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24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工艺,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静压桩是工程桩基施工的一种方法,静压桩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

静压桩:优点完全避免了锤击打桩所产生的振动

噪音和污染,因此施工时具有对桩无破坏

施工无噪音

无振动

无冲击力

无污染等优点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
CN115613551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包括第一管桩本体

第二管桩本体和装配底板,第一管桩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件,第二管桩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协同部件,插接部件包括一组凹槽,一组凹槽中每个的内壁两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内接杆,协同部件包括一组收纳槽,一组收纳槽的数量和凹槽相等,且每个收纳槽的内部尺寸均与衔接杆相适配

[0004]安装时,将第二管桩本体上的合金插杆完全插入进插槽的内部后,此时两个管桩便充分接触,再将每个衔接杆依次推入进收纳槽的内部,并与管壁混凝土层形成共面,其次在收纳槽中插入定位扣,使得衔接杆与第二管桩本体固定连接,实现第一管桩本体和第二管桩本体的连接

[0005]而在连接第一管桩本体和第二管桩本体时,需要将若干衔接杆插设在接收槽中,再依次插入定位扣,操作繁琐,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第一管桩本体和第二管桩本体连接的操作较为繁琐,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及其施工工艺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包括:工作台;固定管桩,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固定管桩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连接管桩,通过移动组件设于工作台上,连接管桩与固定管桩同轴,移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管桩沿连接管桩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管桩的一端能够套设在固定杆上;限位机构,设于连接管桩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均设于连接管桩上,固定杆相对插入连接管桩中时,驱动限位组件转动,固定组件用于将限位组件固定在连接管桩上,限位组件用于将固定杆固定在连接管桩中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先将固定管桩通过安装组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再将连接管桩通过移动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此时连接管桩和固定管桩同轴,即固定杆对准连接管桩的一端开口

接着启动移动组件,使得连接管桩向固定管桩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管桩套设在固定杆上,而固定杆相对插设进连接管桩的过程中,固定杆驱动限位组件
转动,当固定杆完全插入连接管桩中,即连接管桩的端壁与固定管桩的端壁抵接,使得连接管桩无法继续向固定管桩的方向移动,即阻碍固定杆相对向靠近连接管桩的方向移动

[0009]此时,利用固定组件限制限位组件转动,从而使得限位组件能对固定杆向远离连接管桩的方向移动起到阻碍作用,使得固定管桩和连接管桩无法分离,实现固定管桩和连接管桩的固定连接,此过程中,仅需将固定杆插入连接管桩中,固定组件实现锁定,相较于翻转若干衔接杆再加入定位扣实现固定的操作更加便捷,从而使得连接固定管桩和连接管桩的效率较高

[0010]可选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固定在固定杆的侧壁上,且位于固定杆远离固定管桩的一端,连接管桩的侧壁上沿连接管桩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限位块插设在连接槽中并能够在连接槽中移动;驱动杆,连接管桩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与连接槽连通,驱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让位槽的内壁上,驱动杆能够完全插入让位槽中;限位杆,固定在驱动杆的中部,限位杆与驱动杆相垂直,限位杆能够插入让位槽中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相对插入连接管中时,限位块从连接槽的一端开口插入,并在连接槽中移动,起到限制导向作用,使得固定杆在插入连接管桩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转动

当限位块移动至与驱动杆抵接时,推动驱动杆的一端向远离固定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整个驱动杆以驱动杆的中部为轴转动,带动限位杆从让位槽中翻转进连接管桩内

[0012]当限位块越过驱动杆中部所在的位置,并移动至驱动杆的端部时,固定管桩的端壁与连接管桩的端壁抵接,使得固定杆无法继续伸入,而限位块也推动驱动杆完全收纳在让位槽中,同时限位杆与限位块靠近固定管桩的一侧抵接,此时利用固定组件限制驱动杆转动,即限位杆维持抵接限位块的状态,限制限位块向远离连接管桩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无法抽离出连接管桩,实现固定管桩和连接管桩的固定连接,操作便捷

[0013]可选的,固定组件包括弹性环和若干连接板,弹性环套设在连接管桩上,连接管桩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弹性环适配插设的容纳环槽,容纳环槽与驱动杆的中部连通,弹性环能够与驱动杆的中部抵接,若干连接板固定在弹性环上,若干连接板沿弹性环的周向间隔排布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弹性环套设在连接管桩的侧壁上,当固定杆插入连接管桩中,限位杆伸至连接管桩中并与限位块抵接时,手动移动弹性环,使得弹性环插入容纳环槽中,弹性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收缩,使得弹性环与驱动杆中部抵接,即驱动杆与让位槽内壁连接处以及该连接处两侧驱动杆的部分面积均受弹性环抵接,限制驱动杆的两端向远离连接管桩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限制驱动杆的转动,即限位杆维持与限位块靠近固定管桩的侧壁抵接的状态,进而限制限位块向远离连接管桩的方向移动,实现连接管桩和固定管桩的固定连接

而若干连接板增加弹性环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弹性环抵接驱动杆的状态更加稳固

[0015]可选的,驱动杆的两端均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滑动连接在驱动杆上,定位块能够在驱动杆上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连接杆,滑动连接在驱动杆上,连接杆能够在驱动杆上沿驱动杆的宽度方向移动;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铰接在定位块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杆上,让位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定位杆和连接杆插设在定位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相对插入连接管桩中,且限位杆与限位块的侧壁抵接时,驱动杆完全收纳在让位槽中,此时将两个定位块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定位块到连接杆的距离变短,此时定位杆与定位块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以适用定位块到连接杆的距离,定位杆以定位杆和定位块的连接处为轴向远离驱动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定位杆的另一端也在连接杆上发生转动,且带动连接杆向远离驱动杆的方向移动,使得连接杆伸出驱动杆的侧壁,并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孔中,同时定位杆也有部分面积插入定位孔中

定位孔的内壁与连接杆以及定位杆的侧壁抵接,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静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
(10)
;固定管桩
(50)
,通过安装组件
(30)
固定在工作台
(10)
上,所述固定管桩
(50)
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
(52)
;连接管桩
(40)
,通过移动组件
(20)
设于工作台
(10)
上,连接管桩
(40)
与固定管桩
(50)
同轴,移动组件
(20)
用于驱动连接管桩
(40)
沿连接管桩
(40)
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管桩
(40)
的一端能够套设在固定杆
(52)
上;限位机构
(60)
,设于连接管桩
(40)
上,限位机构
(60)
包括限位组件
(61)
和固定组件
(62)
,限位组件
(61)
和固定组件
(62)
均设于连接管桩
(40)
上,固定杆
(52)
相对插入连接管桩
(40)
中时,驱动限位组件
(61)
转动,固定组件
(62)
用于将限位组件
(61)
固定在连接管桩
(40)
上,限位组件
(61)
用于将固定杆
(52)
固定在连接管桩
(40)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
(61)
包括:限位块
(611)
,固定在固定杆
(52)
的侧壁上,且位于固定杆
(52)
远离固定管桩
(50)
的一端,连接管桩
(40)
的侧壁上沿连接管桩
(40)
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
(42)
,限位块
(611)
插设在连接槽
(42)
中并能够在连接槽
(42)
中移动;驱动杆
(612)
,连接管桩
(40)
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
(43)
,让位槽
(43)
与连接槽
(42)
连通,驱动杆
(612)
的中部转动连接在让位槽
(43)
的内壁上,驱动杆
(612)
能够完全插入让位槽
(43)
中;限位杆
(613)
,固定在驱动杆
(612)
的中部,限位杆
(613)
与驱动杆
(612)
相垂直,限位杆
(613)
能够插入让位槽
(43)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
(62)
包括弹性环
(621)
和若干连接板
(622)
,弹性环
(621)
套设在连接管桩
(40)
上,连接管桩
(40)
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弹性环
(621)
适配插设的容纳环槽
(44)
,容纳环槽
(44)
与驱动杆
(612)
的中部连通,弹性环
(621)
能够与驱动杆
(612)
的中部抵接,若干连接板
(622)
固定在弹性环
(621)
上,若干连接板
(622)
沿弹性环
(621)
的周向间隔排布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驱动杆
(612)
的两端均设有定位组件
(70)
,定位组件
(70)
包括:定位块
(71)
,滑动连接在驱动杆
(612)
上,定位块
(71)
能够在驱动杆
(612)
上沿驱动杆
(612)
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杆
(73)
,滑动连接在驱动杆
(612)
上,连接杆
(73)
能够在驱动杆
(612)
上沿驱动杆
(612)
的宽度方向移动;定位杆
(72)
,定位杆
(72)
的一端铰接在定位块
(71)
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杆
(73)
上,让位槽
(43)
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定位杆
(72)
和连接杆
(73)
插设在定位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驱动杆
(612)
上设有用于驱动定位块
(71)
移动的移动杆
(80)
,移动杆
(80)
滑动连接在驱动杆
(612)
上,移动杆
(80)
能够在驱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川应维王乾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