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95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NSS和LNSS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融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因其全天候

高实时

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目前提供服务的
GNSS
共有四个,分别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
(GLONASS)、
欧盟的伽利略系统
(Galileo)
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BDS
由中国独立建设和运行,由地球静止轨道
(GEO)、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IGSO)
以及中圆地球轨道
(MEO)
三类卫星组成

整体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验证系统
(BDS

1)
,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
(BDS

2)
以及全球导航系统
(BDS

3)。BDS
‑3正式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标志着
BDS
建设圆满完成了三步走战略

[0003]随着用户对导航定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精度

高可靠

快收敛等要素受到越来越多
GNSS
用户的关注,这促使了低地球轨道
(LEO)
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

相比于
GNSS
卫星,
LEO
卫星的轨道高度更低,这使得
LEO
导航卫星系统,即低轨导航卫星系统
(LNSS)
具有以下优势:
1)
对地几何结构变化快,显著改善了用户定位收敛时间;
2)
信号落地功率高,提升了导航定位抗干扰能力;
3)
星地通信能力强,有效增强了
GNSS
服务能力

此外,对于
BDS
,密集的
LEO
卫星网可作为移动的监测站,这有效弥补了中国自主可控的地面监测站无法全球分布的问题,显著提升了基于区域地面监测站的
BDS
卫星轨道和钟差解算精度

[0004]多导航系统并存催生了多种观测数据融合处理的需求,随着
LNSS
的发展,在原有地面监测站
GNSS
观测和
BDS
‑3卫星星间链路
(ISL)
观测的基础上,
LNSS
的加入新增了地面监测站
LNSS
观测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
、LEO
卫星
ISL
观测等信号源

如何基于
GNSS

LNSS
多源观测数据建立一套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正在建设的
LNSS
提供高精度

高可靠

快收敛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
(PNT)
服务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以提供高精度可靠的导航定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观测数据;所述观测数据包括:星间测距观测数据

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和星载观测数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包括:
BDS
‑3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和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数据;所述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包括:
GNSS
观测数据和
LNSS
观测数据;所述星载观测数据包括:
LEO
卫星的星载
GNSS
观测数据;
[0009]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构建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
[0010]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和二次多项式法,确定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所述观测参数包括:信号发射时刻估计值

卫星动力学参数和卫星钟差;
[0011]根据所述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构建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所述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包括:伪距观测方程和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0012]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和轨道积分函数,确定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
[0013]根据所述星载观测数据,确定星载
GNSS
观测方程,并根据所述星载
GNSS
观测方程确定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
[0014]基于轨道积分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确定所述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
[0015]采用二次多项式建模和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的方法,根据多源参数构建
GNSS

LNSS
多源数据融合观测模型;所述多源参数包括: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

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以及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
[0016]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
GNSS

LNSS
多源数据融合观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参数解算结果;所述参数解算结果用于表征卫星系统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0017]可选地,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构建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具体包括:
[0018]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建立星间链路测距观测方程;
[0019]根据卫星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卫星受摄运动方程;
[0020]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根据所述星间链路测距观测方程和所述卫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观测数据;所述观测数据包括:星间测距观测数据

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和星载观测数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包括:
BDS
‑3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和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数据;所述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包括:
GNSS
观测数据和
LNSS
观测数据;所述星载观测数据包括:
LEO
卫星的星载
GNSS
观测数据;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构建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和二次多项式法,确定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所述观测参数包括:信号发射时刻估计值

卫星动力学参数和卫星钟差;根据所述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构建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所述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包括:伪距观测方程和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和轨道积分函数,确定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根据所述星载观测数据,确定星载
GNSS
观测方程,并根据所述星载
GNSS
观测方程确定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基于轨道积分函数和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确定所述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采用二次多项式建模和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的方法,根据多源参数构建
GNSS

LNSS
多源数据融合观测模型;所述多源参数包括: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

地面监测站
GNSS

L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以及
LEO
卫星星载
GNSS
观测模型的观测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
GNSS

LNSS
多源数据融合观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参数解算结果;所述参数解算结果用于表征卫星系统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构建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数据建立星间链路测距观测方程;根据卫星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卫星受摄运动方程;基于动力学定轨法,根据所述星间链路测距观测方程和所述卫星受摄运动方程,采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确定星间测距观测方程;根据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方程确定
BDS
‑3及
LNSS
星间测距观测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星间链路测距观测方程的表达式为:其中,
L
ij
为卫星
j
接收到的来自卫星
i
的伪距观测量;
r
i
为卫星
i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
r
j
为卫星
j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
t
i
为卫星
i
发射信号的时刻;
t
j
为卫星
j
接收到信号的时刻;
c
为光速;
dT
i
为卫星
i
的卫星钟差;
dT
j
为卫星
j
的卫星钟差;为卫星
j
的信号接收时延;为卫星
i
的信号发射时延;为信号从卫星
i
到卫星
j
传播过程中的误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星间测距观测方程的表达式为:
其中,
L
ij
为卫星
j
接收到的来自卫星
i
的伪距观测量;
(X
i

Y
i

Z
i
)
为卫星
i
的三维坐标;
(X
j

Y
j

Z
j
)
为卫星
j
的三维坐标;
t
i
为卫星
i
发射信号的时刻;
c
为光速;
dT
i
为卫星
i
的卫星钟差;
t
j
为卫星
j
接收到信号的时刻;
dT
j
为卫星
j
的卫星钟差;为卫星
j
的信号接收时延;为卫星
i
的信号发射时延;为信号从卫星
i
到卫星
j
传播过程中的误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GNSS

LNSS
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距观测方程的表达式为:所述载波相位观测方程的表达式为:其中,
i
为卫星号;
P
为伪距观测值;
φ
为载波相位观测值;
ρ
为卫星和测站间的几何距离;
c
为光速;
dt
为接收机钟差;
dT
为卫星钟差;
d
ion
为电离层延迟;
d
tro
为对流层延迟;
d
ISB

ISB

ds
PCC
为卫星端天线
PCC

dr
PCC
为地面监测站天线
PCC

d
r
为接收机端的
DCB

d
s
为卫星端的
DCB

δ
r
为接收机端的相位硬件延迟;
δ
s
为卫星端的相位硬件延迟;
λ
为载波波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涂锐卢晓春范丽红王思遥韩军强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