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20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其中,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包括电缆组合导体以及内隔离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装备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功率测试仪器

试验设备要求瞬间传输超大冲击电流的特殊性能电缆,满足承载大功率电荷瞬间传输功能

现有电缆由于导体结构

绝缘材料

产品性能等原因,不具备上述性能,应用时可造成电缆烧蚀而损坏仪器或设备,影响设备运行

[0003]现有技术方案产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0004](1)
现有试验用聚烯烃材料绝缘电缆导体结构为多根裸铜线或镀锡铜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及排列结构绞合在一起,一旦受到较大交变电流的传输,在导体内会产生很大涡旋感应电流
(
涡旋感应电流又叫涡电流,以下简称涡电流
)
,涡电流的热效应可使导体的温度瞬间升到很高,从而出现电缆绝缘层烧毁或导体熔断等运行故障

[0005](2)
常规电缆绝缘料有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无卤低烟聚烯烃

以及橡胶等材料,因工作温度

材料性能等因素不满足大电流冲击产生的热效应应用

[0006](3)
现有电缆的过载高温应用多次弯曲易使电缆绝缘护套产生热变形,该变形属于塑性变形,冷却后难以恢复原状,重复弯曲受力易使电缆绝缘层和护套层易破损开裂,导致设备故障,并产生安全隐患

[0007]由此,本专利技术构思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能有效减小涡流效应,保证了电缆经受瞬间超大冲击电流的传输应用安全,弯曲时不易变形,结构稳定性好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包括电缆组合导体以及包裹在电缆组合导体的外部并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隔离层

编织层

外隔离层和护套层;电缆组合导体由多根绝缘线芯分层正反向绞合构成,每根绝缘线芯包括线芯导体以及包裹在线芯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每个线芯导体由多股导线束绞合构成,每股导线束由多根导线束合构成,多根导线的束合方向与多股导线束的绞合方向同向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单根导线的直径
≤0.08m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线芯导体由7股导线束按照
1+6
的排列结构分层绞合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导线束的节径比为
20

25
;线芯导体的节径比内
层为
14

16
,外层为
10

12。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绝缘层为改性聚醚醚酮层,绝缘层的厚度为
0.1

0.5mm。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绝缘层采用半挤压式模具挤出生产形成,半挤压式模具采用多个模套,每个模套的出料口处均设有至少一条豁口,且各模套上的豁口的数量各不相同,以使绝缘线芯的外表面形成至少一条凸起的标志条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多根绝缘线芯按照
1+6+12+

+6n
的排列结构正反向绞合,其中,
1≤n≤10
,且
n
为正整数;半挤压式模具采用三个模套,三个模套的出料口处分别设有一条豁口

两条豁口和三条豁口,利用挤压式模具挤包生产绝缘层得到的多根绝缘线芯的外表面具有一条标志条

两条标志条或三条标志条,并分别记作一条标志条线芯

两条标志条线芯和三条标志条线芯;多根绝缘线芯由中心向外的各层分别记作中心层

第一层至第
n
层,第
n
层中所包含的
6n
根绝缘线芯按照一条标识条线芯

二条标识条线芯和三条标识条线芯顺序排列并一共循环往复排列
2n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电缆组合导体中每层绞合的节径比为
10

16
,且内层节距小于等于外层节距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内隔离层和外隔离层均由聚酯带绕包构成,聚酯带的厚度为
0.02

0.05mm
,聚酯带的宽度小于等于绕包直径的
1.5

2.5
倍,聚酯带的绕包重叠率为
25

40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编织层为芳纶纤维层,编织层的编制密度为
80

90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护套层为绝缘级硅橡胶层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对多根导线进行束合,形成导线束;
[0023]对多股导线束进行绞合,形成线芯导体;其中,多根导线的束合方向与多股导线束的绞合方向同向;
[0024]在每个线芯导体外部包裹绝缘层,形成绝缘线芯;
[0025]对多个绝缘线芯进行分层正反向绞合,形成电缆组合导体;
[0026]在电缆组合导体外部包裹内隔离层;
[0027]在内隔离层外部包裹编织层;
[0028]在编织层外部包裹外隔离层;
[0029]在外隔离层外部包裹护套层,形成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绝缘层由改性聚醚醚酮材料经半挤压式模具挤出生产得到,且改性聚醚醚酮材料挤包在线芯导体后,先采用空气预冷,再热水浸泡,再用冷水浸泡方式分段逐步进行冷却;其中,半挤压式模具中模芯与模套的平衡系数为
1.00

1.01
,拉伸比为
1.4

1.8。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该制作方法中制得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为上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

[0032]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及制作方法,将整个
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组合导体以及包裹在所述电缆组合导体的外部并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隔离层

编织层

外隔离层和护套层;所述电缆组合导体由多根绝缘线芯分层正反向绞合构成,每根所述绝缘线芯包括线芯导体以及包裹在所述线芯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每个所述线芯导体由多股导线束绞合构成,每股所述导线束由多根导线束合构成,多根所述导线的束合方向与多股所述导线束的绞合方向同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单根所述导线的直径
≤0.08m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芯导体由7股所述导线束按照
1+6
的排列结构分层绞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束的节径比为
20

25
;所述线芯导体的节径比内层为
14

16
,外层为
10

1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改性聚醚醚酮层,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
0.1

0.5mm。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半挤压式模具挤出生产形成,所述半挤压式模具采用多个模套,每个所述模套的出料口处均设有至少一条豁口,且各所述模套上的豁口的数量各不相同,以使所述绝缘线芯的外表面形成至少一条凸起的标志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备用组合导体结构高载流阻燃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绝缘线芯按照
1+6+12+

+6n
的排列结构正反向绞合,其中,
1≤n≤10
,且
n
为正整数;所述半挤压式模具采用三个模套,三个所述模套的出料口处分别设有一条豁口

两条豁口和三条豁口,利用所述挤压式模具挤包生产所述绝缘层得到的多根所述绝缘线芯的外表面具有一条标志条

两条标志条或三条标志条,并分别记作一条标志条线芯

两条标志条线芯和三条标志条线芯;多根所述绝缘线芯由中心向外的各层分别记作中心层

第一层至第
n
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一春解向前赵士悦徐亚琴贾伟伟顾小刚陈宇坤朱柳衡周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