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凯锋专利>正文

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29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直径与脑静脉血管的直径相适配,近端段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部远端的第一网篮,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血栓入口,第一连接部的筋条向外径方向凸出;中部段由多个取栓环套依次连接而成,每个取栓环套均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部远端的第二网篮,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血栓入口;远端段包括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三连接部远端的挡篮,第三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血栓入口;本申请可用于脑静脉取栓,通过沿支架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血栓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取栓支架用于将阻塞血管的栓子取出体外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取栓支架都是针对动脉血管设计的,取栓支架的最大直径为
6mm
,长度为
30

40mm。
而颅内静脉的直径为7~
10mm
,其直径比静脉粗2~3倍,如此大的血管,血栓负荷量非常大,使用目前的动脉取栓支架在颅内静脉内取栓,取栓效果太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颅内静脉取栓的脑静脉取栓支架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包括由筋条形成为管状网面结构的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段

中部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在近端汇集形成第一聚拢点,所述远端段在远端汇集形成第二聚拢点,
[0006]所述支架主体的直径与脑静脉血管的直径相适配,所述近端段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端的第一网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血栓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筋条向外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逐渐减小

且在所述近端汇集于所述第一聚拢点;所述中部段由多个取栓环套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取栓环套均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端的第二网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血栓入口;所述远端段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端的挡篮,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血栓入口,所述挡篮的直径逐渐减小

且在远端汇集于所述第二聚拢点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筋条,该第一筋条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一筋条对称设置

且在其近端汇集于所述第一聚拢点;两条所述第一筋条的远端分别向其两侧分叉

且形成对称的两条第二筋条,两条所述第二筋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网篮连接;所述第一血栓入口形成于两条所述第一筋条之间的空间

且延伸至两组所述第二筋条之间的空间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组均向外径方向凸出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网篮和第二网篮结构相同,二者均由多条第三筋条交错连接而成的第一网眼状结构;沿所述第一网眼状结构的近端周向间隔具有四个第一凸出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一内凹部;沿所述第一网眼状结构的远端周向间隔具有四个第二凸出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二内凹部

[0010]进一步,所述挡篮由多条第四筋条交错连接而成的第二网眼状结构,该第二网眼状结构的网眼由其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网眼状结构的近端周向具有第四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二网眼状结构的远端汇集于所述第二聚拢点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或第三连接部的近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篮或第二网篮的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篮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远端连接在所述挡篮的第三凸出部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结构相同,均包括两条第五筋条,两条所述第五筋条对称设置

且其近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网篮或第二网篮连接,两条所述第五筋条的远端分别向其两侧分叉

且形成对称的两条第六筋条,两条所述第六筋条的远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篮或挡篮连接;所述第二血栓入口和第三血栓入口分别形成于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第五筋条之间的空间

且延伸至两组所述第六筋条之间的空间

[0013]进一步,所述取栓环套为依次连接的三个

[0014]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

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的近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的远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第一聚拢点
1、
近端段
2、
第一连接部
21、
第一网篮
22、
第一血栓入口
23、
中部段
3、
第二连接部
31、
第二网篮
32、
第二血栓入口
33、
远端段
4、
第三连接部
41、
挡篮
42、
第三凸出部
421、
第三血栓入口
43、
第一筋条
51、
第二筋条
52、
第三筋条
53、
第四筋条
54、
第五筋条
55、
第六筋条
56、
第一凸出部
61、
第一内凹部
62、
第二凸出部
63、
第二内凹部
63、
第二聚拢点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3]参见图1~图4,本申请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包括由筋条形成为管状网面结构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段
2、
中部段3和远端段4,近端段2在近端汇集形成第一聚拢点1,远端段4在远端汇集形成第二聚拢点7;支架主体的直径与脑静脉血管的直径相适配,近端段2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一连接部
21
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部
21
远端的第一网篮
22
,第一连接部
21
上设有第一血栓入口
23
,第一连接部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脑静脉取栓支架,包括由筋条形成为管状网面结构的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段

中部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在近端汇集形成第一聚拢点,所述远端段在远端汇集形成第二聚拢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直径与脑静脉血管的直径相适配,所述近端段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端的第一网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血栓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筋条向外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逐渐减小

且在所述近端汇集于所述第一聚拢点;所述中部段由多个取栓环套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取栓环套均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端的第二网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血栓入口;所述远端段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端的挡篮,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血栓入口,所述挡篮的直径逐渐减小

且在远端汇集于所述第二聚拢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静脉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筋条,该第一筋条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一筋条对称设置

且在其近端汇集于所述第一聚拢点;两条所述第一筋条的远端分别向其两侧分叉

且形成对称的两条第二筋条,两条所述第二筋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网篮连接;所述第一血栓入口形成于两条所述第一筋条之间的空间

且延伸至两组所述第二筋条之间的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静脉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组均向外径方向凸出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凯锋刘亚杰贺雄军
申请(专利权)人:黎凯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