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护体系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山区交通设施运行得益于安全稳定的隧道环境,由于隧道支护设计方案对极端环境因素
、
复杂地质条件等综合效应影响非常敏感,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需要超前地质预报去获得岩土体开挖面前方地质信息
。
但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势必会对隧道支护型式和施工方法产生影响,而且支护结构一旦成型,很难再做调整
。
因此确定隧道支护设计方案时,必须对开挖面前方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型式和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
[0003]由于以往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是根据施工经验判断的,确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论证和实时操作可能,得到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很可能存在问题,且确定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过程全为人工处理,浪费时间
。
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性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得到初始支护设计方案集;获取预设智能决策模型,采用支护设计方案样本库中的方案集对所述预设智能决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智能决策模型;将所述初始支护设计方案集中的全部初始支护设计方案依次输入到所述目标智能决策模型中,得到每个初始支护设计方案对应的最优验证参数,根据所有的最优验证参数得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得到初始支护设计方案集,包括:获取所述目标隧道当前状态下的地质参数
、
环境参数
、
支护参数和施工参数;确定单参数变化条件下所述地质参数
、
所述环境参数
、
所述支护参数和所述施工参数对应的第一支护设计方案集;确定多参数变化条件下所述地质参数
、
所述环境参数
、
所述支护参数和所述施工参数对应的第二支护设计方案集;计算所述第一支护设计方案集和所述第二支护设计方案集的并集,并将所述并集作为所述初始支护设计方案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有的最优验证参数得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之后,还包括:验证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当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为可靠支护设计方案时,将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和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对应的最优验证参数添加到所述支护设计方案样本库中;当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为不可靠支护设计方案时,调整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对应的所述地质参数
、
所述环境参数
、
所述支护参数和所述施工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得到二次目标支护设计方案,若所述二次目标支护设计方案仍为不可靠支护设计方案,则再次调整所述目标支护设计方案对应的地质参数
、
环境参数
、
支护参数和施工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直至所述地质参数
、
所述环境参数
、
所述支护参数和所述施工参数全部调整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支护设计方案样本库中的方案集对所述预设智能决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智能决策模型,包括:在所述预设智能决策模型中构建隧道支护场景模型,根据预设网格参数对所述隧道支护场景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仿真隧道支护场景;将所述支护设计方案样本库中的方案集分为训练方案集和测试方案集;通过所述训练方案集对所述仿真隧道支护场景进行训练,得到所述训练方案集中每个训练方案与每个训练方案对应的最优验证参数之间的数值仿真关系;将所述数值仿真关系应用于所述预设智能决策模型,得到所述目标智能决策模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支护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数值仿真关系应用于所述预设智能决策模型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数值仿真关系计算所述测试方案集中各个测试方案对应的测试最优验证参数;
根据确定所述数值仿真关系的准确度,根据所述准确度确定所述数值仿真关系的可行性;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会柯,白国峰,包烨明,许红彬,李峰,王旌,郭川睿,李利平,杜彦良,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