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426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其结构包括底座、主体、进风口、控制器、通风扇、启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使用时,框体与通风扇相接通,在进行通风时,外部的空气会随之通过导流板流动到内框内部,通过内框内部的开合组件和处理组件互相配合对气体进行分流传导向流通口,通过流通口将流动的空气导入主体内部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空气会随之通过进风口流入室内,从而进行气流的输送,在遇到冬天或是台风等气候不佳的天气时,通过开合组件和处理组件互相配合起到阻隔作用,有效避免外部的冷风或雨水通过通风口灌入室内。雨水通过通风口灌入室内。雨水通过通风口灌入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扇
,具体涉及到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通风扇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建筑中,其高风量、送风远的特性,作为建筑物内部降温的常用设备之一,是比较适合的设备,用以将室内热气迅速排出,让室温和外界温度持平的通风装置,通风扇由扇叶和电机组成,通过风扇结构带动气流流动,从而将热气排出,起到通风散热作用,随着建筑通风扇的不断更替优化,通风扇的性能也逐渐的在提升,通风扇本身的降噪效果也不断的提高,使得通风扇可低噪音的进行运行,在进行使用通风扇时,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进行使用通风扇时,正常情况下通风扇通过外壳安装在建筑通风场所,通风扇工作时,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从而进行气流的输送,风扇结构将室内热空气输送到室外,外壳内部设有吸音层,吸音层能够吸收降低通风扇工作时的噪音,外壳内的网板与过滤棉能够在通风的同时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起到很好的防尘效果,当通风扇在进行运行时,由于通风扇始终处于开启通风状态,使得在遇到冬天或是台风等气候不佳的天气时,因为通风口无法闭合,使其外部的冷风或雨水会随着空气的流动直接通过通风口灌入室内,前者窜入室内会造成通风场所的温度下降,而后者灌入室内会造成通风场所内存放的设备、原料或成品被淋湿而损失,影响建筑场所内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其结构包括底座、主体、进风口、控制器、通风扇、启闭装置,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主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通风扇,所述通风扇上安装有启闭装置。
[0004]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启闭装置包括有缓冲弹板、导流板、移动支杆、流通口、开合组件、框体、活动槽、处理组件、内框,所述缓冲弹板安装在内框内部,所述内框安装在活动槽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内框与活动槽之间设有移动支杆,所述活动槽设在框体内部,所述框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板、流通口,所述流通口与活动槽相接通且两者之间设有开合组件,所述导流板与内框相接通,所述处理组件设在内框内部且与开合组件相接,所述框体安装在通风扇上。
[0005]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处理组件包括有支撑组件、卡座、导向散件、对拉杆、插块,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卡座上,所述卡座左右两侧均设有插块,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有导向散件,所述导向散件上连接有对拉杆,所述卡座通过插块设在内框内部且与开合组件相接。
[0006]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安装框、叠压套件、插杆、缩放调件、接杆、分隔板,所述安装框中间位置上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安装框与叠压套件
相接,所述叠压套件上连接有多个缩放调件,所述缩放调件上下两端吻合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缩放调件端部插接有接杆,所述安装框安装在卡座上,所述缩放调件与导向散件相接。
[0007]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散件包括有对接板、流通导件、摆动件、连接轴、衔接弹板,所述对接板设有三块,三块对接板之间连接有流通导件,三块所述对接板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摆动件活动连接,所述摆动件另一端与衔接弹板相接,所述对接板与缩放调件相接,所述对接板上连接有对拉杆。
[0008]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流通导件包括有活动延件、插板、互通连件、连接座、联动滤板、接框,所述活动延件连接在插板上,所述插板与连接座相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联动滤板,所述联动滤板另一端与互通连件相接,所述互通连件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延件上,所述互通连件与活动延件设在接框上,所述接框与插板相接,所述连接座、插板与对接板吻合连接。
[0009]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开合组件包括有转轴、伸缩杆、接块、弹性网板、连杆、牵拉杆,所述转轴上连接有伸缩杆、牵拉杆,两根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接块上,两块所述接块之间设有弹性网板,所述接块外侧上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牵拉杆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对拉杆相接,所述弹性网板连接在流通口与活动槽之间。
[0010]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多个所述缩放调件呈大小不一的等腰梯形结构,通过叠压套件连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0011]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对接板两侧与摆动件连接构成“︹”形结构。
[0012]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摆动件端部上连接有衔接弹板,两个衔接弹板将三个摆动件串连在一起,两者互相配合将流动的空气集中到对接板上进行传导处理。
[0013]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延件在互通连件的作用下与联动滤板相接通,空气在进入到联动滤板上,空气的气压会随之作用在互通连件上,互通连件受力后会向下压制活动延件,活动延件会随之向内回缩,从而将空气有效的导出。
[0014]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的进一步优化,两块所述接块中间位置上连接有弹性网板,弹性网板具有一定的弹韧性,其内部的通孔会随着弹性网板的活动而扩撑张开。
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缓冲弹板、导流板、移动支杆、流通口、开合组件、框体、活动槽、处理组件、内框的结合设置,框体与通风扇相接通,在进行通风时,外部的空气会随之通过导流板流动到内框内部,通过内框内部的开合组件和处理组件互相配合对气体进行分流传导向流通口,通过流通口将流动的空气导入主体内部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空气会随之通过进风口流入室内,从而进行气流的输送,在遇到冬天或是台风等气候不佳的天气时,通过开合组件和处理组件互相配合起到阻隔作用,有效避免外部的冷风或雨水通过通风口灌入室内。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卡座、导向散件、对拉杆、插块的结合设置,卡座下端安装有旋转挡件,在进行通风时,通过控制器顺时针转动旋转挡件,使得卡座下端的通风口会随之开启,其外部的空气会随之流入导向散件内部,导向散件在受到空气的冲击会随之延伸打开,通过支撑组件对导向散件进行牵制,避免导向散件延展过度而无法复位,使得空气可以
有效稳定的从导向散件上随之分散导出,反之通过控制器逆时针转动旋转挡件对卡座下端的通风口进行阻隔,导向散件在不受风力的冲击下会随之叠压在一起,有效配合旋转挡件对外部的冷风或者雨水进行阻隔。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轴、伸缩杆、接块、弹性网板、连杆、牵拉杆的结合设置,转轴与对拉杆相接,对拉杆在导向散件的作用下会对转轴向下推压,转轴受力会向内移动,其上端连接的伸缩杆和牵拉杆会随之向外延展,两块接块在伸缩杆和牵拉杆的作用下会随之外移,两块接块之间的弹性网板会随之被向外牵制,使得弹性网板上的通孔会随之扩撑张开,有助于空气的流通,反之两块接块在伸缩杆和牵拉杆的作用下会随之向内移动,弹性网板会随之缩回,其内部的通孔会随之缩小,有效起到阻流作用。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体(6)、进风口(2)、控制器(3)、通风扇(5)、启闭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主体(6),所述主体(6)上设有控制器(3),所述主体(6)上设有进风口(2)、通风扇(5),所述通风扇(5)上安装有启闭装置(4);所述启闭装置(4)包括有缓冲弹板(Q1)、导流板(E3)、移动支杆(W2)、流通口(T5)、开合组件(R4)、框体(U7)、活动槽(Y6)、处理组件(I8)、内框(P9),所述缓冲弹板(Q1)安装在内框(P9)上,所述内框(P9)与活动槽(Y6)之间设有移动支杆(W2),所述活动槽(Y6)设在框体(U7)上,所述框体(U7)上的流通口(T5)与活动槽(Y6)之间设有开合组件(R4),所述导流板(E3)与内框(P9)相接通,所述处理组件(I8)设在内框(P9)上且与开合组件(R4)相接,所述框体(U7)安装在通风扇(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I8)包括有支撑组件(R11)、卡座(T12)、导向散件(I15)、对拉杆(Y13)、插块(U14),所述支撑组件(R11)安装在卡座(T12)上,所述卡座(T12)上设有插块(U14),所述支撑组件(R11)上安装有导向散件(I15),所述导向散件(I15)上连接有对拉杆(Y13),所述卡座(T12)通过插块(U14)设在内框(P9)且与开合组件(R4)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通风用通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R11)包括有安装框(D21)、叠压套件(F23)、插杆(J25)、缩放调件(K26)、接杆(H24)、分隔板(G22),所述插杆(J25)贯穿安装框(D21)与叠压套件(F23)相接,所述叠压套件(F23)上连接有缩放调件(K26),所述缩放调件(K26)吻合连接有分隔板(G22),所述缩放调件(K26)插接有接杆(H24),所述安装框(D21)安装在卡座(T12)上,所述缩放调件(K26)与导向散件(I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成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解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