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77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一端设有进线口,且所述储油槽的另一端设有出线口,所述储油槽的上侧设有可拆卸的压板,且所述压板的下侧设有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加工
,具体为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对线材护套层剥皮力有量化要求,护套层和中芯线粘连太紧,护套层不易剥掉,粘连太松,剥线设备容易把护套层拉长,达不到剥线定长要求

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护套生产前,将芯线通过粉箱沾上一层滑石粉的过粉工艺;另一种是在芯线表面涂上一层油,即过油工艺

[000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中芯线过油时,一般会将中芯线浸入油箱内进行过油,普遍存在过油量大的问题,常规的解决方式是在过油箱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吸油毡来对中芯线进行擦拭,以去除中芯线上多余的润滑油,吸油毡在吸满油后,除油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因此,要想保证除油效果,就需要经常的对吸油毡进行清理,十分不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端设有储油槽(2),所述储油槽(2)的一端设有进线口(
201
),且所述储油槽(2)的另一端设有出线口(
202
),所述储油槽(2)的上侧设有可拆卸的压板(3),且所述压板(3)的下侧设有压辊(4),所述压辊(4)与所述压板(3)转动连接;所述储油槽(2)内设有清洁机构,且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座(5),所述清洁座(5)内设有若干挤压套(
501


隔板(
502
),所述隔板(
502
)与所述清洁座(5)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套(
501
)与所述清洁座(5)滑动连接,且所述挤压套(
501
)与所述隔板(
502
)之间设有第一吸油棉垫(
503
),所述清洁座(5)的一端设有抱紧机构,且所述清洁座(5)的另一端设有导向座(6),所述清洁座(5)通过复位弹簧(7)与所述导向座(6)弹性连接;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支撑座(8)和调节座(9),所述支撑座(8)与所述清洁座(5)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座(8)的一侧设有固定耳(
801
),所述固定耳(
801
)上呈喇叭状设有两个夹板(
802
),且所述夹板(
802
)的一端通过第一扭簧(
803
)与所述固定耳(
801
)弹性连接;所述调节座(9)通过第一弹簧(
10
)与所述支撑座(8)弹性连接,且所述调节座(9)的下侧对称设有延伸柱(
901
),所述延伸柱(
901
)的一端与所述夹板(
802
)的外侧抵触;所述清洁座(5)呈筒状,且所述清洁座(5)的上侧设有第一调节板(
11
),所述第一调节板(
11
)通过连杆(
1101
)与所述挤压套(
501
)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板(
11
)通过第一拉簧(
12
)与所述清洁座(5)弹性连接;所述导向座(6)靠近所述清洁座(5)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板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板调节组件包括套杆(
13
)和活塞杆(
14
),所述套杆(
13
)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座(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
14
)的一端插入所述套杆(
13
)内并通过第二弹簧(
15
)与所述套杆(
13
)弹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座(5)的下侧设有第二调节板(
16
),且所述第二调节板(
16
)的一端设有连接轴(
17
),所述连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达赵振烽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源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