进液管与相邻衰变池的出液管连接;深度调节单元,连接于衰变池顶端,用于调节出液管底端的高度;助凝剂添加单元,连接于衰变池内壁,用于向衰变池内添加助凝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医院等医疗建筑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主要源自核医学科注射

服用放射性核素药物的患者所产生的排泄物及生活污水,以及放射性核素药物分装

配置过程中清洗

倾倒药物产生的污水

衰变池是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处理的重要设施,其作用是将核医学排放的具有放射性的废水储存在其中,经过一定半衰期后再作为医疗废水排放

现有的核医学废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沉淀池和衰变池组合的处理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
202122303290.5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两个沉淀池

三个衰变池

集水井

电气控制系统

医院污水处理中心和若干管道,两个沉淀池并联设置,两个沉淀池的输出端与三个衰变池连接,三个衰变池串联设置,衰变池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进液的进液管,进液管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扁形管嘴,扁形管嘴的内部设置有扁形通道,进液管的顶部与用来向衰变池内输送医废的管道连接,衰变池之间设置有提液管,提液管的一端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的底部设置有浮板和中心稳流锥,衰变池的内壁设置有边缘稳流组件

此装置采用沉淀池和衰变池组合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沉淀池和衰变池分开设置,系统集成度较差,处理效率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包括:
[0007]串联设置的多个衰变池,衰变池内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设有泵体,进液管延伸至衰变池的底部,出液管底端伸入衰变池上部,进液管与相邻衰变池的出液管连接;
[0008]深度调节单元,连接于衰变池顶端,用于调节出液管底端的高度;
[0009]助凝剂添加单元,连接于衰变池内壁,用于向衰变池内添加助凝剂

[0010]优选的是,衰变池内连接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衰变池内的液面高度

[0011]优选的是,深度调节单元包括:液压杆和卡套,液压杆连接于衰变池顶端,且液压杆的输出端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卡套连接于液压杆输出端,且卡套与出液管卡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还包括:放射检测仪,放射检
测仪的进水端与最末端衰变池的出液管上,放射检测仪用于检测排出的废液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放射检测仪的两个出水端分别与集水井和循环管路连接,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最前端衰变池的进液管连通

[0013]优选的是,助凝剂添加单元包括:
[0014]电机,电机连接于衰变池顶端;
[0015]转架,转架转动连接于衰变池内壁顶端且与电机输出端连接;
[0016]转箱,两个转箱对称连接于转架两侧端,转箱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助凝剂的腔体一和腔体二,腔体二单向连通于腔体一下方,腔体二内滑动连接有压板,腔体二外侧端开设有多个单向出口,压板上连接有压杆并穿过转箱内侧,压板与腔体二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和气囊

[0017]优选的是,助凝剂添加单元还包括:
[0018]中柱,中柱连接于衰变池内壁顶端中心并穿过转架设置,中柱中心开设有通槽;
[0019]转杆,两个转杆对称铰接于通槽内且铰接点处设有卷簧;
[0020]球体一,球体一连接于转杆底端,球体一外壁连接有磁块一;
[0021]磁块二,两个磁块二间隔连接于转箱内侧壁,磁块二与磁块一相互吸引

[0022]优选的是,球体一空心设置,球体一内容纳有两个球体二

[0023]优选的是,衰变池顶端开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腔体三,中柱上部开设有主管路,主管路通过管路与腔体三连通,主管路底端连接有多个支路,支路底端贯穿中柱底端设置

[0024]优选的是,主管路上连接有随动启闭单元,随动启闭单元包括:
[0025]环体,环体连接于中柱内壁,环体下部同心开设有传动腔,且传动腔内对称连接有两个挡板;
[0026]圆盘和调节盘,圆盘和调节盘同心设置于环体内壁,圆盘与环体上部连接,调节盘与环体下部连接,调节盘外侧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挡板的滑槽内;圆盘与调节盘形成相对转动结构,且圆盘与调节盘上对应开设有多个通孔

[0027]优选的是,随动启闭单元还包括:
[0028]随动板,随动板连接于调节盘外壁,随动板与传动腔滑动连接,挡板和随动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传动腔

挡板

随动板和调节盘在弹性件处形成密封结构,气囊通过管路与密封结构连通;
[0029]限位块,限位块连接于传动腔内壁并位于随动板远离挡板的一侧;
[0030]凹槽,凹槽开设于调节盘边沿并位于随动板远离挡板的一侧,凹槽内铰接有楔形块且铰接处设有卷簧,楔形块与限位块抵接

[0031]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采用串联式衰变池,将废液依次通过多级衰变池进行处理,实现了废液的多级衰变,有效减少废液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并在衰变过程中添加助凝剂,废液与助凝剂混合后杂质能够快速沉淀,使衰变池集成沉淀功能,减少系统占用空间,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废液的处理效率;
[0033]采用液位传感器检测衰变池内的液面高度,依据液面高度实时调节液压杆的高度,深度调节单元使用时,启动液压杆动作,带动卡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出液管上下移动,调节出液管的高度,根据采集到的液面高度值确定液压杆输出端的伸出距离,提
高了出液管高度调节的准确性,使出液管底端位于液面下预设距离处,出液管对上部已经处理完成的废液进行抽取,避免已处理完成的废液与新进入废液的过度混合;
[0034]采用放射检测仪对处理后的废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当放射性元素含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将废液通过循环管路回流至最前端的衰变池内,进行循环处理,当放射性元素含量低于排放标准时,将废液通入集水井内集中排放,能够对处理后的废液进行评估,形成循环处理系统,使排出的废液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复合排放标准,保证废液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衰变池
(1)
,衰变池
(1)
内连接有进液管
(2)
和出液管
(3)
,进液管
(2)
和出液管
(3)
上设有泵体,进液管
(2)
延伸至衰变池
(1)
的底部,出液管
(3)
底端伸入衰变池
(1)
上部,进液管
(2)
与相邻衰变池
(1)
的出液管
(3)
连接;深度调节单元,连接于衰变池
(1)
顶端,用于调节出液管
(3)
底端的高度;助凝剂添加单元,连接于衰变池
(1)
内壁,用于向衰变池
(1)
内添加助凝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衰变池
(1)
内连接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衰变池
(1)
内的液面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深度调节单元包括:液压杆
(4)
和卡套
(5)
,液压杆
(4)
连接于衰变池
(1)
顶端,且液压杆
(4)
的输出端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卡套
(5)
连接于液压杆
(4)
输出端,且卡套
(5)
与出液管
(3)
卡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射检测仪
(6)
,放射检测仪
(6)
的进水端与最末端衰变池
(1)
的出液管
(3)
上,放射检测仪
(6)
用于检测排出的废液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放射检测仪
(6)
的两个出水端分别与集水井和循环管路
(7)
连接,循环管路
(7)
的另一端与最前端衰变池
(1)
的进液管
(2)
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助凝剂添加单元包括:电机
(11)
,电机
(11)
连接于衰变池
(1)
顶端;转架
(12)
,转架
(11)
转动连接于衰变池
(1)
内壁顶端且与电机
(11)
输出端连接;转箱
(13)
,两个转箱
(13)
对称连接于转架
(12)
两侧端,转箱
(13)
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助凝剂的腔体一
(14)
和腔体二
(15)
,腔体二
(15)
单向连通于腔体一
(14)
下方,腔体二
(15)
内滑动连接有压板
(16)
,腔体二
(13)
外侧端开设有多个单向出口
(17)
,压板
(16)
上连接有压杆
(18)
并穿过转箱
(13)
内侧,压板
(16)
与腔体二
(15)
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和气囊
(43)。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医学衰变池废液全自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助凝剂添加单元还包括:中柱
(19)
,中柱
(19)
连接于衰变池
(1)
内壁顶端中心并穿过转架
(12)
设置,中柱
(19)
中心开设有通槽
(20)
;转杆
(21)
,两个转杆
(21)
对称铰接于通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冬鲍文杰徐雨芳高真邱志靓曹以洁李年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