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和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72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和天线,其中,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包括:接头固定板,所述接头固定板上具有馈电插口,所述馈电插口用于接收外部所馈入的电信号;以及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第一端处与所述馈电插口电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与馈电网络的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和天线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和一种包括该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的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基站天线以及整个通讯系统架构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针对基站天线而言,既要满足小型化

轻量化

高度集成化的要求,又要满足更加严苛的电气性能要求,这对基站天线的整体架构设计以及内部馈电网络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随着多频段天线的普及,天线内部馈电网络也越来越复杂

一般而言,天线内部各模块之间通过同轴电缆进行电连接,即主馈接头电连接至功分
/
移相
/
滤波模块,然后再电连接至辐射单元

这种采用同轴电缆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势必造成内部焊点急剧增加

此外,这种连接方式还会造成天线内部空间结构紧张,在多频段天线内部甚至会出现难以布局的情况

与此同时,大量采用同轴线缆还会造成天线阻抗损耗较高,天线增益难以提高,天线射频效率难以提升

而且焊点的质量又会影响天线的三阶交调

[0004]因此如何减少线缆连接,减少天线内部焊点,实现少线缆或者无线缆连接已经成为业内普遍共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即现有技术中的会采用同轴电缆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这将一方面造成结构复杂不利于有效利用天线内部空间,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天线性能受到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公开内容的专利技术人创新地想到不使用同轴电缆,而是使用设置在不同腔体中的信号线的方式进行电连接,这一方面取代了传统的同轴电缆,也在另一方面使得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器或天线具有更为优秀的电气性能

[0006]概括而言,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所述馈电组件包括:
[0007]接头固定板,所述接头固定板上具有馈电插口,所述馈电插口用于接收外部所馈入的电信号;以及
[0008]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第一端处与所述馈电插口电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与馈电网络的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0009]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馈电组件之中,馈电插口所馈入的电信号经由第一信号线与馈电网络的第二信号线进行电连接,而完全不需要采用同轴电缆,这就形成了无电缆设计的馈电组件,这一方面减少了线缆以及相应的焊接操作提高了馈电组件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馈电组件的电气性能

[0010]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邻设置;
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被设置在容纳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馈电网络上

以这样的方式,馈电插口所馈入的电信号经由位于第一腔体中的第一信号线与位于第二腔体中的第二信号线进行电连接,而完全不需要采用同轴电缆,这就形成了无电缆设计的馈电组件,这一方面减少了线缆以及相应的焊接操作提高了馈电组件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依据本公开内容的馈电组件的电气性能

[0011]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壁和
/
或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壁上具有腔体避让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电连接

更为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号线在所述第二端处具有通孔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以这样的方式,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例如经由通孔和突出部的配合实现电连接

[0012]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焊接

以这样的方式,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例如经由腔体避让孔也能够实现诸如焊接的可靠电连接

[0013]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或者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接处

以这样的方式,所述腔体避让孔的设置位置较为灵活,能够根据实际空间或者应用场景对所述腔体避让孔的位置进行有针对性地布局,进一步优化依据本公开内容的馈电组件的结构

[0014]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第一折弯部,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处

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更为简便地进行通孔和突出部的电连接

[0015]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被构造为带状线

微带线或者空气同轴线或者以上信号线类型的组合,和
/
或所述第二信号线被构造为带状线

微带线或者空气同轴线或者以上信号线类型的组合

相较于传统的同轴电缆,带状线或者微带线能够显著地改善馈电组件的三阶交调性能

[0016]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被构造为钣金带线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被构造为带状线

相较于传统的同轴电缆,钣金带线或者带状线能够显著地改善馈电组件的三阶交调性能

[0017]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接头固定板所连接的接头的连接位置位于接头固定板中或者在所述接头固定板的两侧

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灵活地适配所述接头的位置,既可以位于接头固定板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位于所述接头固定板的两侧

[0018]可选地或者替代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移相模块

功分模块

合路模块

以及滤波模块

以这样的方式,所述馈电网络能够以具体硬件方式实现各种各样功能

[0019]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馈电插口,所述至少两个馈电插口相互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馈电插口电连接或第一信号线经由连接件与所述馈电插口电连接

优选地,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馈电插口中的至少一个馈电插口与相应的第一信号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信号线借助于穿过所述接头固定板内的型腔的连接件与相应的馈电插口电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移相器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组件包括:接头固定板,所述接头固定板上具有馈电插口,所述馈电插口用于接收外部所馈入的电信号;以及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第一端处与所述馈电插口电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与馈电网络的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邻设置;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被设置在容纳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馈电网络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壁和
/
或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壁上具有腔体避让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号线在所述第二端处具有通孔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腔体避让孔处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或者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接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第一折弯部,所述通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处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被构造为带状线

微带线或者空气同轴线或者以上信号线类型的组合,和
/
或所述第二信号线被构造为带状线

微带线或者空气同轴线或者以上信号线类型的组合
。8.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德建丁必扬郭以栋孙静赵鑫王旭陈国群
申请(专利权)人: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