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馨专利>正文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778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变压器本体、箱体、散热装置、油气驱动装置、补油装置;箱体内设置有油液,油液上方设置有油气空腔;变压器本体浸泡于油液中;油气驱动装置与油气空腔连通;散热装置包括转动轴、散热盘、若干扇叶、减速器;补油装置的一端与散热空腔连通,另一端与箱体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变压器内部产生的油压驱动扇叶和散热盘转动,自动对变压器产生的油气进行散热,解决了如何自动释放变压器内部的油压,如何利用变压器内部油压,如何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浸式变压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浸式变压器,是以油作为变压器主要绝缘手段,并依靠油作冷却介质。油浸变压器的散热过程为:铁芯和线圈把热量首先传给在其附近的油,使油的温度升高。温度高的油体积增加,比重减小,向油箱的上部运动。冷油将补充到热油原来的位置。而热油沿箱壁或散热器管将热量放出,热量经箱壁或管壁时被周围的空气带走,温度降低后热油又回到油箱下部参加循环。这样,因油温的差别,产生了油的自然循环流动。即热油从变压器油箱的上部,沿散热器的内表面向下流,在向下流的过程中把热经管壁或箱壁传给空气,被冷却的油从散热器下部进入油箱,然后在上升过程中把线圈和铁芯的热量带走,最后热油又汇于油箱上部。
[0003]现有技术中,油液受热蒸发后会在变压器内部累积,使变压器内部气压增大,容易使变压器产生破裂,甚至发生爆炸,当变压器破裂后会使变压器内部油液泄露,容易引起火灾。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油浸式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自动释放变压器内部的油压,如何利用变压器内部油压,如何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箱体、散热装置、油气驱动装置、补油装置。箱体内设置有油液,油液上方设置有油气空腔,油气空腔经过抽真空处理。变压器本体浸泡于油液中。油气驱动装置设置于箱体上方,并通过管道与油气空腔连通。散热装置包括转动轴、散热盘、若干扇叶、减速器。散热盘处于油气驱动装置下方,其上部设置有安装槽,散热盘内部设置有散热空腔,散热空腔与油气驱动装置连通,用于接收从油气驱动装置排出的油气,散热空腔内设置有若干散热管,散热管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侧面连通,另一端与散热盘表面连通。转动轴的上端与油气驱动装置连接,下端延伸至安装槽内。若干扇叶设置于安装槽内,围绕转动轴设置,且与转动轴固定,若干扇叶处于散热管与安装槽内侧面的连通口的上方。减速器设置于安装槽内,处于转动轴下方,上端与转动轴同轴连接,下端与散热盘固定连接。补油装置的一端与散热空腔连通,另一端与箱体内部连通。
[0006]当变压器本体发热严重时,会使油气空腔的气压升高,触发油气驱动装置,使转动轴转动,带动若干扇叶旋转,在散热管内产生气流,对散热盘内部的油气和油液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减速器使散热盘以低于若干扇叶的转速的速度旋转,使散热盘内部的油气和油液运动,提高气流的散热效果。设置油气驱动装置和散热装置,用于释放油气空腔内的油气,并通过散热装置使油气冷凝,从而降低变压器内部气压,并对油气空腔内的油气压进行资源利用。油气空腔经过抽真空处理,使变压器内部空腔中仅存在油气,防止发生火灾,并
更容易触发油气驱动装置,且油气能够冷凝为油液,能够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0007]进一步的,油气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若干推动板、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外壳内设置有驱动腔。中心轴设置于驱动腔内,其一端与外壳活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外壳与转动轴同轴连接。若干推动板围绕中心轴设置,且沿中心轴的径向设置。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油气空腔连通,另一端与驱动腔连通,第一连通管与驱动腔的连通口面向中心轴一侧的推动板。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驱动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散热空腔连通。
[0008]当油气在气压作用下移动时,会推动推动板,带动中心轴和转动轴转动,使若干扇叶和散热盘转动。设置油气驱动装置与转动轴同轴连接,当变压器发热严重时,使油气空腔的气压升高速率变快,通过油气驱动装置使转动轴的转动速度变快,从而使若干扇叶产生的气流变快,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0009]进一步的,第一连通管与驱动腔的连通口内设置有气压阀,气压阀包括导向杆、弹簧、滑动块。导向杆处于第一连通管内部,沿第一连通管的轴线设置,且其远离推动板的一端与第一连通管内壁固定,导向杆表面设置有密封橡胶层。弹簧套设于导向杆上,一端与导向杆固定。滑动块上设置有喷气孔,喷气孔为漏斗状,其小径端靠近推动板,且与导向杆侧面紧密贴合,滑动块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0010]当油气空腔内的气压升高时,会推动滑动块沿导向杆移动,使弹簧伸长,当喷气孔与导向杆脱离时,油气从漏斗状的喷气孔喷出,推动推动板转动。当气压阀两侧的气压差小于阈值时,弹簧收缩,使滑动块在第一连通管内滑动,使导向杆将喷气孔堵塞。设置喷气孔为漏斗状,用于提高喷气孔喷出的油气的速度,且能够辅助导向杆将喷气孔堵塞。设置根据气压差触发的气压阀,用于使喷向推动板的油气速度均匀,使油气驱动装置的工作更加平稳。设置弹簧结构的气压阀,用于适应频繁的喷气过程,不易损坏。
[0011]进一步的,补油装置包括分隔柱、补油管,分隔柱处于散热盘远离安装槽的一侧,其一端贯穿散热盘,与散热盘转动连接,分隔柱的轴线与散热盘的轴线重合,分隔柱内设置有进气腔、溢液腔、排气孔、溢液孔。进气腔与第二连通管连通。排气孔设置于分隔柱侧面上,且与进气腔连通,排气孔处于散热空腔内。溢液孔设置于分隔柱侧面上,与溢液腔连通,且处于排气孔下方,溢液孔处于散热空腔内。补油管一端与溢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油气空腔连通。
[0012]经过油气驱动装置后的油气从第二连通管进入进气腔内,然后从排气孔进入散热空腔内。散热空腔中冷凝的油液依次经过溢液孔、溢液腔、补油管补充到箱体内部的油液中。通过固定的分隔柱与转动的散热盘相配合,能够对转动的散热空腔同时进行油液排出和油气充入。
[0013]进一步的,补油管整体呈U型,其中部为螺旋管,设置于地面下,补油管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若干散热片处于地面下,补油管靠近分隔柱的一端高于其靠近箱体的一端,且其高度差大于气压阀的触发气压差所对应的油液高度。
[0014]设置补油管整体呈U型,且其中部埋在地下,能够对补油管内的油液进行冷却,与气压阀配合,在气压阀的频繁开闭下,使箱体内的气压往复波动,使补油管中的油液来回移动,提高地底对其的散热效果。通过补油管内的油液对散热盘内的油气进行阻挡,防止散热盘内较高温度的油气直接通过补油管进入箱体内部。设置散热片,用于提高散热效果。补油管两端高度差大于气压阀的触发气压差所对应的油液高度,与气压阀相配合,由于散热空
腔与油气空腔之间的气压差不会超过气压阀的触发气压差,能够防止油气空腔内部的气压将补油管内的油液压回到散热盘内。
[0015]进一步的,散热装置包括若干限位柱、若干第一连接杆、若干第一滑块、若干第二连接杆、若干第二滑块,若干限位柱竖向设置于箱体上部。散热盘设置于若干限位柱之间,散热盘的轴线竖向设置,分隔柱竖向设置于散热盘下方。若干第一滑块分别套设于若干限位柱上。若干第一连接杆的外端分别与若干第一滑块固定,内端与分隔柱的下部固定。外壳设置于散热盘上方。若干第二滑块分别套设于若干限位柱上。若干第二连接杆的外端分别与若干第二滑块固定,内端与外壳固定。第一连通管为弹簧管,竖向套设于若干限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本体(2)、箱体(1)、散热装置、油气驱动装置、补油装置;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油液,所述油液上方设置有油气空腔,所述油气空腔经过抽真空处理;所述变压器本体(2)浸泡于所述油液中;所述油气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方,并通过管道与所述油气空腔连通;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转动轴(54)、散热盘(5)、若干扇叶(53)、减速器(55);所述散热盘(5)处于所述油气驱动装置下方,其上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散热盘(5)内部设置有散热空腔,所述散热空腔与所述油气驱动装置连通,用于接收从所述油气驱动装置排出的油气,所述散热空腔内设置有若干散热管(51),所述散热管(5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盘(5)表面连通;所述转动轴(54)的上端与所述油气驱动装置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内;若干所述扇叶(5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围绕所述转动轴(54)设置,且与所述转动轴(54)固定,若干所述扇叶(53)处于所述散热管(51)与所述安装槽内侧面的连通口的上方;所述减速器(55)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处于所述转动轴(54)下方,上端与所述转动轴(54)同轴连接,下端与所述散热盘(5)固定连接;所述补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驱动装置包括外壳(6)、中心轴(62)、若干推动板(61)、第一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39);所述外壳(6)内设置有驱动腔;所述中心轴(62)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其一端与所述外壳(6)活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6)与所述转动轴(54)同轴连接;若干所述推动板(61)围绕所述中心轴(62)设置,且沿所述中心轴(62)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连通管(3)的一端与所述油气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3)与所述驱动腔的连通口面向所述中心轴(62)一侧的推动板(61);所述第二连通管(39)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空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3)与所述驱动腔的连通口内设置有气压阀,所述气压阀包括导向杆(71)、弹簧(72)、滑动块(7);所述导向杆(71)处于所述第一连通管(3)内部,沿所述第一连通管(3)的轴线设置,且其远离所述推动板(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3)内壁固定,所述导向杆(71)表面设置有密封橡胶层;所述弹簧(72)套设于所述导向杆(71)上,一端与所述导向杆(71)固定;所述滑动块(7)上设置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为漏斗状,其小径端靠近所述推动板(61),且与所述导向杆(71)侧面紧密贴合,所述滑动块(7)与所述弹簧(72)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装置包括分隔柱(4)、补油管(37),所述分隔柱(4)处于所述散热盘(5)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其一端贯穿所述散热盘(5),与所述散热盘(5)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柱(4)的轴线与所述散热盘(5)的轴线重合,所述分隔柱(4)内设置有进气腔(43)、溢液腔(41)、排气孔、溢液孔;所述进气腔(43)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9)连通;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分隔柱(4)侧面上,且与所述进气腔(43)连通,所述排气孔处于所述散热空腔内;所述溢液孔设置于所述分隔柱(4)侧面上,与所述溢液腔(41)连通,且处于所述排气孔下方,所述溢液孔处于所述散热空腔内;所述补油管(37)一端与所述溢液腔(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气空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馨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