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纳米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荧光物质种类,如荧光小分子、无机/有机纳米粒子、聚合物、贵金属纳米团簇等都被用于细胞器成像。对于线粒体定位,最常见的方法是基于静电吸附作用。这是由于线粒体具有特殊的膜电位(MMP),内负外正的MMP更容易吸附阳离子/正电荷。通过对一些有机分子或纳米材料进行阳离子/正电荷修饰,常用的靶向基团包括有机膦/硫盐、季铵盐、过渡金属络合物、胍盐或双胍盐等。经过修饰后的探针,可以与线粒体很好的结合。然而,这些功能化以获得靶向能力的思路固然可行,但一方面造成了复杂的合成和修饰步骤,另一方面则可能给细胞器带来额外的损伤。
[0003]专利申请CN108504349A公开了一种罗丹明杂化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在线粒体靶向识别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将柠檬酸与间氨基苯酚溶于蒸馏水中,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在160℃下处理2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罗丹明杂化碳点。该碳点是依赖传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该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由含有对氨基苯酚和有机溶剂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带负电荷;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具有两亲性;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的发射峰位于593nm,且其绝对荧光量子产率为62.06
‑
6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的粒径为1.09
‑
5.04nm,平均粒径为2.36
‑
2.93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对氨基苯酚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1g:720
‑
820m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5.一种制备线粒体靶向荧光碳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对氨基苯酚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生,林梦瑶,郭阁,汪宜,续艳丽,黄天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