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23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iBeacon和AoA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室内定位系统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通过无线技术来确定目标物在封闭空间内的位置的系统,与传统的全球定位
(GPS)
系统相比,室内定位系统专为室内环境系统,因为
GPS
信号在室内通常难以获取,其主要的难点包括精确度

成本

部署难度以及功耗控制

[0003]传统的室内定位系统主要是采用
iBeacon
技术,
iBeacon
是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
(BLE)
的技术标准,其通过部署一系列的
Beacon
装置,可以实现对目标物在室内的大致定位

传统的基于
iBeacon
技术的定位方法虽然可以在较大范围面积下提供定位信号的覆盖,但是其精度难以满足于某些特定场景,或者,在较大面积下,对覆盖范围内的特定位置难以实现精准定位,难以达到精度和覆盖范围之间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覆盖范围内特定位置的定位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与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通信连接,所述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与定位标签通信连接;
[0006]所述定位方法包括:
[0007]接收所述
LPWAN
基站发送的信标数据,并将所述信标数据处理为第一定位数据;以及,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并将所述相位差数据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通过扫描
iBeacon
信标获得所述信标数据,以使所述
LPWAN
基站将所述信标转发至所述服务端,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信标数据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向多个所述
AoA
基站分别发送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
AoA
基站的至少两个天线单元分别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得到;
[0008]采用第一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0009]并且,当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且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旁瓣比大于预设的第一旁瓣阈值时,切换为采用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0010]当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旁瓣比小于预设的第二旁瓣阈值时,切换为采用所述第一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并将所述相位差数据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具体为:
[0012]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其中,所述相位差数据为多个所述
AoA
基站分别测量所述定位标签发送的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的相位得到;
[0013]根据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分别计算信号到达角度,从而通过三角定位算法根据所述信号到达角度,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标签每隔
0.1
秒至5秒发送一次所述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预设的定位算法包括:
[0016]根据所述信标数据,采用电磁指纹比对演算法或三角定位演算法,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定位数据

[0017]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定位标签处于移动状态时,所述定位标签每隔1至
120
秒进行一次对所述
iBeacon
信标的扫描;在所述定位标签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定位标签每隔
30
分钟进行一次对所述
iBeacon
信标的扫描;所述定位标签通过重力传感器确定处于移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信号的旁瓣比用于表示天线波束的主瓣和旁瓣之间的落差

[0019]相应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与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通信连接,所述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与定位标签通信连接;
[0020]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定位模块;其中,
[0021]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
LPWAN
基站发送的信标数据,并将所述信标数据处理为第一定位数据;以及,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并将所述相位差数据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通过扫描
iBeacon
信标获得所述信标数据,以使所述
LPWAN
基站将所述信标转发至所述服务端,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信标数据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向多个所述
AoA
基站分别发送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
AoA
基站的至少两个天线单元分别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得到;
[0022]所述定位模块,用于采用第一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0023]并且,当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且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旁瓣比大于预设的第一旁瓣阈值时,切换为采用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0024]当所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与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通信连接,所述
AoA
基站和
LPWAN
基站均与定位标签通信连接;所述定位方法包括:接收所述
LPWAN
基站发送的信标数据,并将所述信标数据处理为第一定位数据;以及,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并将所述相位差数据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通过扫描
iBeacon
信标获得所述信标数据,以使所述
LPWAN
基站将所述信标转发至所述服务端,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信标数据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为所述定位标签向多个所述
AoA
基站分别发送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并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
AoA
基站的至少两个天线单元分别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得到;采用第一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并且,当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且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旁瓣比大于预设的第一旁瓣阈值时,切换为采用所述第二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当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且所述
AoA
基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旁瓣比小于预设的第二旁瓣阈值时,切换为采用所述第一定位数据作为对所述定位标签的定位结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并将所述相位差数据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具体为:接收多个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其中,所述相位差数据由所述
AoA
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单元分别测量所述定位标签发送的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的相位得到;根据所述
AoA
基站发送的相位差数据,分别计算信号到达角度,从而通过三角定位算法根据所述信号到达角度,处理为第二定位数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签每隔
0.1
秒至5秒发送一次所述含
CTE
信号的无线信号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定位算法包括:根据所述信标数据,采用电磁指纹比对演算法或三角定位演算法,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定位数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融合
iBeacon

AoA
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标签处于移动状态时,所述定位标签每隔1至
120
秒进行一次对所述
iBeacon
信标的扫描;在所述定位标签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定位标签每隔
30
分钟进行一次对所述
iBeacon
信标的扫描;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国华陈果吴星谕方宇阳
申请(专利权)人:众虎物联网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