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以及除油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826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包括悬挂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以及除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隔膜生产
,具体为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以及除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隔膜湿法生产工艺,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湿法工艺将液态烃或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熔融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降温进行相分离,压制得膜片,再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熔点温度,进行双向拉伸使分子链取向,最后保温一定时间,用易挥发物质洗脱残留的溶剂,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然而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后表面具有一定的残留物,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质,因此需要将其去除;而现有设备多采用单一的刮除,且只能单一的刮除一个表面,因此现设计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以及除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包括悬挂结构

打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结构(1)

打湿组件(2)

两对除油组件(3)

风干结构(4)以及集油单元(5);两对所述除油组件(3)分别通过悬挂结构(1)可拆卸相对叠加,且除油组件(3)分别交错相对设置,所述打湿组件(2)可拆卸设置于悬挂结构(1)上,且位于除油组件(3)上方,所述风干结构(4)可拆卸安置于其中一个除油组件(3)上,所述集油单元(5)可拆卸设置于其中一个除油组件(3)上;所述悬挂结构(1)包括若干组悬挂单元,其中悬挂单元可拆洗相对插装拼接;所述悬挂单元包括套管(
11


套座(
12
)以及固定螺栓(
13
);所述套管(
11
)为凸型管状结构,且底端直径小于顶端,所述套座(
12
)一端为圆环结构,且另一端为
T
型结构,所述套座(
12
)一端可拆卸套装于套管(
11
)上,所述固定螺栓(
13
)分别活动旋接于套座(
12
)一端左右两侧壁内以及套管(
11
)顶端侧壁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湿组件(2)包括第一水箱(
21


两对第一导辊(
22
)以及一对第二导辊(
23
);所述第一水箱(
21
)为矩形箱体结构,且左右两侧壁靠近顶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一输送口,所述第一水箱(
21
)固定设置于其中一组悬挂单元中的套座(
12
)另一端上;两对所述第一导辊(
22
)分别活动嵌装于第一输送口内以及第一水箱(
21
)内前后两侧壁之间,一对所述第二导辊(
23
)分别通过第一辊架固定设置于第一水箱(
21
)左右两侧壁第一输送口下方,且第二导辊(
23
)分别相对于第一导辊(
22
)具有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组件(3)包括第二水箱(
31


刮板(
32
)以及三个第三导辊(
33
);所述第二水箱(
31
)为矩形箱体,且第二水箱(
31
)长度大于第一水箱(
21
)长度,所述第二水箱(
31
)宽度与第一水箱(
21
)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水箱(
31
)固定设置于其中另一组悬挂单元中的套座(
12
)另一端上,且位于第一水箱(
21
)正下方,所述第二水箱(
31
)右侧壁靠近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二输送口,所述刮板(
32
)可拆卸安置于第二水箱(
31
)左端上壁沿上,且刮板(
32
)另一端倾斜位于第二导辊(
23
)下壁右侧,所述刮板(
32
)一端上壁设置有收纳腔,且收纳腔下壁中部设置有导出口,其中一个第三导辊(
33
)活动嵌装于第二输送口内,其中另外两个第三导辊(
33
)分别活动嵌装第二水箱(
31
)内前后两侧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膜面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干结构(4)包括第三水箱(
41


第一阀门(
42


两对第四导辊(
43


一对第一转接臂(
44


第五导辊(
45


刮洗组件(
46
)以及风干组件(
47
);所述第三水箱(
41
)为矩形箱体结构,且左右两侧壁靠近顶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三输送口,所述第一阀门(
42
)一端固定嵌装于第三水箱(
41
)前侧壁内且位于底端,其中一对所述第四导辊(
43
)分别活动嵌装于第三输送口内,其中另一对所述第四导辊(
43
)分别活动嵌装于第三水箱(
41
)内前后两侧壁之间,一对所述第一转接臂(
44
)一端分别可拆卸安置于第三水箱(
41
)右侧壁,且第一转接臂(
44
)另一端分别可拆卸安置于位于底部的第二水箱(
31
)左侧壁,所述第五导辊(
45
)通过第二辊架固定设置于第三水箱(
41
)左侧壁上,且第五导辊(
45
)与第四导辊(
43
)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刮洗组件(
46
)固定设置于第三水箱(
41
)内下壁,且位于第四导辊(
43
)之间,所述风干组件(
47
)固定设置于第二辊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杰汪浩缪杰姜蔚阳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衡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