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3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灶台和机头,机头设置于灶台的后端,机头具有烟道,烟道包括远离灶台的第一内壁面,和靠近灶台的第二内壁面,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前后距离为第一宽度,烟道的第一宽度沿左右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灶,有利于降低油烟在烟道中流动时的气流杂乱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和降低吸油烟时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集成灶通常具有吸油烟的功能

例如,集成灶的机头设置在用于放置锅具的灶台附近,机头的内部具有供油烟流动的烟道,在集成灶的风机的驱动下,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会进入烟道中,然后再流向待排放的地方

[0003]然而,对于现有的一些集成灶,油烟在其机头的烟道中的流动较为杂乱,这导致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不佳以及导致集成灶吸油烟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集成灶,有利于降低油烟在烟道中流动时的气流杂乱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和降低吸油烟时的噪音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灶台和机头,所述机头设置于所述灶台的后端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灶台的上方,所述机头的内部形成有自上而下的至少一个烟道,所述机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烟道连通的进烟口;其中,所述烟道包括远离所述灶台的第一内壁面以及靠近所述灶台的第二内壁面,设定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沿左右方向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集成灶,其烟道的第一宽度自左右两端至中间部位逐渐增大,烟道的左右两端的空间较小,中间部位的空间较大,因此,油烟在烟道中流动的过程中,油烟除了流向出烟口以外,还会逐渐朝烟道的中间部分流动,即,油烟会逐渐从左右两端向烟道的中间部分聚拢,机头内部的油烟会有向中间部位聚集的流动趋势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灶,有利于使油烟在烟道中聚集地流动以降低烟道内的气流凌乱程度

烟道内的气流凌乱度降低,有利于提升油烟在烟道内的流速以提升油烟气流的动压,动压的提升有利于提升烟道内部相对于烟道外部的环境的负压强度,从而有利于增强集成灶的吸油烟效果

此外,烟道内的气流凌乱度较低也有利于减轻油烟与烟道壁面的碰撞激烈程度,从而降低油烟流经烟道时产生的噪音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烟道沿左右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有多个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灶台,每一所述加热装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烟道的前侧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为加热基线,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的最大处设置于间隔最远的两个所述加热基线之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头包括:框架,包括导流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左右两端;挡烟板,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所
述挡烟板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前侧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所述挡烟板和所述框架共同限定出所述烟道,所述第一内壁面位于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二内壁面位于所述挡烟板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壁面朝远离所述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内壁面设置为平面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壁面设置为弧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汇流段和整流段,所述汇流段位于所述整流段上方,所述第一内壁面位于所述整流段,所述汇流段包括朝向所述灶台的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内壁面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内壁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内壁面向后倾斜设置,沿竖直方向,所述进烟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三内壁面的底端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烟板的顶端低于所述侧板的顶端,以在所述挡烟板的上方形成所述进烟口,沿竖直方向,所述进烟口的下端沿与所述第三内壁面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30mm
;或者,所述挡烟板的顶部具有多个通孔以形成所述进烟口,沿竖直方向,最下方的所述进烟口的下端沿与所述第三内壁面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30mm。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内壁面设置为弧面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内壁面设置为弧面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设定所述第三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前后距离为所述烟道的第二宽度,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灶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为加热基线,所述烟道的第二宽度的最大处设置于间隔最远的两个所述加热基线之间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最大处与所述烟道的第二宽度最大处前后重合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集成灶吸收油烟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中导流板的示意图;
[0023]图4为具有图3所示导流板的机头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由多个平面组成的第一内壁面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中导流板的示意图;
[0026]图7为具有图6所示的导流板的机头的剖视图;
[0027]图8为具有图6所示的导流板的机头的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9为图8中
A
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
10
为图9中挡烟板背对灶台的一侧的涡流区的示意图;
[0030]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中加热装置的中心与第一内壁面的凹陷最深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31]图
12
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集成灶中加热装置的中心

第一内壁面的凹陷最深处
以及第三内壁面的凹陷最深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32]图
13
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机头的示意图;
[0033]图
14
为图
13
中的机头的分解示意图

[0034]附图标号:
[0035]100

集成灶,
101

灶台,
102

机头,
103

加热装置,
104

锅具,
105

顶板,
106

侧板,
107

挡烟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台;机头,设置于所述灶台的后端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灶台的上方,所述机头的内部形成有自上而下的至少一个烟道,所述机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烟道连通的进烟口;其中,所述烟道包括远离所述灶台的第一内壁面以及靠近所述灶台的第二内壁面,设定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前后距离为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沿左右方向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灶台,每一所述加热装置分别对应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烟道的前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加热装置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心线为加热基线,所述烟道的第一宽度的最大处设置于间隔最远的两个所述加热基线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框架,包括导流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左右两端;挡烟板,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所述挡烟板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前侧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所述挡烟板和所述框架共同限定出所述烟道,所述第一内壁面位于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二内壁面位于所述挡烟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面朝远离所述第二内壁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内壁面设置为平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面设置为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宇张伟刘星彭小康李廉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