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盒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82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眼镜盒及其使用方法,智能眼镜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眼镜盒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盒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眼镜盒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眼镜已经逐步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应用,目前,智能眼镜的充电方式为收纳在智能眼镜盒内利用智能眼镜盒的电池为智能眼镜进行充电

智能眼镜通常放置在智能眼镜盒的下壳体内,用于显示智能眼镜和智能眼镜盒电量的显示屏通常放置在上壳体上,以便使用者能够直观的通过显示屏观察智能眼镜和智能眼镜盒的实时电量,因此,需要将上壳体的显示屏与下壳体的智能眼镜进行电连接,现有的电连接方式为将导线穿过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处,以实现上壳体显示屏与下壳体智能眼镜之间的电连接,如此,由于智能眼镜较高的使用频率,使得智能眼镜盒会频繁的开关,极易导致导线发生损害,会影响到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智能眼镜盒显示屏功能易受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眼镜盒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对上壳体显示屏与下壳体智能眼镜之间电连接方式的改进,使得显示屏与智能眼镜之间电连接始终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断电现象,显示屏得以正常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眼镜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PCB
板和电池,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嵌设有显示屏,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电池

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均与所述第
PCB
板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
PCB
板,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

所述第三插接件均与所述第二
PCB
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配合连接,以将智能眼镜收纳在所述下壳体内,当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智能眼镜的充电端电性连接时,能够对所述智能眼镜进行充电

[0005]由此,在智能眼镜的充电过程中,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电性连接以及第三插接件与智能眼镜充电端的电性连接,能够对智能眼镜进行充电,并能够实时显示智能眼镜和电池的电量,相比于现有通过导线实现上壳体显示屏与下壳体智能眼镜电连接的连接方式,该方式能够确保显示屏与智能眼镜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断电现象,显示屏得以正常使用,同时,该电连接方式结构简单

能够简化智能眼镜盒的生产加工过程,提高智能眼镜盒的生产效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固定座

第一探针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开设有腔室,所述第一探针的一端插入到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上,并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一探针相连接

由此,通过第一探针与第二插接件的相互配
合,能够实现第一
PCB
板与第二
PCB
板能够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的电性导通,通过弹性件能够确保第一探针与第二插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第一
PCB
板与第二
PCB
板之间电线连接的效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
PCB
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固定座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多个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数量相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探针与第二
PCB
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探针能够与所述第一探针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槽用于放置所述智能眼镜,所述第二置物槽用于放置鼻托,所述下壳体嵌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
PCB
板电性连接

由此,在智能眼镜的收纳过程中,能够将智能眼镜与鼻托分开进行收纳,进一步缩小了智能眼镜盒所占用的空间,节约成本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远离所述下壳体一侧上端所在的面为弧形面

由此,通过弧形面的设计,在智能眼镜的收纳过程中,能够确保智能眼镜放置在第一置物槽不会发生翘起,进而能够确保智能眼镜能够摆放好,同时,能够确保第三插接件与智能眼镜充电端连接的稳定性,以提高智能眼镜的充电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合件,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合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二卡合件的配合连接,以将所述智能眼镜收纳在所述第一置物槽内

所述鼻托收纳在所述第二置物槽内

由此,能够实现智能眼镜盒的开启与关闭,进而实现智能眼镜的收纳与使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件结构相同

由此,能够确保第二
PCB
板与智能眼镜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4]一种智能眼镜盒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
将智能眼镜收纳在第一置物槽内,将鼻托收纳在第二置物槽内,并通过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配合,将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上;
[0016]S2、
通过显示屏获取电池的电量
Q1、
所述智能眼镜的电量
Q2

[0017]S3、
对步骤
S2
获取的电量
Q1
进行判断,若电量
Q1
低于设定的第一电量值
Q3
,则执行步骤
S4
,若电量
Q1
高于设定的第一电量值
Q3
,则执行步骤
S5

[0018]S4、
将充电接头插入到充电接口,能够对所述电池

所述智能眼镜同时进行充电,当所述电池的电量
Q1
高于设定的第二电量值
Q4
且所述智能眼镜的电量
Q2
高于设定的第三电量值
Q5
时,则将充电接头拔出,所述电池

所述智能眼镜充电完毕;
[0019]S5、
通过所述电池对所述智能眼镜进行充电,若所述智能眼镜的电量
Q2
高于设定的第三电量值
Q5
时,所述智能眼镜充电完毕

[0020]与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
(1)
,所述上壳体
(1)
的内部设置有第一
PCB

(101)
和电池
(102)
,所述上壳体
(1)
的上表面嵌设有显示屏
(103)
,所述上壳体
(1)
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插接件
(104)
,所述电池
(102)、
所述显示屏
(103)
以及所述第一插接件
(104)
均与所述第一
PCB

(101)
电性连接;下壳体
(2)
,所述下壳体
(2)
与所述上壳体
(1)
相连接,所述下壳体
(2)
的内部设置有第二
PCB

(201)
,所述下壳体
(2)
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插接件
(202)
和第三插接件
(203)
,所述第二插接件
(202)、
所述第三插接件
(203)
均与所述第二
PCB

(201)
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上壳体
(1)
与所述下壳体
(2)
配合连接,以将智能眼镜
(3)
收纳在所述下壳体
(2)
内,当所述第一插接件
(104)
与所述第二插接件
(202)
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第三插接件
(203)
与所述智能眼镜
(3)
的充电端电性连接时,能够对所述智能眼镜
(3)
进行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
(104)
包括:固定座
(1041)、
第一探针
(1042)
以及弹性件
(1043)
,所述固定座
(1041)
与所述上壳体
(1)
相连接,所述固定座
(1041)
开设有腔室
(10411)
,所述第一探针
(1042)
的一端插入到所述腔室
(10411)
内,并与所述固定座
(1041)
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
(1043)
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
(1042)
上,并位于所述腔室
(10411)
内,所述弹性件
(1043)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
(1041)、
所述第一探针
(1042)
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
(1041)
与所述第一
PCB

(101)
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探针
(1042)
与所述固定座
(1041)
电性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
(202)
包括:多个第二探针
(2021)
,所述第二探针
(2021)
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插接件
(104)
的数量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针
(2021)
与所述下壳体
(2)
相连接,所述第二探针
(2021)
与第二
PCB

(201)
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探针
(2021)
能够与所述第一探针
(1042)
电性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
(2)
靠近所述上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云初林彦君徐亮邹亚锋沈维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联智能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